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道家文化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曹植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情况等原因,内心对现实生活充满忧虑,"立德"、"立功"的抱负又无法实现,于是便想借道家思想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他希望获得生命的永恒,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希望挣脱世俗的困扰,把功名置之度外。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只好自觉地向庄子靠拢,追求道家式的逍遥,以此来获得心理的暂时平衡。本文拟就道家思想对曹植诗歌的影响陈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2.
曹植游仙诗在情感的内容上可分为四类:一是表现"列仙之趣",二是抒发渴望自由之愿,三是抒发隐逸淡泊之情,四是抒发企盼长生建立功业之感.将郭璞的游仙诗与之比较可更清晰地看出曹植游仙诗的特点:情感的昂扬向上、借"游仙"途径抒发渴望自由之情以及浓重的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3.
清初遗民词的主题取向,主要集中在故国之思、离乱之叹、英杰之吊和隐逸之情这四个方面。较之明词及南宋遗民词,清初遗民词显示了较强的纪实性和叙事性,所表现的情感也趋于多元化,呈现出内容充实、风格多样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4.
曹植“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道德伦理生命价值观与残酷的现实际遇。环境的激烈矛盾造成曹植一生的生命悲剧冲突。这种生命悲剧冲突向外衍化成各种生命意识和情绪,曹植的辞赋便可视为此种个体生命意识的渲泄和表达。这种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表现生命中的个体生活境界;对国家、社会生命的深沉忧虑、关注;对“人”生命的关切;因道德伦理生命价值观无由实现而产生的各种生命情绪,这种个体生命意识的抒写恰是曹赋向屈赋复归的根源,也是曹赋在辞赋史上占据最主要位置的根本原因,但曹赋和屈赋在个体生命意识上又不尽相同,而这种差异又恰是两辞赋风格不同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贬谪后的诗歌情感表现上具有鲜明的落差性。即情感期待上,主体希望舒心适意但客观效果上却迅速走向悲苦幽怨。这种情感的迅速变化与柳宗元性格、经历以及贬谪南方荒僻的自然社会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曹植的主要成就和影响在五言诗,但他的四言诗也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就.他遵循着“诗言志”的传统观念,用四言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人生志趣.他以高度的艺术修养和巧妙的表达手法,成功地解决了四言诗实字化以后所产生的堆砌板滞的问题,将四言诗创作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贬谪后的诗歌情感表现上具有鲜明的落差性。即情感期待上,主体希望舒心适意但客观效果上却迅速走向悲苦幽怨。这种情感的迅速变化与柳宗元性格、经历以及贬谪南方荒僻的自然社会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盛唐精神的影响下,此时期的咏史诗表达了对国家盛世局面和君主丰功伟绩的激情颂扬,抒发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豪情壮志以及对君遇臣合的无比向往。与中晚唐相比,虽然也有有志不遇之音的抒发,但没有消沉颓靡的色彩,失路之下仍带有劲健奋发的人生意气和时代精神。同时,带着"出处同归"的盛唐精神,展现了隐逸情怀与名士风流。另外,对社会问题给予揭露与批评,以沉静的理性态度探讨历史治乱成败。但目的却是资治于盛世,仍表现出强烈的入世精神。可以说,此时期的咏史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题材开拓性,是在盛唐精神、气象影响下文人心态的反射,展现了时代精神与文学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曹植的“游仙诗”尽管是在写仙道、仙境,但实质上却内蕴着“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儒家情怀,是现实中的抱负在诗歌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论清初遗民诗群创作的主题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遗民诗群是清代诗歌流变史程上一个重要的诗人群体。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诗学背景 ,与相似的人生处境和处世态度 ,使这个诗人群体的创作在主题取向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感念乱离 ,系心民瘼 ;眷怀故国 ,志在恢复 ;流连山水 ,寄情怡性 ;友亲与亲情。所有这些 ,都是清初遗民诗创作中最可珍视的方面 ,在中国古代诗歌主题的流衍嬗变中显然有继承和拓展之功。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人们多把曹丕对曹植横加迫害的原因归于曹植曾经与曹丕进行过激烈的立嫡之争,这实际是一个"冤假错案"。仔细考察历史记载和曹植的诗文,结合曹植的思想个性,不难发现所谓"立嫡之争"只是曹丕在和曹操的选择及曹植的依附者进行竞争,而曹植本人根本不曾有争夺之意。  相似文献   

12.
建安之杰曹植,诗、赋、表成就斐然,论亦极有影响。他的论体文在其创作中占重要地位,充分反映了建安时期政治学术风气之变化,且内容多与政治紧密相关,风格则反映了其时通脱任性、辞采华美的文风。  相似文献   

13.
曹植的《神农赞》《黄帝赞》等一系列作品将炎、黄二帝的形象分为圣人君王、神灵仙人、英雄领袖、典故人物四种。这些作品赞颂了炎、黄二帝厚生爱民的丰功伟绩,反映了曹植作为贵族阶层的炎黄观,暗合了他厚德爱民的思想,也寄托了他政通人和的愿望。同时,曹植创作的《黄帝赞》,为后世赞体确定了范式。曹植对炎、黄二帝的崇拜和赞美,反映出魏晋时期士人们的炎黄观和民族共同体观念,为炎黄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曹植善于运用意象寄托的手法来曲折地表达主观意愿,正是中国传统诗歌讲究含蓄蕴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要求的体现.意象寄托手法源自<诗经>的比兴传统,曹植是历史上无数个继承创新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顾农 《天中学刊》2012,(1):69-74
根据鲁迅先生手抄本《曹植碑》,可以了解到关于曹氏家族先世的若干信息。杨修、丁仪、丁廙都是重要的建安作家,他们因为拥立曹植先后被杀,反映了宫廷政治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16.
钟嵘《诗品》评曹植诗“情兼雅怨”,由此引出“雅”这一美学概念来体味曹植五言诗作。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释曹植诗歌的“雅”。其一,对《诗经》中“小雅”的继承;其二,与社会现实的紧密相关;其三,表现建功立业的博大胸襟和怀抱。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钟嵘《诗品》曹植条评语的条分缕析和多方位的参照比较,发现曹植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钟嵘在对他的评语中蕴涵了相当丰富的诗学思想,比如重视诗人真实感情的抒发,而且尤其偏爱抒发悲伤和幽怨感情的诗歌作品;重“风骨”或“风力”,亦重“词采”,主张文质兼胜。此外,还隐有自然美和人工美并重,以及提倡音律之美的思想。这些思想也是全书基本的理论认识和主张。将曹植条评语细改地解读,极有助于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和领会钟嵘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论曹植失败与成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植的一生是成败交织的一生,失败的原因乃在于他的失宠于父、构怨于兄、见疑于侄;成功的原因乃在于他的非凡的经历、独特的个性、复杂的思想、出众的才华.  相似文献   

19.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在散文、辞赋、诗歌等方面所达到的成就都要高于同时代人,尤其是其五言诗确有“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特点。本文拟就影响诗人诗作的精神气质和外在表现两方面来具体评析曹植五言诗的“慷慨”骨气和“华美”词采,以探求曹植对五言诗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