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折不挠     
《下一代》2010,(7):39-39
【语出】:蔡邕《太尉乔玄碑颂》 【原文】: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释文】:形容意志坚强,挫折再多也不动摇 【故事】:在东汉,有个叫乔玄的人,他很正直,敢于同一些不对的事件作斗争。在汉灵帝时,他担任尚书令。当时的大臣盖升,很受皇上的宠爱。但他总是欺压百姓。乔玄便出来揭发他,但皇上没听他的,而且还升了盖升的官。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鉴赏》2009,(10):32-33
唐高宗时有一位名叫韦思谦的人,做人正直,刚强不屈。他考上进士之后,被任命为应城县令,在位上不惧权贵,清正廉明。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课件出示故事《巧妙应答》学生看着大屏幕欣赏故事。从前,有个国王非常喜欢给他的大臣出难题,大臣们答不上来就要受罚,弄得大家总是提心吊胆。一天,大臣们陪着国王在花园里散步,走到水池旁边,国  相似文献   

4.
人之生也直     
片段选读一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译】孔子说:"人应该生活得正直、直率,那些不正直生活下来的人不过是侥幸免于灾祸罢了。"【注】罔:诬罔不直。与"直"是对立的存在。【读】人生也短促,如何过此一生,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5.
典故三则     
芒刺在背 【原典】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 【注释】 ①骖(can):古代驾在车辕两边的马。 【释义延伸】 西汉时,大将军霍光把持朝政,权倾一时。霍光为人专横跋扈,大臣们都很惧怕他。他先辅佐汉昭帝,  相似文献   

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注释】(1)身:指为官者本身。(2)令:发布政令。【译文】如果长官自己清正廉明,不用发布政令,人们也会按照他的意图去做;如果他自己不是清正廉明,即使他强下政令,人们也是不会服从的。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注释】(1)有:拥有,占有。(2)权衡:秤。权,秤锤。衡,秤杆。【译文】有秤在手,人们就不能在轻重上作欺骗;手中有尺子,人们就不会在长短上出偏差;掌握了法度,人们就不能够耍弄花招,弄虚作假。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6,(10)
一、最谦虚奖:一般一般全国第三【得奖评语】没有自称全国第一确实难得,但我们想知道他这个“第三”是根据什么标准评的?二、最腻心奖:一脸的美人痣【得奖评语】有美人痣是一件好事,可是一脸的美人痣,恐怕……三、最不合逻辑奖:非洲小白脸【得奖评语】非常遗憾他没有来到现场领奖,我们非常想看看非洲的小白脸究竟会白到什么程度。四、最佳恶搞奖:猪是的念来过倒【得奖评语】看过的人100%会中招,没有不倒过来念的。五、最具名人效应奖:怕瓦落地【得奖评语】这个网名的创意不仅仅在于它巧妙地与世界名人“帕瓦罗蒂”谐音,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  相似文献   

8.
完璧归赵     
黄雅萱 《辅导员》2014,(Z1):88-89
正时间:战国时期地点:赵国大殿、秦国大殿人物:赵王、秦王、蔺相如、赵国大臣、秦王仆人第一幕【赵王得了一个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想用十五座城交换。赵王害怕上当,又怕若不答应,秦王会派兵进攻,于是召集众臣商议。】赵王:(着急)这可怎么办啊!大臣:大王,听说有位叫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如我们把他请来试试?赵王:(急忙招手)快,快,快把蔺相如请来!  相似文献   

9.
【原文】见微以知荫,见端以知末。【译文】从微小的情况可以推断出全局的情况,从事物的萌芽状态可以推断出它的发展和趋势。税收情况如何啊?大臣们经常在国事上应付韩昭侯,为此韩昭侯非常苦恼。  相似文献   

10.
《中文自修》2012,(9):63
【相关名言】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苏]高尔基喜欢炫耀与爱好正直,这两者是很难结合在一个灵魂之内的。——[法]卢梭  相似文献   

11.
金人     
曾有个小国的使者到中国来,进贡了3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乐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使者不厚道,同时还出了道题目:这3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米子评点:看似相同的外表下,其实有完全不同的内涵。】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向他们的国王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问题都回答不了吧?最后,有一位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出三根稻草。【欧智祯评点:有时要考察事物的本质,不仅要看,要琢磨,还要借助外力。】他把一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  相似文献   

12.
希望之手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大臣犯了死罪,被带到国王面前.因为他是一个忠实、正直的臣子,国王便给了他一个活命的机会,那就是必须答对国王提出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写好2个生字。2.感悟散文语言的美,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3.以"奇怪"和"不确定"为线索理解内容,领悟蕴含的道理。4.体会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品析种树人的话,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育人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识作者,知文体,导入课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散文,它是被称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林清玄的作品。对于林清玄和他的作品你有哪些  相似文献   

14.
汉字新说     
【问】只要开口问,学习就有门。【国】口中含玉,谁不爱自己的祖国?【偏】有了偏见,常常会把人看扁了。【旧】新的东西,过了一日就变成了旧的。【厌】可庆的事,只要偏差一点就会变  相似文献   

15.
【课例】学习完了《称象》一课,老师布置完课堂练习,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可以提吗?”老师说:“可以。”男生站起来说:“对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那些大臣都没办法,曹冲才7岁却想出来了,他真那么聪明吗?我有点不信。”老师笑了,说:“噢,可那是书上写的,你应该相信。”男生说:“我……我还是不太信。那些大臣连一个小孩都不如,他们真的那么笨吗?”老师说:“书上写的只指称象这件事,懂了  相似文献   

16.
讳疾忌医     
<正>【释义】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语出】宋代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劝);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人物】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里,若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侯不理睬他。又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  相似文献   

17.
老师的用意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做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琴师。他累【】气喘吁吁,心情烦(燥躁)【】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hài)浪拍击岩石发出【】“哗…  相似文献   

18.
荐贤贤于贤     
【原文】子贡①问大臣②子曰齐有鲍叔③郑有子皮④子贡曰否齐有管仲郑有东里⑤子产⑥扎子曰然我闻鲍叔之⑦荐管仲也子皮之荐子产也未闻⑧管仲子产有所荐⑨也子贡曰然则⑩荐货贤于贤曰知贤知也推货仁(11)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12)焉【注解】①子贡:春秋时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②大臣:这里指名臣贤相。③鲍叔: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交友。公子纠死,荐管仲于齐桓公,以为相。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着鲍子。”④子皮:春秋  相似文献   

19.
善有善报     
<正>【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伙伴。"  相似文献   

20.
公鸡蛋     
从前有一个国王,暴虐任性。一次,他对一位大臣说:“我吃的鸡蛋都是母鸡生的,现在想尝尝公鸡蛋的滋味,命令你三天内把公鸡蛋找来,我将重赏你;如果三天内找不到公鸡蛋,我就要在第四天的早晨处死你。”大臣知道厄运将至,但又不敢公开违抗,只有悲伤地离开了朝廷。三天过去了,大臣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