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范长江     
《新闻记者》2012,(10):98
范长江,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内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社会活动家。范长江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代表作为其担任《大公报》通讯记者时所著《中国的西北角》。他还曾担任过《解放日报》社长、新闻总署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3,(7):75-76
<正>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培养新闻干部的学校,创建于1946年2月,1949年7月改名为苏南新闻专科学校,1950年3月停办。学校初创时设在淮阴北门大街大陆饭店院内(即今日淮安日报社院内)。首任校长由《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和新华社华中总社社长范长江担任,副校长包之静,秘书长谢冰岩。不久,范长江奉命调中共南京办事处工作,由恽逸群接任校长。该校共招生4期。  相似文献   

3.
(一)范长江(1909年~1970年),四川内江人,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他早年就读于北大哲学系,1933年开始为《晨报》、《世界日报》、《益世报》写稿,1934年成为《大公报》撰稿人。在周恩来的领导下,1938年他在汉口组织中国青年记者学会。1942年后曾任新四军苏皖鲁边区新闻学校校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中共南京代表团发言人、新华社总编辑等职。解放后任《解放日报》社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职务。“文化大革命”中,范长江惨遭迫害,1970年10月23日,死于河南省确山县,年仅61岁。他含恨离去了!但却给中国新闻事…  相似文献   

4.
创办第一所新闻学校1946年2月,为适应解放区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新华社华中总分社在江苏淮阴创办了专门培养新闻干部的华中新闻专科学校(见图1),这是新华社历史上创办的第一所新闻学校.华中总分社社长范长江兼任华中新专校长(1946年5月范长江调往南京后,由恽逸群接任校长),包之静任副校长,谢冰岩任教育长.专业分编(辑)通(讯)、电务、经理三科,学习时间为6个月.  相似文献   

5.
"范长江新闻奖"是中国优秀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以鼓励他们学习和继承范长江献身于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崇高精神.该奖从1991年到2002年,已经评了五届,对于范长江的名字,新闻界耳熟能详.但是,人们了解范长江是从他在<大公报>发表西北通讯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范小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四学生。爱笑的小江看起来和同龄的其他女孩子没什么不同。但是,从家庭背景来说,小江可以说是"名门之后",因为她的爷爷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和报刊活动家,范长江先生。无论在中国新闻史上,还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范长江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从著名的《中国的西北角》到范长江新闻奖:从25岁深入中国西北地区采访到后来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先生那令同行无比羡慕的新闻采访写作才能,以民族危亡为己  相似文献   

7.
吴礼明,籍贯安徽省安庆市,1984年入伍,曾因新闻报道工作成绩显著,2次荣立三等功,6次受到嘉奖,从戎期间,已在军内外40多家报刊发表了报告文学、通讯、专访、消息等诸体裁作品达300多篇.1989年退役时,已经在新闻界小有名气了,被当时上海的<中国合作经济报>点名要去,正式成为一名记者.从1985年从事新闻工作22年来,曾担任过<中国信息报><国际商报><经济日报><名牌时报>等多家中央媒体记者、首席记者、主任、主编.2004年3月5日获高级职称.2006年7月,担任<中国城市经济>杂志副社长至今,并被多家高校、科研单位聘为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8.
创建和领导华中分社 1942年9月,新华社华中分社在江苏阜宁成立,与当时的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机关报<新华报>同属一个机构,刚从沦陷区来到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范长江被任命为分社和报社社长.  相似文献   

9.
范长江同志是人民日报社的老社长,是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从1950年1月到1952年6月,范长江同志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短短两年多时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范长江同志率领报社全体同仁,兢兢业业,奋力开拓,这期间,<人民日报>成为党中央机关报的转变,在全国和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首次范长江新闻思想和实践讨论会1986年11月20日在四川大学举行。范长江是四川内江人,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写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作品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地通讯,  相似文献   

11.
范长江,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无产阶级新闻战线上的杰出战士. 从1935年5月到1938年10月,范长江在<大公报>社工作达3年之久,发表文章共150篇左右.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2.
夏衍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剧作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政论家.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他先后从事了12年的新闻工作,主编过<救亡日报>,担任过<新华日报>的代总编辑,参加过<华商报>、<消息>半周刊、<南侨日报>、<野草>等报刊的编办工作.在这12年中,他对当时的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新闻现象等进行的剖析,属于媒介批评范畴.本文对其媒介批评实践略作缕述.  相似文献   

13.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在近二十年的出版生涯中,他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周刊、 <生活星期刊>、<生活日报>、<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周刊等报刊,撰写评论和通讯报道文章数百万字,出版了数十本著作和译著,并成立和经营了生活书店,为我国的报刊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韬奋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新闻出版事业,他的编辑思想更是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研究和探讨韬奋的编辑思想特色,对今天的期刊编辑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09年10月16日,一个生命诞生在华夏大地上.100年之后,经过岁月的精雕细镂,这个生命已成为华夏民族的一个新闻符号、一个文化符号.而这个生命的代名词,就叫做范长江. 提起范长江,我们就会联想到<塞上行>、<中国的西北角>,"长征"、"实事求是的新闻思想"、"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范长江新闻奖"等等许多闪烁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亮点,范长江同志用他的人生足迹和生命之笔将这些亮点绘制出的一幅意义深远的画卷.  相似文献   

15.
范长江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解放初期,他曾任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长等重要职务。最近全国记协主席团、书记处作出决定,设立范长江新闻奖,以奖励我国优秀中青年新闻工作者。这是我国新闻界一件有意义的活动。范长江的记者工作经验十分丰富。抗日战争初期,他是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领导人,又是当年党的新闻事业机关“国际新闻社”的社长。他深知记者工作的  相似文献   

16.
记者的武器和信条是什么? 范长江(曾任《人民日报》社长,1970年10月被“四人帮”迫害致死)认为——真理是新闻记者唯一的武器,忠实是新闻记者唯一的信条。记者的工作特点是什么? 邵飘萍(1884—1926年我国新闻史上著名爱国新闻记者)概括——记者“其脑筋无时休息,其耳朵随处警备,网罗世间一切事物  相似文献   

17.
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之一,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中国的西北角》是反映上世纪30年代中国西北风土人情和政治形势的通讯,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名篇。本文以范长江相关理论文本和报道实践为依据,分别从追逐真实的勇气、关心民众的情怀和学无止境的精神三个方面探讨范长江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论人民的报纸-1946年初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话》是范长江1946年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新闻讲义.抗战胜利后不久,范长江带领一批新闻工作者从原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驻地——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向苏北重镇淮阴进军.9月,淮阴解放后的第二天,范长江等人进入这座古城接收敌伪印刷厂,重建新华社华中分社,筹备《新华日报》(华中版)的出版和筹建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新专的筹划工作由谢冰岩具体负责.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新闻观察·传媒透视"栏目(2008年6月上,第76页)发表了潍坊日报社毛洪波同志的一篇文章--<客观看待范长江的两个"第一">,内容涉及新闻史研究的热点--范长江先生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闻实践》2009,(8):4-7
7月10日.由新闻实践杂志主办、义乌商报承办的"2009年县市区域报发展论坛"在浙江义乌市举行,来自浙江、江苏等地的县市氏域报社长、总编辑与《中国记者》、《新闻战线》、《新闻记者》杂志等专家学者,就国际金融危机下县市区域报的机遇和挑战开展了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