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恒爱行动——1 N爱心一线牵”活动中,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小学的队员们用“1”个爱和“N”颗火热的心,串联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诠释出“恒爱”行动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爱心直播室     
《母婴世界》2014,(7):11-11
重庆模特行业庆典义拍画作 5月18日,80多位重庆籍名模汇聚渝中区洪崖洞巴渝剧院,庆祝重庆模特行业走过20年。庆典上还开展了义拍义卖活动,为重庆“爱心庄园”的孤残儿童们献爱心。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2009,(1):F0002-F0002
2008年岁尾,几名来自四川灾区的孩子,在北京拿到了“爱心岛”项目捐赠的新图书。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汶川大地震孤残儿童救助专项基金”爱心岛项目,包括图书馆、文体用品和活动空间,以及儿童心理抚慰、教育培训、游戏互动等内容,预计不久即可有100个“爱心岛”在地震灾区建成。  相似文献   

4.
《母婴世界》2012,(7):151-151
近日,刚完成更名的广东南粤银行,再次发扬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公民精神,发动全行员工、部分股东,向贫困地区儿童奉献爱心。日前,在由全国妇联、卫生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主办,中央电视台七套承办的“蓝天下的希望——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公益晚会上,广东南粤银行董事长韩春剑携该行部分股东——恒福集团、广和实业、华德力集团、广东恒兴、恒诚药业等企业代表,将1800万元爱心善款捐赠给了“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  相似文献   

5.
《教育》2010,(3):6-6
日前,山东省沾化县公安局大高派出所的民警与辖区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在警务区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在中小学设立亲情热线等方式,让孩子们定期与父母“连线”,传递真情:同时民警主动承担“代理家长”义务,成为他们的“爱心妈妈”和“知心姐姐”。图为沾化县大高镇第二小学的留守儿童给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打电话。  相似文献   

6.
《西藏教育》2013,(4):F0003-F0003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慈幼恤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帮助四川雅安地震灾区人民群众度过难关,关心关爱全西藏孤残儿童,4月25日下午,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和西藏孤残儿童捐款活动。  相似文献   

7.
爱心直播室     
《母婴世界》2013,(3):70-70
大爱无声,大德无言;大慈无界,大孝无边。婴姿坊继“寻找法婴大爱妈妈”“寻找法婴爱心天使”活动后,推广全新的“成长路上,爱陪伴”活动,继续传递人间大爱,与您分享爱心行动的简讯。公益,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相似文献   

8.
汪玲 《文教资料》2014,(6):122-124
“候鸟儿童”是指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的子女,平时他们在老家学校读书,寒暑假从家乡“迁徙”到城市与打工的父母短暂相聚,假期结束又回老家读书。他们大多缺乏关爱和保护。近年来,各级政府开始重视这类人群,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关爱“候鸟儿童”的行动。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候鸟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配合,政府应该调整政策,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社会服务机构、爱心团体和社区携手关爱“候鸟儿童”;父母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学校要注重对这类孩子人格的塑造和良好品德的培养.为孩子构筑温馨家园。  相似文献   

9.
短波     
《湖南教育》2010,(6):21-21
1935名 “六一”儿童节前夕,苏仙区开展了以“为留守儿童寻找留守妈妈”的主题活动。苏仙区现有留守儿童1935人,占在校学生的9.7%。全区17个乡镇、7个社区、137所小学都为留守儿童建立了包括姓名、住址、联系电话和父母打工所在地等在内的“留守儿童档案”,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相似文献   

10.
史传统 《教育》2011,(8):43-43
2010年6月,北京流传一个感人故事——“祝福中国,爱传百城”。当时,全国上面家新闻媒体先后对故事主人公进行报道,社会为之轰动。她名叫李姗殷,是~个普通家庭年仅12岁的小女孩。她计划走遍100个城市,为贫困儿童们祈福,用募集到的善款和爱心,为贫困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李姗殷如愿把她的爱传递到了100个城市。今年3月30日,她因此参加了在星光影视园盛大举行的“完美爱心号——201l公益中国企业家明星慈善夜颁奖典礼”,并获得了“最佳民间公益爱心奖”。  相似文献   

