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心爱护学生,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儿童。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迭。”心理教育需要爱的情感,需要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教师要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依赖关系,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吐露心中的积怨与秘密,接触其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2.
3.
《家庭教育》2010,(5):15-15
江苏苏州一家长来电咨询:以前我发现孩子考砸了或者不听话,常常气得打骂他,但效果不理想。后来听了专家的建议,我就对孩子多加鼓励,他考了60分,我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对他说:“真不错,再努力点就能更好了。”但孩子油盐不进,仍旧一点起色没有,照样学习不努力、淘气。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怎么就夸不出来呢?  相似文献   

4.
胥加洲 《湖南教育》2014,(12):44-45
最近看了一篇博文《闲暇出智慧》,写的是建议家长和老师,适当给孩子一些“玩”的时间,让孩子放松心情,释放童心童趣。我从教十几年,对此也深有感触,其实好学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玩”出来的。尤其是德育教育,如果不能以“玩”的形式轻松呈现,那么那些空洞、乏味的德育理念是断断走不进孩子的心灵的。  相似文献   

5.
著名儿童教育家、“知心姐姐”卢群曾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此我深有体会,很赞成这个观点。作为教师,应该时常对孩子说一句“你真棒”。日本的一项研究也表明,经常受到夸奖和很少受到夸奖的孩子相比,前者的成功率比后者高5倍。  相似文献   

6.
《教师博览》2012,(3):32-32
多年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观念一直在美国教育界盛行并被各地教师付诸实践——孩子们通常每天都会得到肯定,稍有表现就可得到言语等方面的奖励。不过,任何观念都不能绝对化,全美各地都开始对这一观念作出反思。  相似文献   

7.
儿子魁魁升入小学三年级后,换了一个新老师。这个老师布置作业很多,弄得学生身心疲惫,儿子的手指因为写作业都磨出茧来了。  相似文献   

8.
我们班黑板的右上角有一个用红色粉笔写的大大的“好”字.那还是上周校长到我们班检查早自习纪律时在黑板上写下的。可能是因为写得太高,学生们够不着,所以都快两个周了,值日生也没有将它擦掉,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相似文献   

9.
激烈的社会竞争催生了许多"紧张型"的父母.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英语、钢琴、书画、电脑、舞蹈……令孩子身心疲惫不堪.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中,有的学历不高,于是将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有的则拥有高学历,正是因为自己学历高,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也较高,认为孩子成为硕士甚至博士都是应该的;而有的父母则是攀比心理使然,认为人家的孩子能行,自家孩子无理由做不到.  相似文献   

10.
如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赏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有人说:教育+赞赏=教育的平方;也有人说: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满怀信心,勇于创造。而我想说:“不仅孩子,其实孩子的家长也需要鼓励,好家长是夸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是啊,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想说,好孩子是“选”出来的。原因无他,就在于那一瞬间的触摸。一个安详的下午,我正为孩子们作业的收交烦着呢。三年级的孩子刚从低年级升上来,一如“刚断奶”的婴儿,各方面还是“嗷嗷待哺”。如,作业的格式,背诵的要求等,仍然需要老师一句一句的“呢喃”。  相似文献   

12.
青春期孩子思想独特,行为费解,家长需要理性看待孩子在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并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掌握科学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沟通技巧,倾听孩子心声,理解孩子处境,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每位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洗得干干净净。杰却是个例外。他脸上经常是东一道西一道的灰痕,衣服上总是画地图,胳膊上偶尔有钢笔水抹过的迹象。但就是这样一副模样,咧开小嘴一笑,露出两个小酒窝,配上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还是那样讨人喜欢。如果他能讲究卫生,那该是多么大的进步啊。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则故事,耐人寻味.小刚妈妈告诉心理医生说:"我生小刚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孩子吸了氧,还说我的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他今年9岁了,和一般的孩子不太一样.我担心他智力低下."小刚妈妈越说越激动,"我已经带他看了七八家医院,也做了很多检查,就是没有查出什么毛病."  相似文献   

15.
梧桐 《家教指南》2003,(2):25-27
周道男先生原为台湾省一所初中的辅导主任,他的太太是一名全职护士。正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却先后培养出了三个与众不同的女儿: 老大雯菁在高中、大学时均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在台大会计研究所毕业后,取得了会计师资格。目前,在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三岁幼儿的心中只有妈妈,六岁的顽童时刻想着妈妈.而十四岁的少年却常常躲着妈妈,这种说法一点也不错。当我有了一些能陪我哭、陪我笑的朋友时,我就和朋友们形影不离了。每当妈妈用希冀的目光望着我,要我陪她上街或散步时。我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心想:我都长大了,怎么还能和小时候一样跟着妈妈呢?这时的我.理由总是如此的充分。  相似文献   

17.
楠杨 《家长》2010,(11):40-41
电影中的亲情和现实中的亲情是相通的,母亲和孩子的心是相连的,只要亲人在、亲情在,就能化解一切阻碍和隔阂。  相似文献   

18.
段永萍 《青海教育》2002,(12):14-15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它是一个统一的活动过程,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曾被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教育家作过充分的肯定,如荀子说“干越夷君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也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教育的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19.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一句话时常在我耳边萦绕:“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我们在埋怨孩子基础差、脑子笨、不听话的同时,是否经常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合孩子?我们是否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灵,把他们当作一个与我们平等的“人”进行交流?日前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胡延永 《山东教育》2003,(26):15-15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时下流的育人观点。中国教育电视台7月中有期“快乐点击”节目,就持此观点;为嘉宾主持的一位学者,还讲述了位手指先天发育不良的孩子,在其亲的鼓励下,考取了上海美术学院故事,加以佐证;今年四月,中央电台播出了一期《聊天》节目,也持此点;此外还有许多教育刊物,也多次文,认同此观点。由此人们不得不相“鼓励教育法”的神奇功效了。然而者却难以苟同,并提醒老师、家长要用鼓励教育法,面对个性不同的学生,切勿一个方子抓药。诚然,鼓励教育法,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效果可能会更好些;但是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