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学校教育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体育教学在高中生心目中的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发现许多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自觉锻炼的习惯。鉴于上述结果,笔者就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出了方法、措施,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学生自觉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2000—2019年Web of Science(SCI-E、SSCI)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锻炼心理学领域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身体活动”为主题的1 028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身体活动研究领域的文献热点分布、焦点聚类、研究方法聚类整理归纳,结果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身体活动研究成果整体呈现递增的特征,体育科学的研究日益突显。屏幕时间、久坐行为、身体活动特征、锻炼者特征是学界研究的主要中介、调节变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身体活动对青少年身心均有影响:心理层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绪问题、压力、焦虑、自杀风险;身体层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健康、超重、睡眠、学校表现。研究方法上逐渐由横向研究向纵向研究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身体活动研究应该内容上侧重中介和调节变量研究、方法上注重长期追踪研究,整合形成更具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小读者》2011,(12):38-38
日本 学校基本每天都有体育课.不管春夏秋冬。体育课一律要求穿短袖T恤和短裤。日本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普遍多于中国学生.日本每天锻炼2个小时以上的学生占学生总数四成多。  相似文献   

4.
运用"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理论对淮北、芜湖两城市农村中学、普通中学、重点中学从初一到高三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与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之间、各年级之间、农村中学与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之间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都表现出其各自的特点.通过调查、分析与研究,旨在为中学体育教学与改革、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我伤害行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具有不利影响.本文旨在让社会更多关注,认识与预防自我伤害行为,因此文中着重探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定义与现状,并从个体特征因素、家庭与学校因素等方面解析与自我伤害的关联,以及如何预防与减少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后,党中央曾经专门发布文件对青少年的体育健康工作进行指导,最近新出台的双减政策亦是为了让青少年能够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我国青少年的体育事业都存在着管理组织架构不够清晰、职能区间区分度不够、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体育素养偏弱等问题.本研究将对我国青少年的体育管理组织架构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青少年的体育...  相似文献   

7.
刘克雄 《小读者》2011,(8):67-67
青少年应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那么,在这个暑假中,哪些锻炼对身体有好处呢?本文为你揭晓答案。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足以影响人的一生.体育锻炼不仅能从生理角度增强青少年体质,还能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坚持参加体育运动不但可以改善青少年情绪状态,提高自身智力功能,还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对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开始逐渐重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本文从发展的角度出发,阐释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要求,印证青少年的发展和体育锻炼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自主性的建立是青少年心理成熟的标志。目前主流研究是从空间分离-个体化角度,简单地把自主性理解为认知、情感和行为选择上与父母的分离和独立,过于强调"分",忽视了"和"。对于亲子关系在自主性中的作用重视不够。青少年自主性是一把双刃剑,单纯强调分离的自主也会妨碍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有鉴于此,我们的研究结合并立足于自我决定理论和安全依恋理论,从积极关系和自我认同角度分析与批判精神分析的分离-个体化模式,从意志动机和积极关系影响的视角来定义自我意志型自主,将自主理解为辩证的、父母影响的概念内涵,解析自我意志型自主的心理健康内涵和积极功能,并诠释在集体和个体主义下的跨文化适应性,最后阐发自主理解的转变对未来研究和青少年教育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发育水平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还可能影响智力水平。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可提高青少年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消除消极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并保持精神上的愉悦。为此,全社会尤其是学校应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其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条件。通过对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阐明了体育锻炼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出加强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锻炼总动员     
木木 《师道》2007,(2):35-36
有人形容说,现在社会群体性的体育锻炼是“老年人在奋起,中年人在觉醒,青少年在沉睡”。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在尊重个性的教育新理念中,拥有一副强壮的体魄才是个人专长得以发展的基础。所以,让我们来一个——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高校中,不上体育课的高年级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有所发展。追其原因,学生健康意识不强,缺乏体育锻炼习惯和必要的运动技能。通过调查,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以便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调查访问法,探讨影响我院学生自觉锻炼的因素,结果表明:学习任务重,缺乏意志力,没病即健康,场地器材不足,教学模式等是主要因素,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道德养成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要遵循道德养成的内在规律,要符合一定社会的规定性。在青少年早期以真、善、美的感性认知为主,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情感、意志的培育和呵护;中、后期要注重道德理性、价值教育,通过引导青少年自我教育,积极进行良好道德行为的塑造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也要把握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把家庭的激励、正面教育与学校的认知教育以及社会的规范教育等多方面紧密结合,为青少年道德养成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青少年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我是个人发展中整个人格形成的核心,理解自我时涉及个体的自我和发展的自我两个方面,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生理、认知机能和社会的期望的变化第一次聚合在了一起,使整个的自我的发展在内涵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特征。自我认同是个人个体与自我身份的确认,青少年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自我认同的实现,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有早定、拖延、迷茫、达成四种方式。青少年要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促进自我认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锻炼动机之间的关系,对966名未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普遍存在,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其体育锻炼的目的都是以健康为基础。女大学生的外貌动机普遍高于男生;男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动机普遍高于女生。由此可见,无论是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其体育锻炼行为和动机之间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王丽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241+243-241,243
目前,在青少年的国民性养成教育上,家庭教育旨在以亲子关系互动为基础,培养其个性与习惯,学校教育以师生与生生互动相结合,主导着青少年的价值选择与判断.以青少年的养成教育视角思考国民性培育,旨在思考国民性对养成教育的积极因素,寻找其对今天青少年养成教育的有益补充,最终使青少年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和成熟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由于长期存在升学压力大、相关教育缺乏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群体体育锻炼的时间难以保障,运动促进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的观念尚未广泛形成。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青少年群体通过体育锻炼增进心理健康的举措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