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效果与碳的种类、氧化铜纯度、加热源温度等许多因素有关。首先从热力学角度探讨该实验可能发生的反应历程,再在不同质量比例、不同种类的碳、不同纯度氧化铜、不同温度等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并对其反应产物进行鉴定,用简单比较法找出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是:碳粉和氧化铜质量比为1:11.5;混合研磨时间为15m证;用火焰温度较高的酒精喷灯加热;碳粉选择还原性碳粉;氧化铜选择分析纯氧化铜。  相似文献   

2.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探讨安徽省肥东一中李克森在做初中化学H2,C和CO还原氧化铜的三个实验中,难度较大的要算碳还原氧化钢了。针对这个实验,我们在选择无定形碳的种类、温度、装置及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探讨,得到该实验最佳效果的适宜条件。现将...  相似文献   

3.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优化条件,深入探讨了采用酒精灯为热源能使实验获得满意效果的单质碳和氧化铜的类型,得出了保证该实验成功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碳还原氧化铜)由于演示实验效果较好,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但碳还原二氧化碳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却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增开碳还原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则有利于学生对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以下两个实验,可根据实验条件,任选其一).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叙述如下。一、按教材要求的实验效果和想要达到的实验效果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人教版(2011年版)初中化学第107页和人教版(2012年版)初中化学第111页的实验要求中,都没有具体的C和CuO的混合比说明。如果任意量的烘干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混合并用  相似文献   

6.
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化学方程式计算,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是:且:亚3,在实际操作中,教学参考书介绍此比例限制在1:(9~13)的范围,但经过本人反复的实验测试比较,我认为碳与氧化铜在实验中的最佳质量比的范围应为1:(10~12)。通常用普通试管进行加热,需4~5min,且还原产物中较难看到红色的钢生成,我将普通试管底加热吹薄,提高了反映速度(迅速提高反应物的温度),使该实验只需1~2min即可完成,且效果非常明显。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王兰$贵阳市第十四中学!550002  相似文献   

7.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关于碳的还原性的实验,通过该实验的演示,学生可掌握其反应原理,初步了解还原性、氧化性的概念,为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经过实践和分析,该实验存在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欠佳等问题。一是使用普通酒精灯加灯罩的方法不能达到实验所需的高温;二是未指明氧化铜与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学习方法。甲烷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可燃性气体,但其能还原氧化铜这一性质却被人们所忽视。通过对甲烷还原氧化铜这一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证实了甲烷和碳、氢气、一氧化碳一样在加热条件下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学习方法.甲烷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可燃性气体,但其能还原氧化铜这一性质却被人们所忽视.通过对甲烷还原氧化铜这一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证实了甲烷和碳、氢气、一氧化碳一样在加热条件下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改革的成果从化学热力学、动力学角度讨论其可行性。认为在反应物用量不多的条件下,利用酒精灯加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存在的不足,在总结文献资料相关方法的基础上,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使用自制的高活性木炭粉,以酒精灯为热源,在传统的固固加热装置中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比较实验,使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高,有良好的课堂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学习方法。甲烷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可燃性气体,但其能还原氧化铜这一性质却被人们所忽视。通过对甲烷还原氧化铜这一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证实了甲烷和碳、氢气、一氧化碳一样在加热条件下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3.
1前言碳的还原性是碳的重要性质之一,教材中是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来证明碳具有还原性,反应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碳还原氧化用的变化,是中学化学重点知识“碳的还原性”的事实基础。近半个世纪的中学化学教科书,都编排了这一变化作为演示实验.在这个演示实验的同一节教材中,还首次提出了“吸热现象”、“放热现象”、“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概念。因此,指明碳的热效应是必然的了.在五六十年代的教科书上,写明“碳使二氧化碳或氧化铜还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1)在八十年代以后的教科书上,回辟了碳还氧化铜的热效应问题,仅以碳燃烧等变化来说明以上几个概念。说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是错误的,回避其热效应也是…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 碳的还原性是碳的重要性质之一,教材中是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来证明碳具有还原性,反应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6.
碳还原氧化铜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学教科书里编排了这一变化的演示实验,该实验内容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初中化学教材中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用药量多,反应所需时间较长。对此我们进行了改进,效果尚佳。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附图。  相似文献   

18.
在化学实验中对反直条件控制不严,而使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失败。学生在平时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对反应条件也常常忽略,已成为中考高考失分的原因之一。 1 实验条件不具备,反应不能发生 可燃物不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制取氧气、甲烷或氢气、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实验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91):152-153
针对学生初三学过的碳还原氧化铜的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而高一同样碳还原二氧化硅的氧化产物却是一氧化碳,假定反应分两步进行,碳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硅先到CO,再CO与氧化物反应生成CO_2,从热力学角度解释最终的氧化产物。  相似文献   

20.
刘润花 《甘肃教育》2004,(10):47-47
初中化学教材中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反应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石灰水容易发生倒吸。对此我们进行了改进,效果尚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