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靖 《新闻传播》2014,(3):98-99
西方"公共领域"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均有着不同的意涵。一般认为,汉娜·阿伦特、尤尔根·哈贝马斯、理查德·桑内特是研究公共领域最重要的三位理论家。基于此,旨在对阿伦特、哈贝马斯和桑内特的"公共领域"思想嬗变进行梳理,分析"公共领域"在不同时期所具备的特殊意涵,并试图探讨不同的公共领域观念对传媒的不同论述。  相似文献   

2.
彭玥 《新闻世界》2010,(5):31-32
本文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起源和概念出发,比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共领域和社会主义社会公共领域的差异,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了我国大众传媒的体制和功能以及其公共领域的建构和发展,同时也指出在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  相似文献   

3.
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主要是分析资产阶级公共理论,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对历史中曾经出现的公共领域进行了比较性分析。他认为公共领域作为一种历史形态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古希腊城邦形态的公共领域。它的公共生活的开展主要在广场通过语言交谈或参加如摔跤等公共实践活动进行。第二种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代表型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4.
发展迅速的网络技术直接导致网络媒体的崛起,网络媒体公共领域业已成型并且对公众生活方式和认知思维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基础对网络媒体公共领域基本内涵和网络媒体公共领域构建与治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与公众身份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切入 ,结合中外大众传媒的实际 ,对大众传媒与公共领域的关系 ,“大众”、“受众”、“公众”之关系 ,以及“公立身份”的建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辨析。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8,(5):67-76
作为现代性的大家,哈贝马斯启发了哲学、法学、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其特色鲜明的理论体系对于人类社会当下面临的很多问题颇具现实解释力。然而,分工愈发精细化的社会科学却将哈贝马斯"肢解",每个学科占据"拼图"的一角。以新闻传播学科为例,"公共领域"概念虽然如雷贯耳,但是缺乏联系性、系统性和发展性。因此,笔者拟在梳理哈贝马斯思想线索的基础上,尝试谈谈公共领域在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并结合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探讨公共领域是否依然具有解释力和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7.
庞旭 《中国传媒科技》2012,(16):199-201
本文通过对新浪微博加V名人探讨“方韩之争”的微博进行内容分析,考察当今网络环境下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构建状况.本文作者发现:微博环境下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所强调的理性交往与批判,包括公共性等特征,均面临严峻挑战.网络微博环境下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构建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8.
李艺炜 《大观周刊》2012,(38):13-14
本文通过对哈贝马斯所论述的“公共领域”中一些核心问题进行解读,并对照当前网络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征来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这一对比发现在网络社会中存在着构建公共领域的极大可能性,并对在这一构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9.
"公共领域"在传媒时代存在的可能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领域”的概念是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文中率先提出的。哈贝马斯本人对于“公共领域”的发展持悲观态度,原因是他认为在泛传媒时代,“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趋于瓦解。本文从具体的时代背景出发,试图论证在泛传媒时代“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并非如哈贝马斯所说的那样会趋向瓦解。  相似文献   

10.
李佳怡  曾琴 《新闻世界》2010,(8):252-253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切入口,探讨我国传媒公共领域的构建。大众媒介是公共领域的勃兴力量,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和构建公共领域平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警惕传媒的双重"封建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展江 《青年记者》2005,11(3):7-9
这篇章根据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中的“再封建化”概念,结合中国大陆的当下语境,提出了大众传媒领域初露端倪的“双重封建化”问题。在一些地方,某种伪公共领域制造了媒体的伪公共性,以致于传媒难以充当公众期待的社会转型守望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社会历史与现实的理论工具.为了使理论对现实更有解释力,学者们对公共领域这一概念从空间规模上进行了划分,形成宏观、中观、微观等多层次的表现形态.①其中,微观公共领域( Mini - publics)是公共领域的基础和根基,是微观政治哲学发展的现实依据,多表现为基层、社区、小型集会等单位或论坛.  相似文献   

13.
刘森 《新闻世界》2010,(6):183-184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切入视角,将哈氏的公共领域植入到中国的实际中进行考察,概括分析中国语境下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并就博客对建构中国语境下的公共领域的贡献和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确立、民主政治的发展、多元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使得国家和社会分立结构逐渐确立,一个存在于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公共领域正完成自身的建构。本文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结合中国30多年舆论监督的探索与实践,对媒体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功能和责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认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指存在于公共权力和私人领域之间的社会领域,在这一空间中,公众通过自愿讨论形成公共舆论,并以此来影响和制约政治权力,促进其合法化。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具有鲜明的正向性特征,即面向多元的开放性和旨在建构的批判性。基于该理论"跨文化"的普适性,以此考察中国语境下的"公共领域"问题,并推动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韩峰  高红超 《新闻世界》2012,(4):102-103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微博赋予了公众更多的话语权,拓展了公众话语空间。本文运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通过对"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进行案例研究,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微博这种新媒体对网络公共领域构建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代平 《新闻窗》2007,(6):77-78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理论是民主的象征,也是一种理想社会的产物。随着媒体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构建理想的“公共领域”的希望放在了媒体身上。民生新闻的出现和发展是否与“公共领域”的理想相一致呢?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研究,已经成为传播学领域重要的理论架构。本文将以此为理论基础,通过对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获奖作品分析,探讨新闻评论在建构公共领域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知识分子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袁琳娜 《新闻世界》2011,(8):297-298
本文从《南方周末》的三次关键性转型入手,揭示不同阶段该报的内容重心、办报理念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并以此为线索,结合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分析《南方周末》对推动当代中国公共领域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梁锋 《新闻前哨》2012,(4):13-21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民意表达成为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本文结合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事件出现的困境认为,发端于西方的用以维护公民个人权益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公民社会理论存在困境,需要理论重构。在对公民社会理论进行历史考察,尤其重点考察当代思想家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相关论述,以及对互联网时代民意表达现实关照的基础上,本文对新闻传播学视野下的公民社会理论重构作出自己的思考,为转型期民意表达合法性与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