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一、要让学生透过现象思考本质,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一)养成质疑的习惯 读书应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疑惑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我鼓励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找到答案。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来集体解决。及时表扬那些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的学生。学生们带着问题上课,带着问题下课。经过这样训练,问题意识就会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
任务驱动[1]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某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一、任务驱动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总是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接受和思考。须知,教师代替不了学生思维,也代替不了学生发展。因此,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应指导学生主动提问,让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是使学生学会思考的前提。宋代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英国哲学家波普尔也说“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课堂上我喜欢在讲解之前先让学生提问题,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自己发现的问题提出来.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有思考能力的人,他们对老师的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当他们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突然被老师一插话,是接着老师的思路说,还是保持自己的思考?在一些公开课教学中,笔者发现一种现象:有的老师让学生发言,当学生刚说出自己的一小半意见时,老师马上抢着接着学生的话说下去。要么揣度着学生的意思说,要么用教师的语言把学生化的语言进行规范总结,要么就将学生的思路往自己需要  相似文献   

6.
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教学的进展情况要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来决定。激发学生在课堂里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与思,相机地渗入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提出问题时,有一定的思考方向,主动地思考,自然地发现问题,把自己的视觉伸进探索数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已愈来愈为广大教师所认同。本文旨在能从引导学生动脑,提出问题;尊重学生,共同控索;把解决问题的钥匙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奋自学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提问式教育,指师生处于一种对话关系,通过“提问一解答”的方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从而解除困惑,启迪思维,发展能力。这里的“提问”应当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直接提出,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前者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把课堂由珠串成线的作用,且容易把控,因此深受老师们重视;后者却往往因为超出教师预设等原因,有意无意中被执教者所忽视。事实上,新课程所提出的“以学定教”理念让我们明白,只有通过学生自己思考、主动探究并发现、提出的问题,才是真正有效的问题。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任务驱动型教材:让技能和知识“骨肉相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雁 《中国培训》2008,(5):52-53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晏远梅 《广西教育》2013,(26):52-52
所谓设疑,就是把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思考。教师在编制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以生动有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达到让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的效果。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优化设疑艺术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冯建凯 《新疆教育》2012,(18):109-109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设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本身就是学生主体的表现。教师应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12.
<正>在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里,最让我受启发的是"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第一,"先学后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针对学生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第二,"先教后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先教后学,但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  相似文献   

13.
郝秀等 《成才之路》2012,(11):16-16
正一节课,教师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就新的高中语文教材而言,每学期两本书,若要面面俱到,详细讲解,几乎不可能。要适应新课程,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一、指导学生科学听"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尝试着少讲,有时尽量不讲,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看书,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我刚开始实践时,部分学生不理解,我  相似文献   

14.
怎样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复习工作?我们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农村学校的教学情况,不是一般地提出课前预习的要求,而是把当堂所教的内容与下一课的重点内容联系起来编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回去思考;或把下一课要讲授的定理或公式的推证编成学生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的小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例如在教圆周角度数定理前,把圆周角度数定理的证明过程编成三个小练习  相似文献   

15.
教育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任务的落实中,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位置换到学生的位置,或把学生的位置换到自己的位置来思考并处理问题的教育教学指导方法。实践证明,“换位思考”法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广泛运用,能有效地弥补教师和学生间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学习中,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课堂表现、解决问题的成败进行分析并自我反思,可以巩固知识,拓宽思路,把问题引向纵深,激活学习思维。同时,通过"反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探讨、评价自己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因此,反思性学习对于学生数学品质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反思性学习的概念反思能力是指主体对自己的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结果等进行客观地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活动效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数学教学从形式走向本质,更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让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而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教学设计,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必须明析以下几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去?我这样做能把学生带到那里去吗?当学生对材料产生争论时,我准备提出怎样的探索性问题?当我们提出问题以后,学生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思考争论?我们要了解这些思考(争论)的思维背景进行正确的引导。下面就数学课如何设计一些好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探索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教师提出问题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悟作品内涵,体会文本中的情感,是教师们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怎样的提问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学生真正地投人情感,获得个性体验呢?  相似文献   

19.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建校于1957年,从1986年开始进行"快乐教育"的实践研究。28年来,学校本着"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这一宗旨,在课堂教学中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需求,整体把握教材,合理选择学习方式。近几年,一师附小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一直进行着"四段式"教学方式实践。这种学习方式让教师更多地成为了"引导者"与"帮助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己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思起来、问起来、辩起来、动起来,在快乐的学习中增知启智。  相似文献   

20.
学生上学不仅是为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会独立思考,成为有思想的人,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要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始终放在首位。”因为“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能激发学生对书籍不可遏止的向往。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就可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因而,真正的好课,应该是一个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应当是一片放飞学生思维的蓝天。但在传统教学中,很有些教师因功利性目的,奉参考书为顶极真理,以所谓的标准答案去框定学生的思维空间,只给学生极小限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