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难点问题,这成了课堂遭遇的另一种尴尬。由于这些难点问题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思考,没有办法找资料或与同行切磋,而必须解决于片刻之间。这就必须有赖于教师实践智慧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一堂农村小学语文课上,教师正在导读《春蚕》,课文中那位憔悴的母亲,为抚育儿女而艰辛养蚕的情节酿成了课堂里颇为凝重的气氛。突然,一位穿着破旧的中年妇女推门而入,手捧着两个冒着热气的肉包子,直喊“阿虎,阿虎”。原来是班上张小虎的妈妈给孩子送早餐来了。不少同学看着她不懂规矩的唐突和可能是因为孩子可以吃上一顿美味早餐的兴奋劲儿,禁不住笑起来。于是课堂上庄重的气氛荡然无存。怎么办?张小虎的妈妈马上走了,教师望着全班学生,神情严肃地说:“我们正在为课文中艰辛养蚕的那位母亲而感动,现在又来了一位现实生活中的同学的母亲。请…  相似文献   

3.
老师要求学生做《跳水》一课的课后练习: “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各抒己见。一个坐在前排的学生没举手就站起来小声说:“水手会说,‘××××,把我们吓出一身汗!哈哈!’”这句粗话引得哄堂大笑。竟有人在课堂上敢讲这样的粗话?我第一次碰到这种情景,刚要批评他,忽又改口说: “水手们为什么会讲这样的粗话,请你说说理由。”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 三、运用实践智慧,灵活化解难点在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难点问题,这成了课堂遭遇的另一种尴尬。由于这些难点问题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思考,没有办法找资料或与同行切磋,而必须解决于片刻之间。这就必须有赖于教师实践智慧的运用。如教学古诗《登鹳雀楼》时,教师把鹳雀楼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并有感情地指导朗读了全诗。一个学生提出了疑问:“登鹳雀楼是说诗人已经上了楼,如果要‘穷千里目’,还要‘更上一层楼’,这样楼就应该有三层,可图上为什么只有两层?”莫非是图错了?教师怔…  相似文献   

5.
王海英 《山东教育》2004,(17):19-20
我们常常感叹,生活在优秀教师爱的阳光和高超教育艺术之中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他们的家长也是这样。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有这样的“福气”。可见,孩子们从一开始进入教育机构,这教育就是不公平的。这可不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老师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们的老师是“教育家”!为什么“有人可能学了所有课程开发方法和所有教学技术却仍然是一个抽劣的教师?”“关于思考的教师是怎样做的呢?”“一个优秀的教育家是如何造就的呢?”请您来读这本书吧!  相似文献   

6.
施国旺 《四川教育》2005,(10):41-41
[教例] “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设计了这样一道有利于学生对生活问题进行数学思考的题目:从4月1日起,张兰的妈妈每上4天班休息一天,爸爸每上6天班休息一天,等爸爸和妈妈都休息时一起去看姥姥,最早是4月几日?让学生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学生的解答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求出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所以得出最早是4月12日.另一种则认为:求出5和7的最小公倍数35,四月份只有30天,所以得出最早是5月5日.学生怎么会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答呢?也许是学生对“张兰的妈妈每上4天班休息一天,爸爸每上6天班休息一天”这句话的理解不同所致.看来,我在预没题目时考虑不周.如何摆脱尴尬的局面呢?我灵机一动:何不让持这两种不同意见的学生来个辩论呢?于是,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汇报:  相似文献   

7.
晋瑛 《四川教育》2005,(11):33-33
课堂是一个流动的生命历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有变化才有生成,抓住“生成”需要智慧,有意识地“生成”更需要智慧。抓住“生成”,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把“教学意外”转变成“教学资源”,整合进课程。其实,教师应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智慧的展现过程。变化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的教学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之中。有意识的“生成”,要求教师课前精心“预设”,通过“预没”促进“生成”。“预设”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思考、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过滤”、对教学经验进行梳理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充分体现,又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积淀过程。 教师工作垦充满创造的劳动,教师只有智慧地教学,才能在生成学生智慧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巨大的精神财富,获得长足的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8.
遭遇尴尬     
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时,在学生汇报课文主要讲了有关闰土的哪几件事时,随即板书,当“拣贝壳”的“拣”字出现在黑板上时,下面同时出现了几个声音:“老师,‘拣’字写错了!”当时我脸一红,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但我并没有因这几个学生给我带来尴尬而生气,也没有将错字简单地一改了之,而是问那几个同学:“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个字为什么用错了?”其中一个学生一脸得意的神情,站了起来,显得有些激动,  相似文献   

9.
汪圣元 《四川教育》2005,(11):26-28
教学应该是把人教聪明、教高尚的活动,它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启迪智慧,教化人类,传承明。教学活动不应该是机械的知识灌输、传递过程,还应该有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有的教师能巧妙地“引入”,创设的情境既富有魅力又符合学情;机智地“转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化冗繁为明快;高明地“点拨”,举重若轻,一语道破。即使是“传授”,也是条分缕析,简洁明快,妙语连珠。引人入胜……凭什么?智慧!惟有智慧才能铸就开启灵性的钥匙。我们的教学需要智慧。这智慧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机智,还有教师的教育品格!品格高雅,课堂自然充满清新,充满灵性。[编按]  相似文献   

10.
《江苏教育研究》2002年第12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师生精神的平等相遇》,其中列举了这样一个课例: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尴尬事件让老师们手足无措。如何冷静地面对此类事件,迅速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妥善处理,将“尴尬”转化成“精彩”呢?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教师应从创设故事化情境、生活化情境、活动化情境、游戏化情境四个方面入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生活”,是现代教育的目标,这种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与语文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课堂要强化学生的生活意识,使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欣赏、感悟、生活的乐园,让他们尽情感受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14.
《教师》2017,(12)
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教师要创设精彩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调动参与积极性,开启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王亚敏 《师道》2005,(12):42-42
那天晨读,我正兴致勃勃地朗读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学生也在用心地读着他们将要学的《泉水》。这时,平时爱管“闲事”的江瑞东悄悄地走到我身边,对我轻声说:“老师,王超的大门牙要掉了。”我听后很是生气,心想:“就你多事,人家掉牙,关你什么事?”便轻声地呵斥道:“还不快去读书?”江瑞东悻悻地回到位子上。我用严厉的目光看丫一下王超周围的几个学生,他们像意识到什么.刚想张嘴说什么,又拿起书来读。我呢,又徜徉在那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里……  相似文献   

16.
17.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超越预设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  相似文献   

18.
探究性学习课堂模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程式。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  相似文献   

19.
20.
在教学情境中,既有教学理念的渗透,又有教学思路的构置;既有教学方法的运用,又有教学场景氛围的形成;既有师生互动的生成创造,又有多媒体技术的和谐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把以上诸多教学因素,结合起来,统一起来,集中起来,加以有机结合和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