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个特征:短小精悍鲁迅在《三闲集》的序言中说过:“短短的批评,纵意而谈,就是所谓‘杂感’者”。杂文一般都很短,人称“千字文”。有些同志一讲到杂文,就叫它“小杂文”。对于这个称呼,有的杂文作者很反感。我认为,讲“小杂文”的有两种情况:一种属于瞧不起。“那位老兄是干什么的?”“那位老兄是写小杂文的。”就有点瞧不起的意思。我们评职称,要讲有什么著作,如你说曾在报刊上发表过若干篇杂文,有人也许会说:“小杂文”算什么,算不得学术文章。这种瞧不起杂文的情况确实是存在  相似文献   

2.
古人说:“议论而兼叙述者,谓之杂说。”杂文一般都采取夹叙夹议的形式。边叙边议,叙述一段,再议论一段,议论一段,再回过头来叙述一段。夹叙夹议,议中有叙,叙中有议。叙述,就是形象思维。讲一件事,绘声绘色,具体描写,就具有形象性。议论,就是逻辑思维。讲道理,有分析,有综合,有推理,有判断,就具有逻辑性。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两个大的概念。杂文的  相似文献   

3.
说忍(杂文)     
一天下之人,无不有所好。或金珠玉帛、声色犬马,或花木鱼鸟、琴书文玩。集邮的、搜古币的, 攒名人墨迹的,聚古董的, 千人百态,百态千人。而我呢,却独钟情于那块小石。那小石是我游黄山时  相似文献   

4.
小题大做小题大做,在日常生活中,是一句含有贬义的话,但对于杂文写作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写作方法。写好杂文,一定要学会小题大做。前些日子,我在报上读到中国乒乓球队在第三十六届世界锦  相似文献   

5.
上面我们谈了“杂文三贵”的第一贵,叫作“有新意、有独到见解”。现在我们来谈谈第二贵、第三贵。二贵在有“杂文味”。杂文杂文,就该有“杂文味”。没有“杂文味”还算什么杂文?!现在,有些杂文并没有多少“杂文味”,什么叫“杂文味”?对这个问题,是有不同理解的。这里,我先介绍一下几位著名杂文家的说法。马铁丁认为,“杂文味”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最直接最迅速地反映现实;第二,可以理解为广博的博。要“厚今薄古”,从现实出发,又要“古为今用”,引用若干古典;第三,要构思精巧,  相似文献   

6.
尽管杂文标题种类繁多,但留给读者印象比较深的,还是那些精确、醒目、形象、凝练的标题.统观那些比较精采的杂文标题,恐怕都是作者讲究修辞手段在标题中的应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举几种常用的效果又比较好的标题修辞方法. 一、排比.这里说的“排比”,是指包涵内容毫不相关,或密切相关,或互相排斥的词语并列在一起,以达到尽情状物、论辩说理的目的. 内容毫不相关的“排比”,如标题:《马尾巴、蜘蛛、眼泪及其它》(作者:宋振庭,载《人民日报》1987年5月14日副刊).连作者自己写完题目先笑了,因为这很象《论足球和馒头的关系》一类的相声.马尾巴,是指的在江青自封“旗手”的时代,电影上有过的“马尾巴的功能”的笑话,蜘蛛,是指同样的岁月里,某医科大学一位老教授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现代的著名学者王国维,对于艺术创作发表过这样的观点: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这种说法,有利于我们理解杂文的情趣。王国维说: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勘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8.
我在几篇关于杂文写作技巧的文章中,曾谈到杂文的三种趣味:智趣、理趣和事趣。杂文的趣味当然不止这三种,谈了这“三趣”,就不得不用些篇幅来谈谈杂文也很重要的一趣,这就是杂文的情趣。 什么是情趣?一般的解释是:人的性情与志趣,亦指意境、情致。情这个字眼,古人认为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样。《三字经》有句:“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讲的就是这七个字。因而,我们也可以说,情趣也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情的价值取向。 对于一般初学者来说,强调小说、散文的讲究情趣,似乎比较好理解。而对于杂文同样强调这一点,却未必能够理解得透彻。这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是错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一家报纸上刊登过一篇议论“杂文和杂文家”的杂文,其中有一节文字是谈“杂文家的穿着”的。杂文家穿着的是什么?文中写道:杂文家穿着的是“蟒袍玉带厚底儿靴”。杂文家为何这等打扮?文中写道;因为杂文家“是言必称古的”,“每篇或开头、或中间、或煞尾,不把太史公乾隆爷请出来顶一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谈了杂文选材的一个原则:要围绕说理选材。在这一篇里,我们接着来谈谈杂文选材的其它几个原则。 二、怎样选择杂文的典型材料。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是要求精选材料的。杂文一般是“千字文”,短短的篇幅,容不得水分,这决定了它选材要求“精悍”的特点。杂文的这一特点,使它更加挑剔、更加强调所选材料的典型性。 魏巍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  相似文献   

