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玉文 《考试周刊》2008,(23):232-233
幼儿固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关键阶段,幼儿团教育的内容主要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本文着眼于其中的社会领域教育,引发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幼儿社会性教育是指发展幼儿的情感——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性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社会性教育,应使幼儿形成健康人格,成为初步适应社会生活的人,为幼儿成为未来社会合格的建设者打基础,做准备。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的,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这一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是伴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诞生和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拟以不同时期颁布的幼儿园教育和课程文件为线索,对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发展作一梳理,以便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幼儿园指导纲要》把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尝试在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活动实践中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  相似文献   

5.
阿德勒社会性教育理论对我国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德勒有关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理论,从教育者与幼儿的关系、幼儿的现实生活、幼儿与同伴的接触与交往、幼儿的创造性自我、幼儿的社会兴趣等五个方面,给我国幼儿社会性教育实践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区域活动中开展幼儿社会性教育对幼儿个人远期成长尤为重要,要避免过度的重视智力开发而忽略社会性教育的幼儿教育现状,要让家庭、幼儿园、有关部门与社会整体建立起培养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意识,积极的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给予幼儿一个积极正面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教师的访谈以及观察混龄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行为表现发现,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有重要影响。通过混龄教育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可以科学设计社会角色扮演活动,减少幼儿的依赖心理;增加异龄交往机会,减少幼儿的恐惧心理;在规则意识下营造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教师要鼓励异龄幼儿之间的相互观察模仿,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做好幼儿教育中的人际交往教育,尤其是幼儿良好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在人际交往教育的视角下,通过论述幼儿园人际交往教育的一些做法并提出几点培养幼儿人际交往的策略,以期能促进幼儿良好人际交往品质的养成,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同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情况的不断变化,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也需“从娃娃抓起”。作为幼儿的各项能力之一的社会性发展教育已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幼儿实施社会性发展教育,不仅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幼儿园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幼儿参观各类社会公共场所、游公园,在园内开展社会规则教育、日常社会教育等等。这些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的的活动,能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同时也能引发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但是,这些社会实践活动都是面向社会的,以社会为中心,家庭却常常处于被动的位置。幼儿与社会频繁接触,但是回到家中,与其他幼儿的家庭接触基本为零。为了弥补这一教育缺憾,笔者尝试提出组建"小区合作组"的教育观点,希望能以此完善对幼儿的社会教育。本文将以大班"小区合作组"为例对此观点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广泛重视,今天的教育能否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将决定其明天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我们课题组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实践,初步确立了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社会性教育目标,提出了以感受、体验为主的教育策略。在制订目标时,我们追求能使幼儿终身受用的长远目标,突出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将培养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列为第一条,同时强调合作与关爱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在孩子们的社会生活、社会团体、幼儿园和互动的幼儿个体的相互影响过程中,孩子们掌握了社会经验,形成了社会人格。这便是幼儿科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其学习教育机制的优化,由其基本结构和组织形式决定。本文探讨了幼儿科学探究性学习中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分享是人类的一种亲社会行为,学会分享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培养儿童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是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幼儿社会领域教育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违背分享行为之根本的“伪”分享教育倾向,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幼儿教育者应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社会性教育,通过创设分享的情境和机会让幼儿实践和体验分享行为,并要慎用表扬和奖励等强化手段,在以身作则中把握分享教育的尺度.  相似文献   

14.
日本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日本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注重潜在环境因素;通过真实的与社会接轨的活动和成人表率作用,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重视生命教育与培养社会适应性等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曾清沂 《教育导刊》2005,(11):44-44
由于幼儿的社会性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色,因此随机教育成为社会性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教师若善于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环节中发挥随机教育功能,将有助于社会性教育落实到幼儿的行为上,并逐渐内化为其品质.  相似文献   

16.
冯芳 《教育导刊》2010,(8):45-48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有关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论述,对解决当前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具有重要启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应以教师与幼儿建立亲密关系为前提,重视培养幼儿的社会兴趣,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让幼儿在幼儿园中最大限度地互相接触与交往,始终坚持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黄翠霞 《学周刊C版》2019,(8):163-163
通过在农村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可发现混龄教育能有效促进幼儿的道德、情感和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相比同龄教育,混龄情境中的幼儿更容易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更愿意自主解决人际问题,问题行为的发生更少。  相似文献   

18.
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及其意识,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在进行亲社会教育时,应利用区域游戏,让幼儿体验亲社会行为;抓住日常生活的点滴,强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利用文学作品,激发幼儿的亲社会意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意识;提升保教人员的示范行为,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利用家园及社区活动,凸显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19.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活动室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其中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由操作和玩耍,获得相应经验的一种活动方式。区域活动以其多样性、自由性、趣味性、操作性等特点,更加符合幼儿的需要,给幼儿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环境,也为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空间。教师应该深度挖掘各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价值的教育因素,有意识地渗透社会性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前教育是塑造"未来合格公民"的启蒙教育,良好的社会性品质是"未来合格公民"必备的素养.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更多发生在与不同年龄个体的直接互动中,因此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大连市实验幼儿园以从娃娃开始、塑造"未来合格公民"的教育愿景,对全日制混龄编班模式下的3?6岁幼儿社会性品质培养进行了探索研究.全混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