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科学课》2004,(7)
明年夏天,一种奇迹般的服装就会在意大利的商店里出售。穿上它以后,你就不会遭受热浪的袭击。这种衬衣是用一种能保持人体温度的特殊面料制成,它是由意大利那坡利化学和聚合物工艺研究所的专家们研制出来的。当人体感觉冷时,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发,毛细血管收缩。在热天里,正相反,血管扩张,热的血流涌向较凉的皮肤,血液能变得较凉,人体开始出汗,汗液蒸发,带走热量。意大利科学家则利用这种原理来研究服装的材料。摘自《科学发现报》特殊衬衣不怕热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1987年第四期刊载了“对《生理卫生》中体温调节一节的探讨”一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热交换的三种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而这三者与温差都有关,对人体散热来说,人与环境的温差越大,散热越快。……人在同一生理状态(例如安静状态)下,不论周围的温度如何,人体的产热大致是相等的,因此散热量也是大致相等的。人在寒冷的环境里,与外  相似文献   

3.
水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它占人体总重量的50—80%。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要靠体液去进行。人体的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肠液、胰液以及人体的血液,它们是人体的“生命之河”,其主要成分就是水。如果没有水,人的生命之河就会干涸。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出汗多,水分蒸发快,人对水的需要量更大,炎热的夏天,当外界温度接近或超过人体温度时,皮肤辐射和对流就失去作用,这时唯一有效的就是靠体液蒸发散去大量的热量。人体每蒸发一升汗水即能散去6000千卡热量。炎热时节人体大  相似文献   

4.
人体的运动能力,除了受能量物质——糖元供应和输氧能力的影响以外,热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在29℃的湿热环境下,以最大负荷运动持续12—15分钟,则能够提高体温,甚至可以超过41℃以上。在较适应的26℃温度环境下2—4小时的长时间运动则能促进体内的水化作用,甚至也能产生体内高热。当气温接近人体皮肤温度时,人体对流散热的能力则减弱。这时需要增加蒸发散热降温。因此,人体分泌汗液的能力就成为热环境中影响长时间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先说说万物之灵的人类吧! 热气腾腾中不断送出丝丝凉风的空调,燥热中奋力转动的电风扇,冰箱中人造出的一块块晶莹剔透寒意逼人的冰块等等,都是我们夏日避暑的发明创造.不过,我们也不要忘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原始而又实用的散热本能:出汗. 一旦外界环境的温度升高到让我们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我们的汗腺就开始卖力的工作了.分布于体表各个角落的汗腺排出汗液,这些均匀地分布于我们身体各个地方的汗液排出来后立刻投入紧张的工作中——蒸发、吸热,带走人体的热量,使得人体温度保持在正常的体温范围内,让我们即使在烈日下也能够正常地发挥各方面的身体机能.  相似文献   

6.
外界温度高时,人体的汗腺分泌的汗液蒸发时,可吸收人体内部的热量,可起到降温的作用。你是否发现,即使我们喝下大量冰镇饮料或在热水浴中泡  相似文献   

7.
冰的温度是很低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御寒服装,人们长时间逗留在冰冷的雪地里,很容易被冻伤。但是,处于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却能在冰屋里过冬。难道他们不怕冷吗?人的体温需要维持在37℃左右才能正常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冬天,假设雪地的温度是0℃,这时人体和环境间的温差就有37℃了。在这样的温差下,热量将从人体不断流向体外,如果人体得不到相应的能量补充,体温将逐渐降低,直至冻伤甚至冻死。因此,为了尽量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失,就必须穿着御寒服装。那么,爱斯基摩人为什么能在冰屋里度过严冬呢?这要从导热系数(传递热量的指标)谈起。我们知道…  相似文献   

8.
柏科 《老年教育》2011,(5):46-46
温度是影响人体舒适与否的最直接的气象要素。为了保持自身温度与外界温度的平衡,人体必须通过热辐射和汗液蒸发等方式与环境温度协调体温恒定。温度高时,人汗流浃背,排放热量;温度低时,则要穿上厚厚的棉衣抵御寒冷,防止热量散失。有资料显示,为了用最少的能量消耗把体温保持在36.5℃左右,需要使身体周围的温度保持在31.7℃上下。  相似文献   