11.
《陕西教育》2014,(4):46-46
3月26日上午,宝鸡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市老科协教育专委联合举行“情暖残障学生、爱助特殊教育”捐助倡议活动,号召全社会爱心人士共同行动起来,为特殊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资助。  相似文献   

12.
爱是人的天性:“爱”与“被爱”,如同饮食起居一样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中小学时期的儿童,初次离开父母、家庭,离开熟悉的环境,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渴望得到关怀爱护。这是爱心培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杭州召开的中国红十字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暨全国红十字模范校表彰会议上,定西市卫生学校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定西市卫生学校结合学校德育、素质教育,以生命工程和爱心工程为重点,扎实开展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自1994年以来,该校的“爱心服务小分队”一直把广为社会关注的抚养孤残儿童的陈尚义夫妇作为定点“一助一”服务对象,捐款捐物,并送去奶粉、面粉等生活用品,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为孤残儿童表演节目,十多年来,先后累计捐款已达1.7万余元。  相似文献   

14.
周益华 《江西教育》2012,(13):35-36
我校针对独生子女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群体”,深层次挖掘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辟素质教育——“周末有约”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灵活多样,寓教于乐,全员参与,架起用“心灵”唤醒“心灵”的桥梁,编织用“爱心”启引“行动”的纽带.  相似文献   

15.
父母之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在现代家庭里,为人父母对子女不只要奉献爱心,关键是父母懂得科学施爱。父母科学施爱的应有思路是:(1)抚养爱与培育爱相统一;(2)母爱与父爱有机结合;(3)“爱”与“严”的辩证统一;(4)科学调控与正确对待儿童需要;(5)建立良好家庭气。  相似文献   

16.
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爱心如春雨,播撒在每个儿童的心间,催生着希望;爱如彩虹,可以编织美丽的梦,让学生放飞心灵的快乐;爱是和煦的春风,可以暖化冷冻麻木的心;爱是灯塔,引导人走出漆黑的光芒;爱是能工巧匠,能塑造一个个不朽的辉煌。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具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之心。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马小英老师,一名偏僻山区从事特殊教育的回族女教师,在领受这个神圣称谓的同时,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她热爱的事业——孤残儿童教育,她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一个优秀教师的高尚情操,用自己的爱心点亮了孤残孩子们的心灯,用自己的爱心演绎了伟大的师爱和母爱,谱写了一曲曲撼动人心的歌曲……  相似文献   

18.
背景资料:生活证明,如果孩子们只是“享受”快乐,而不是经过劳动和精神上的努力去取得快乐,他的心就可能会变得冷漠无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情感缺失”,他们缺少同情,不会感动。为了让孩子“懂得爱”,从爱父母开始,学会爱,感受爱,并将这种爱洒向需要它的地方。设计《爱的变奏曲》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希望在“爱”的感召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够用爱心去回报爱他们的人们,回报社会,回报祖国。活动思路: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本着“谈论爱——感受爱——升华爱——奉献爱”这一…  相似文献   

19.
爱心直播室     
《母婴世界》2013,(12):13-13
手拉手,让留守儿童笑起来——三生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走进四川大邑 10月25日,“手拉手,让留守儿童笑起来”(简称“手拉手”)爱心探访活动在四川大邑启动。  相似文献   

20.
儿童福利机构是为孤儿提供基本生存权利的保障机构,同时,也是维护残疾儿童健康、教育和发展的重要机构,因此,应该对儿童福利机构加强重视。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关注孤残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更加关注孤残儿童的教育问题,因为,在社会教育活动当中,特殊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儿童福利机构在满足孤残儿童生活所需的基础上,还要达到"养、治、教、康"等标准,这就需要儿童福利机构加强医疗康复和特殊教育工作,为孤残儿童提供最优质的生活和教育。下面本文对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特殊教育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