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优秀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测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优秀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测评结构包括3个二阶因子和由34个项目组成的10个一阶因子,其中:3个二阶因子是控制能力、调节能力和认知能力;10个一阶因子包括情绪控制、行为控制、延迟满足、适应性、应变性、人格特征、注意、观察、思维和评价;2)通过信、效度检验,优秀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测评量表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的相关要求;3)测评量表的各维度对优秀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可以作为评估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水平的有效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满意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运动员满意度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该问题在我国运动领域的研究取向,提出应该研制适合中国文化背景及运动队训练体制的运动员满意度量表;分析教练员执教行为对运动员满意度的影响作用以及满意度对运动员赛前焦虑的预测作用。从而为运动员获得最佳竞技状态提供理论指导,为我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应激与运动员倦怠关系及其中介变量,采用运动员倦怠问卷(ABQ)等测量工具,对专业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从事闭锁式和开放式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对倦怠的各维度均存在主效应;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支持了修正后的理论假设模型.结论:①情绪/身体耗竭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高于男性;成就感降低在运动等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从事运动5年以下的运动员成就感降低最明显,从事运动9年以上的运动员运动贬低最强烈.②从事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的运动员倦怠水平无差异;运动员倦怠的3个维度在开放式运动项目与闭锁式运动项目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③应激可直接影响运动员倦怠,也可通过自我效能感及自尊等中介变量对运动员倦怠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通过2项研究来探讨外部动机内化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研究一:40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先后参与到2个实验 室试验中,通过不同性质的无趣任务诱发心理疲劳,检验不同动机类型下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情况;研究二:以教练为运动员提供的自主环境为自变 量,利用试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准试验设计,考察真实运动情境中,运动员外部动机内化对心理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员外部动机的内化水平 与心理疲劳存在显著负相关;外部动机内化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可预测心理疲劳的变化;当运动员外部动机内化水平变低时,心理疲劳的程度升 高;外部动机内化可增加运动员对无趣任务的认同经验和控制感,从而降低负性体验。结果提示,提高运动员的自主支持可促使运动员外部动机内 化,从而对心理疲劳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的七个方向:以运动性心理疲劳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研究是一个包含概念解构、测量方法、群体差异、相关因素、作用功能、发生机制和行为控制7大方向的系统工程.尝试以这7大方向作为研究框架,探讨运动性心理疲劳的8个具体研究问题:1)如何有效区分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2)Raedeke和Smith(2001)提出的运动性心理疲劳三因素结构是否完备?3)如何依据ABQ分数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4)可以用生理和生化这两类指标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吗?5)执教年限不同的教练员,其心理疲劳会有差异吗?6)运动性心理疲劳对训练质量、比赛效果、成就动机等有何影响?7)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和中枢机理是什么?8)在理论上,运动性心理疲劳应当与哪些心理学构念和心理学现象有关?介绍了在以上8个问题上的实证研究成果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最后指出,自我控制与心理疲劳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今后继续探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倦怠的测量与ABQ的初步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作松  周爱光 《体育科学》2007,27(8):66-70,75
为寻找适合我国运动员倦怠的测量工具,在全面分析运动员倦怠测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运动员倦怠问卷在我国运动员中进行了试用与修订,首先,选取231名我国运动员对ABQ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其次,依据ABQ在我国运动员中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和对部分运动员访谈的结果修订ABQ。然后,选取101名我国运动员对修订后的ABQ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结果表明,1)ABQ运用于我国运动员时,其结构效度不太理想,成就感降低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差,造成这一结果原因可能在于受到文化价值等方面差异的影响;2)修订后的ABQ由13个条目构成,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性,是一份从应激和运动承诺的视角对运动员倦怠进行解释的问卷,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运动员倦怠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7.
孙锦绣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12,32(5):58-63,78
探讨运动员心理疲劳组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在心境状态与情绪反应上的操作成绩是否相同,电生理学指标LPP在不同的脑区的表现是否相同。选取国际标准情绪图片系统的图片,采用等概率呈现的感知范式,使用MBI-GS量表中文修订版筛选出运动员心理疲劳组和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并进行情绪图片性质判断作业,同时收集ERPs脑电数据。结果: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情绪图片性质判断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运动员心理疲劳组情绪图片性质判断结果差异显著(P<0.05)。ERPs结果表明,在顶区左部/中部/右部,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的LPP(400~600ms)平均幅值均差异显著(P<0.05),而运动员心理疲劳组的LPP(400~600ms)平均幅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运动员心理疲劳在心境状态上表现为负性,而在情绪反应上表现为对正性和负性的去敏感化;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相比,运动员心理疲劳组的LPP(400~600ms)平均幅值在顶区左/中/右部表现出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从自我决定理论(DECI&RYAN,1985)角度解释运动员心理疲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本心理需要理论是自我决定理论的基础。以基本心理需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关系为主线,论述自我决定理论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解释,发现基本心理需要与心理疲劳呈负相关关系。动机是自我决定理论中不可忽略的因素,有研究指出,自我决定动机中介基本心理需要对心理疲劳的影响(LONSDALE,HODGE&ROSE,2009)。因此,阐述了以基本心理需要为基础的自我决定动机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关系,横向来看,高自我决定程度的动机与心理疲劳呈负相关,低自我决定程度的动机与心理疲劳呈正相关;纵向研究结果发现,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可预测心理疲劳。同时认为,从自我决定理论角度出发可以为运动员心理疲劳领域干预性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以睡眠研究的评价体系和临床诊疗推荐指南作为睡眠评价方法的前提下,重点讨论运动科学研究中实际涉及运动员睡眠评价的研究案例,分析睡眠日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运动员睡眠筛查问卷(ASSQ)、运动员睡眠行为问卷(ASBQ)、睡眠卫生指数(SHI)、多导睡眠图(PSG)、体动图、商业睡眠技术等主客观睡眠评价工具或手段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为对运动员的睡眠障碍和睡眠相关行为进行准确可靠的评价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竞技武术套路的快速发展,运动员在赛场上竞争的焦点,逐步由动作难度的竞争过渡到演练水平的竞争。演练水平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比赛的胜负。演练水平是运动员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动作质量、套路编排、服装、音乐、演练技巧、文化艺术修养与形体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参阅了大量文献,结合训练实践,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演练水平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能在训练实践中指导运动员的演练水平训练。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了解运动员组织压力源与运动员倦怠的关系,重点探讨社会支持各维度在组织压力源与运动员倦怠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运动员组织压力源问卷、运动员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运动员倦怠量表对692名运动员进行测试,运用SPSS18.0和AMOS18.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运动员组织压力源及各维度与运动员倦怠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及各维度与运动员倦怠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类型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具有差异性。提示要针对不同的组织压力源,提供相应类型的社会支持,才能起到更好的压力缓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