9.
1冬天散热多。还是夏天散热多? 在学习了体温调节后,我问学生:“是冬天散热多,还是夏天散热多?”为数不少的学生回答说夏天。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只看到我们在夏天经常是大汗淋漓,而在冬天瑟瑟发抖。恰恰相反,在夏天,由于温差较小,机体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向环境中散失热量有限。之所以大汗淋漓,同样由于温差(气温与体温)较小,有时气温甚至高于体温。此时,体内代谢所产生的热量仅靠辐射散热不易散出,甚至不能散出,机体必须依赖出汗散热,根据物理学原理辐射散热已不能奏效。冬天温差较大,机体极易辐射散热,一般不会出现热量不能及时散出而进行排汗作用,为了维持体温机体不得不散失大量热量。  相似文献   

10.
人为什么能感觉到冷与热呢?原来,人感觉气温的变化主要是皮肤。皮肤有一种功能,每时每刻都力求它表面温度同其周围空气温度保持平衡。如果空气温度比皮肤表层温度低得多,人体要消耗很多的热量来达平衡,此时我们觉得冷。 夏天,烈日当空,空气受太阳光的辐射,温度可达40℃,高于皮肤表层温度,体内的热量很难向空气传  相似文献   

11.
《师道》2008,(6):61-61
炎热的盛夏,常让人有烦躁不安、倦怠嗜睡、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失眠多梦、腹胀纳少、心功能减弱等“苦夏”之症。苦夏者之苦,一是因汗液蒸发不畅,体内产热与散热功能紊乱;二是人体植物神经功能暂时失调,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循环系统、消化吸收功能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12.
玩味一夏     
时光像环转于阳光下的摩天轮,一切周而复始、白驹过隙,等你刚刚睁开朦胧的睡眼,瞧,又一个夏天来到了。夏天是一年里最炎热的季节,昼长夜短,正午时分的温度很高,人体的体表血管往往会扩张,大量血液集中于皮肤,会造成体内血液分配不平衡现象。于是,在夏天里人们更容易疲劳、昏昏欲睡,让人精神困顿。  相似文献   

13.
人是恒温动物,人体内的细胞只有在恒温(36.8℃左右)的条件下才可以生存。在外界温度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人体通过大脑调温中枢来调节身体的产热及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在冬季,当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人体暴露在外的皮肤的血管就会收缩,如果动脉长时间收缩,静脉贮血多,就  相似文献   

14.
出汗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必然现象,它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一个调节作用,其生理作用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出汗可以排泄出人体内代谢的废料,如尿素、脂肪酸等,所以汗液有一定的味道;二是出汗可以起到调节人的体温的作用,并通过汗的蒸发和体表辐射带走人体内多余的热量,如果不出汗则出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三《生物》(选修)教材的“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一节中提到:①人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的散热量减少,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②人在炎热的环境中,散热量增加(但没有提到产热量减少)。③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如何全面理解这三句话?以下就人体的产热与散热及体温恒定作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置在低温环境中的高温液体出现散热降温现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过程。导致液体温度降低的原因至少有三:(1)热传导,即热量通过派体表面或容器壁传向空气中;(2)光辐射,即热能以红外光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传播;(3)蒸发吸热,即液体表面发生蒸发现象而吸收液体的热能。本文讨论的是液体表面被密封,蒸发吸效可以忽略;液体的温度不太高,红外辐射也可以忽略,液体的降温主要由热传导引起的液体散热过程。设初始温度为T;的高温热平衡液体突然放到温度为T。的低温环境中,液体随时间变化的平均温度为T(个根据热传导定律得〔l)式…  相似文献   

17.
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皮肤血流量。同时,使汗液分泌增加,从而使散热量增加,以利于体温恒定。那么在炎热环境中,可否通过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量减少,以防止体温过高呢?在现行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的版本没有提及这方面的内容,有的版本用图解表示,表达较为模糊。  相似文献   

18.
1、物体吸收了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错。当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虽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其温度并不改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和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了热量,却保持恒温。2、蒸发时,液体都从周围吸收了热量,所以蒸发具有制冷作用。错。液体蒸发时所吸收的热量是由未被汽化的液体  相似文献   

19.
出汗与饮水     
在夏天炎热的天气里,有时即使不活动,坐在室内也会出汗,而一参加体育活动就更易大汗淋漓.诚然,夏天出汗是人体散热的重要途径,对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但是,汗出多了,人体里水分丧失过多,就会引起口干舌燥,需要喝水补充,而且汗液的大量排出,还同时带走体内一些盐分,也需给以补充.在一些同学中间,存在着一些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喝水习  相似文献   

20.
触觉是我们身上的皮肤等感觉器官接触外界物体所引起的感觉。皮肤是人体的最外层,它的下面有各种各样的神经细胞,所以我们能够通过皮肤获得不同的感觉。皮肤的作用可大啦!皮肤可以帮助我们调节体温。热的时候,我们会出汗,汗蒸发时会带走身体里多余的热量,体温就降下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