11.
杂文形象的另一手段是刻画人物。杂文刻画人物和小说等叙事文学有相同之处,但又有差异。其相同,在于它们都运用外形描写、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但是,构成杂文区别于他种文体的特殊本质的,并不是这些带有普遍性的东西,恰恰相反,倒是它自身所包含着的特殊点或独特性。在小说等叙事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外貌描写要求具体的描绘其长相、身段、衣着;心理描写也要求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演进,展示人物在不同场  相似文献   

12.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杂文议论性的特色,是尽可能地摄取生动的形象,使抽象的议论向形象世界渗透、靠拢,以增强其审美因素。现在,我们再来谈谈杂文的形象性及其手段。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其艺术本质则表现为对于艺术形象的热烈追求。但杂文又不同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式,它既不要求塑造完整的人物典型,也不要求情节、故事和场景、背景的系列化描写。它是截取种种对比、夸张、讽喻、特写式的形象片断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年出书品种已达30多万种,图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新闻出版事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但也不必讳言,出版界随之出现了一种乱出书、出坏书的不良习气。学术八卦与文化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还很严重,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  相似文献   

14.
在杂文的写作中,材料有时候是立论的依据,有时候是论述时的论据。由于是说理文,因而,材料的使用得当不得当,对杂文尤为重要。 在写作当中,经常会碰到两种相关的概念:一种叫素材,一种叫材料。 素材,是作者从生活中收集和积累起来的原材料,它们往往是感性的、分散的、不系统的。这些材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不少报纸都在一版或专版上开辟了一些时评性杂文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河南日报的《纵横谈》等等,这些专栏发表的文章,均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为据议论说理,所以叫时评性杂文。时评性杂文具有新闻、文学和说理三位一体的特征。一、新闻特征报纸时评性杂文专栏里的文章虽不属新文体裁,但它具有明显现实性和时效性的新闻特征。一是它据新闻事实议论说理,能够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和动向。鲁迅说,杂文是反映“时代的眉目”,就是强调杂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要便捷敏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6.
苏洵以议论文名世,其杂记文数量虽然不多,却文体兼备,各具特色。抒情真挚,结构谨严,行文曲折,语言凝炼生动构成其文章最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杂文写作中,怎样展开笔触,使作品显得丰满充实、多姿多彩,往往是初学者追切需要解决的技巧问题。 展开,不独是杂文写作的技巧问题,也是其它类型文学体裁写作的技巧问题。但是,各类体裁展开的特点和方式,不都是一样的。杂文写作中的“展开”,是围绕文章“艺术地论述”,这么一个宗旨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体系、工艺技术、设备结构、应用层面、印刷质量检验与评价标准、印刷材料、国际学术活动等方面讨论数字印刷的系统性特征,说明数字印刷已发展为成熟和系统的工程技术.然而,技术的系统性并不意味着教育体系的系统性,数字印刷专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讲到:“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在这里明确提出一个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美学命题——人的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各种审美客体,也创造了审美主体。马克思通过把人和动物对比,从而发现,人能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美的规律”,自觉地、全面地进行各种社会生产劳动,创造各种美的事物形态,以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报纸版面也是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根据报纸版面自身的“内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创造出的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物质形态,一种精神产品,因此,也必然与美学有关,也应该具有自己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规律。 报纸版面具有审美特征,是由报纸版面内容和形式的特性和特色决定的。 报纸版面是对不同内容的各类稿件编排布局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杂文写作中的“展开”(上篇)》里,讲了“横向展开”与“纵向展开”。这一讲里,我们将探讨展开的对比、转折和详写的方法。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的话,会注意到,在杂文中,有许多作品讲的并不是一件事。有的作品讲了两件事,因而形成了两个主题思想。比如,既讲“批评”,也讲“表扬”。这种情况,也可以这么来理解,文章有一个主题,但这类作品的主题,往往阐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比如,赞成了什么,同时也反对了什么;或者分析了一个事,既谈到了有利的一面,也谈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