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学生“坚守道德底线”谈个人品德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意义品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品德心理及道德行为肖洪云赵景泉一定社会的道德是由整个社会成员的个人品德构成的,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个人品德水平,那么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必然会随之相应提高。由此看来,提高全民的品德水平,意义是非常大的,它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个人品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是社会道德文化个体化的产物;个人品德建设是指以不断提高个人品德素质为核心的系统实践活动。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又是个人品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四德并举",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4.
论品德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的品德形成于他的长期的伦理行为;他的伦理行为形成于他的道德意志;他的道德意志形成于他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感情;他的道德感情形成于他的道德认识:个人道德认识是伦理行为的心理指导、必要条件,是品德的指导因素、首要环节;个人道德情感是伦理行为的心理动因、必要条件,是品德的动力因素、决定性因素,是品德的基本环节;个人道德意志是伦理行为的心理过程、充分且必要条件,是品德的过程因素、最终环节。  相似文献   

5.
品德是指一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动中的表现。品德,就其心理结构来说,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几方面;就其本质来说,是处理人们利益关系问题时的表现,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产生和表现出来。所以,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人际交往。所谓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借助于言语或非言语手段而实现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它既包括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沟通和物质产品的交换,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情感联系。儿…  相似文献   

6.
郭红霞  杜凯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5):90-92,139
个人品德建设是个体完善道德主观世界的精神建构活动。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主体的“反思”是一种辩证的否定、辩证的批判过程,也是一种积极的扬弃过程。在个人品德建设实践中,反思性是引导主体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对引导主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品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要落实到提高个人品德上.当前要紧密结合实际,从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怀、树立荣辱观念、增强诚信意识等方面切实推进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道德准则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离开了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人品德,因此,品德必然受到社会道德的影响。儿童的道德品质,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道德教育与熏陶下逐步形成的,而父母、老师和长辈便是儿童品德形成的启蒙者和教育者。儿童最先形成对周围事物是非善恶的认识,从而确定对这些事物的情感体验,然后发展成为行为习惯和道德意志。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就要帮助和指导他们正确完成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由“三德”建设变为“四德”建设;强调个人品德建设,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体系,完善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涵;个人品德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具有“自尊自强、宽容礼让、勤劳节俭、孝悌诚敬、文明谦恭”的内在要求;加强个人品德建设,要不断加强学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充分开发传统美德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一、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意义品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学生的品德是其成就事业的杠杆。良好的个人品德本应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道德规范乃是每个人应当具有的自下而上的理念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在学校德育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道德观念与道德实践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在德育课堂和各种公开场合,我们推行高标准的一极,要求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培养明礼诚信、团结…  相似文献   

11.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种个体现象。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呢?开班会,因为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强个人品德建设。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应从四个价值维度入手,个人品德建设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坚实基础,深化和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个人品德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突出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地位和推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个人品德建设推动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个人品德建设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试谈现代教育中的品德测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品德亦称思想品德,属于人格范畴,即在人格结构中,关于信念、世界观及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品德测验也是以一定的品德结构理论为指导的。 关于品德的结构理论较多。我国教育与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从心理要素来看,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从个体行为表现来看,品德是人的需要、动机、行为及其效果的统一。此外,从品德的总体内容来看,它又是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统一;还可把品德分成道德基础、人格基础和性格基础等。 品德中的操行是人们共同遵守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对学校教育来说,大、中、小学的“学生守则”就是学生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所以对学生操行的评定,主要依据是学生守则及有关规定。 品德测验非常重要。它有如下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态——激励性”品德测评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品德测评是对个体德性状态的测量和评价,即用数据描述德性结构,并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德育评价的核心内容。然而,目前学校品德测评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反映为两个方面:一是品德测评中形式主义严重,或走过场,或以道德认知代替品德,或以孤立的行为代替品德,未能抓住德性本质,与学生的品德实际相去甚远;二是品德测评缺乏真实性,费时费力,效果不佳,对学生德性培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德育过程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品德测评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调整德育目标、改进德育方法、优化德育效…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品德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内化和表现。品德评价是衡量德育教学的关键,是学校德育评价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深受传统文化熏染的日常生活乃个人品德生成之根.地方性生活赋予品德以鲜明的个体性,传统家族文化则构成其"活化石".个人品德既服从生活变动的内在逻辑,又接受理性规划的外在训导,体现着自然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统一.当今社会普遍呈现的道德情感钝化和道德共识脆弱等症侯,根源在于"扎根"与"拔根"之间的巨大张力.伴随经济技术发展和社会开放步伐的加快,个人品德的非个性化发展及其与公共规范的趋同,所展示的不仅是品德之根的失落,也是品德修养转向的历史契机,它决定着个人品德建设的未来路径及其方法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不仅迫切而且极为重要。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是大学生健康成人成才的要求,积极而又自觉地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对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完善道德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有利于深化和拓展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而增强中国的软实力。教书育人应当成为每一个教师积极自觉的行动,教师要成为大学生优良品德养成的引路人,要身体力行、榜样示范。在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扎实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建设就会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8.
品德结构是各种品德心理成分按一定的关系构成的结构。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侧面、多量变、多水平、非线性、动态开放的发展结构。它既有运动、变化、表现的一面,又有相对稳定、静止的一面。在不停地和周围其它社会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中维持它自身的相对稳定性;在不断运动、发展和变化中向更高高级发展。因此,品德结构是一个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建造、完善自身的同时,又以不同水平和不同的面貌在具体的道德行动中得到统一发展的结构。对于品德结构的研究,必须全面准确地反映品德所包容的内容,不可有所偏废。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个人品德的探讨呈现出多视角的特点,其中德性伦理学为其提供了德性途径的视角,但却往往忽视和缺少规范伦理基础上的德性理论的研究,德性理论不仅存在于德性伦理学的领域内,同样规范伦理学也拥有自己的德性理论。康德的伦理学作为典型的义务论规范伦理学蕴含着丰富的德性理论。康德的德性理论是义务论基础上的人的品德理论,从义务与德性的统一来界定人的品德,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规范与德性的关系,从而更为全面地把握个人品德理论、促进个人品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康德的德性理论在道德原则与道德品格、行为者与德性卓越、德性与人类繁荣等基本问题上超越了当代德性伦理学。康德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是其德性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它以成就有德性的人为目的,是个人品德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与品德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内化和表现.品德评价是衡量德育教学的关键,是学校德育评价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