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四大电子图书系统的比较分析及引进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邵晋蓉  徐宁 《图书馆建设》2003,(6):37-39,50
目前.国内主要有四大电子图书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其特点、功能各异。图书馆在引进电子图书系统时,应从数字资源、硬件投入、系统价格、读者利用、版权问题等方面考虑。通过分析比较,为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借助区块链技术对数字图书馆数字版权进行全链条管理,不仅有助于增强馆方数字资源服务的公正性、经济性与合法性,还可持续提高数字版权主体收益。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管理实践,在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创建基于分布式存储技术的版权确权机制,确保数字版权利益相关者权责利对等;应用基于一致性哈希算法的收益分配模式,促进数字版权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基于智能合约的数字版权众包式监管平台,有效规制数字版权侵权行为。该做法对提升数字图书馆数字版权区块链管理效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DRM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安全和加密技术锁定和限制数字内容及其分发途径,从而防范对数字产品无授权的复制。DRM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的应用,将有效地解决电子图书的版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法学家与数字图书馆的两起版权之诉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利用有版权的作品制作数字资源进行传播需要经过版权人的同意。文章认为,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焦点在于如何取得权利人的版权授权。并认为,在多种版权授权模式中,其中代理授权是最理想的版权授权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电子图书早期发展过程中,超星率先开始纸本图书的数字化、建立首个数字图书馆、探索版权专有授权模式等,为数字图书馆事业作出了贡献。经过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超星实现了从资源提供转向资源服务,参与、见证我国图书馆从自动化走向数字化的全过程,历经电子图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是研究我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不可忽视的部分。文章回顾超星的发展历史,梳理其在电子图书领域的关键决策和重要成果,探讨其发展经验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该领域对版权保护手段的不足,由此证明在数字图书馆中应用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基于加密认证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和数字水印技术这两种目前主要采用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并以方正Apabi数字图书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为例,详细介绍各种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辉 《图书馆界》2014,(6):87-90
在网络化的数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催生了许多的版权协调模式。有依法成立的或已得到法律认可的法定授权、法定许可、集体管理、版权代理和数字权限管理等协调模式,也有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实践着的授权要约、默示许可、补偿金支付、"共同体"、开放存取和创作共用等多种协调模式。该文对这些版权协调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系统地比较分析,以期为探索数字图书馆的多元化版权协调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2008年10月14日,国内首家盲人数字图书馆在国家图书馆成立,盲人用户可通过盲人读屏软件上网,免费收听国家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在线讲座等数字资源。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先期推出了近200册电子图书、500首音频和500个视频的数字化资源。今后,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将每年增加  相似文献   

9.
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历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观十年来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项目和工程应用情况,可将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历程大概分为概念引入、技术探索和应用实践三个阶段.概念引入阶段实际上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引入和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国内各界逐渐认识和了解数字图书馆.进入技术探索阶段,国内图书馆界、计算机界和商业界开始实质性的技术探索阶段,数字图书馆实现技术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体系结构、信息检索、信息描述、数字化加工和电子图书、数字版权管理等.应用实践阶段则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到标准规范的制定和互操作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标准是解决大规模、分布式数字资源建设和共享的基本手段,因此在进入数字图书馆应用实践阶段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国家科技部投资研究和制定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一系列标准规范来解决数字图书馆的标准和互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10.
法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全球最大的数字图书馆之一Gallica(法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其在数字资源构成,数字资源访问模式及数字资源使用条件等方面的特点.并指出,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重复性建设较为严重,访问模式缺乏人性化,数字版权法规不明晰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徐丽芳  曾李 《出版科学》2016,(3):96-101
分析数字叙事(DS)和互动数字叙事(IDN)这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领域在发展历程、概念界定上的异同,梳理各自的实践取向和理论研究领域,并探讨其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研究领域、教学科目和专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数字图书馆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动力,同时数字图书馆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为解决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安全问题,数字水印技术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数字水印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尤其是数字水印技术应用于版权的保护方面,成为数字图书馆的经典技术。  相似文献   

13.
数字图书馆与数字资源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体系结构、业务功能,以及数字资源建设中数字资源建设的定位、内容、规范、服务与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图像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的相关技术,阐述了数字图像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卡斯特在论述其"网络社会的崛起"的命题时说,"各种沟通模式整合入一个互动式的网络中.或者换句话说,通过超文本和后设语言的形构,历史上首度将人类沟通的书写、口语和视听模态整合到一个系统里.经过人脑两端,也就是机械和社会脉络之间的崭新互动,人类心灵的不同向度重新结合起来."虽然新闻业所根植的社会系统已发生剧烈变化,但新闻活...  相似文献   

16.
试论面向数字书目控制和数字资源控制的数字目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数字目录学研究的进展,提出数字目录学的两大分支即数字化书目控制和数字资源控制,作为数字目录学的基本框架,并对数字目录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界在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概念界定上尚未达成共识。在以往对信息管理的研究中,不同类型的用户通常在动因、认知风格和行为模式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概念进行系统性解析和述评,并从认知科学、行为科学和设计学的角度提出数字悟性(digital savvy)的概念,建议暂时搁置对于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学术争辩,从整合的研究视角出发跨越两者间单纯的二元对立,为用户信息行为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新的构念和研究方向。图2。表1。参考文献55。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21,(10)
数字媒体环境令"新闻作为一种知识生产实践"的问题变得更具开放性。本文尝试从数字新闻的流通方式切入,探讨数字新闻认识论问题。本文认为,新闻作为一种知识生产的社会实践,其流通既是一种信息传输的形式,又是一个对共享意义的生产过程。本文进而深入探究数字新闻流通的三个要素:基础设施、流通实践和认知竞争。这些要素关涉到数字媒体的物质性、新闻经验的多样性,以及公众对于"新闻作为一种知识形式应呈现何种样貌"和"谁有资格生产新闻"等问题的争论。本文进而提出数字新闻学应当重视新闻流通研究,以及数字化的新闻流通和新闻生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数字档案馆中的资源是一种独特的信息资源,这部分的信息资源更多的是创造知识的源泉,所以不能简单的用信息利用率来衡量其信息价值.在数字图书馆中,更多的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信息,我们将这种可重复利用的信息称为一种知识.信息的价值不同,是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所根本不同的,不以利用率为信息价值衡量标准是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在行业需求方面的一个根本的不同.数字档案馆更多的是提供档案的研究数据的价值,不是作为知识的本身,同时,档案是一种历史的见证,不应简单的以利用与淘汰来进行信息生命周期衡量.所以,数字档案馆的功能需求与数字图书馆在服务方面有很多本质的差别.同时,数字档案馆的标准化也比较薄弱,而数字图书馆很多的标准和规范无法简单的应用到数字档案馆.不过,数字图书馆设计和分析的方法对于数字档案馆的设计是有参考价值的.数字档案馆的投入远比数字图书馆要少,如何在需求、功能、成本中进行平衡在数字档案馆系统与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中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进行了比较,认为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化信息特征、对信息处理技术的要求、建设的工作量、建设费用和服务工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概给我们一些启示,同时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