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2月16日,《天津日报》刊登了该报记者采写的《羊年第一“羔”》现一场短新闻,介绍了“羊年”天津市第一个婴儿诞生的喜讯,报道富有情趣.2月20日,又刊登了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姜月平写的短文《写给羊年第一“羔”》,介绍了记者采写该报道的有趣经过。我们特将该篇报道和这篇新闻背后的新闻一并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9月9日,我与分社同行夏儒阁合作采写的通讯《浦东在加速——邓小平南巡以后看浦东》被总社播出.,第2天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上海市长黄菊等领导同志表扬了这篇稿件,一些新闻抖前辈称此稿”有新意,有深度”,许多相识的同行和读者也纷纷来电,有的说“这篇稿子发得很及时”,有的说“稿子很好读”,有的说“看了这篇通讯,好象到了一次浦东……”读者满意,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说句真话,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们一直没有轻松过。因为,八十年代看广东,九十年代看浦东。浦东,太需要报道,太需要好报道了。而作为记者,我们一直没有拿出比较理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开掘闪光点     
法国小说家莫泊桑说过:“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星半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如何发掘呢?六月二十七日上海《文汇报》刊登我采写的通讯“‘野马驹,重返家园记”。下面仅就这篇稿子的  相似文献   

4.
赵吉耀 《军事记者》2008,(10):70-70
报道:日前,从武警成都市支队传出喜讯:新闻报道员、二级士官封金剑因在抗震救灾期间报道成绩突出,被荣记二等功一次。“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封金剑随部队一起于当日奔赴都江堰市。他在电力、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努力采写出稿件,稿件《8小时不间断、凿墙穿洞救伤员》于14日就在《解放军报》、《人民公安报》刊登。  相似文献   

5.
典型报道难,用消息体裁比用通讯体裁报道典型更难。如何把典型报道采写好,真正让读者满意,是新闻界不断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2004年我们报道福建省上杭县植保站副站长薛德乾的事迹,采用的是消息体裁——《“老薛是我们的贴心人!”》(《闽西日报》2004年11月4日一版),获得第十一届福建新闻奖一等奖。我们认为,采写典型报道,一方面要深挖典型的时代意义,一方面要从细微处着墨,有血有肉,让典型“可敬、可信、可亲、可学”。选择报道时机薛德乾是上杭县植保站副站长,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在田地里摸爬滚打了20年的基层农技干部。我们发现这个…  相似文献   

6.
1992年2月23日,我采写的通讯《耿耿志长存》在《西安晚报》头版头条刊登。熟悉的人都说这篇通讯写得很感人。我心里很清楚,这并不是自己的写作水平有多高,而是被采访的对象——胡兴汉的事迹非常感人。我与胡兴汉相识于1984年,那时他是洪庆镇岳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之前,我就听人说过胡兴汉带领全村群众兴办企业,改变了穷山沟面貌的事迹,相识后我曾两次采访过他,并在西安晚报上发表过两篇“豆腐块”。后来老胡当上了省人大代表、省优秀学员和西安市劳模。  相似文献   

7.
莫说绝话     
近读报纸,发现一篇题为《好连长为啥不愿当标兵》的消息,此稿道出了典型人物负担过重、周围人惯用异样眼光把典型与常人截然分开来看待这一问题,呼吁要“给典型松绑”。这篇稿件无疑是个抓问题比较成功的高质量稿件,值得我们新闻采写人员借鉴效仿。这里要说的是,造成典型准当和不愿当典型这一问题,除了“出头椽子先烂”等客观因素外,我们平常采写、报道、宣传典型时爱说绝话,爱讲怪事,甚至有意拔高,人为地把典型树得“高、大、全”,致使人们对典型“难以理解”,恐怕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从这一点上说,新闻采写者负有责任。任何…  相似文献   

8.
记者手记:在欢度春节的日子里,我们从陕西父老乡亲的炕头上看到《陕西日报》刊登的《节日里,市委书记忙什么》这篇报道,是头条,很醒目。那上面记录着从初一到初三,省委副书记、西安市委书记票战书与老年公寓的老人一起包饺子,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王侠慰问加班职工,铜川市委书记王东峰给贫困户拜年,还有宝鸡市委书记吴登昌、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渭南市委书记刘新文、汉中市委书记田杰……他们都在群众中。据介绍,这个策划,没有事先通知,也没有表露过什么迹象。报道对象经受了一次检验,而读者也从这样的报道中体会到陕报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第8个民族团结教育月里,我采写的通讯《各族人民为他“送行”》在《新疆日报》发表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自治区卫生厅特向全疆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学习杜东亚同志的高尚医德、良好医风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这篇《通讯》已先后获得1990年度《新疆日报》民族团结报道一等奖、同年《新疆日报》好新闻一等奖、新疆好新闻一等奖和全国8省区民族地区报道好新闻一等奖。不少同志问我这篇采写报道的经验,我说除了新闻事实典型等客观因素外,从主观因素来讲,主要是激情,是激情使我产生了强烈的采写冲动,是激情激励我一定要把它写成佳作。新闻作品首先要有素材,有“原料”,但又不是一大堆材料的简单组合,它要受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是材料、观点和情感的有机结合。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情感、激情总是有阶级性的,我所说的“激情”,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一世间,壮士多悲心”,胸有大志的人总是忧国忧民并为之奋斗,至死不渝。采写通讯《用生命搏击贫困——铜川市郊区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阴追记》似下简称《搏击贫困》,执笔人黄卫平,合作者有陕西日报记者王天乐和铜川日报记者卢尚玉、段海洲、靳涛),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正是郭秀明这种让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怎样才能写出“深度”来?这是我们地方小报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今年夏末,我们采写“永清县深化经济改革探析”的组合报道,共四篇:《把“二传手”变成“主攻手”》、《“包”字在乡村企业中螺旋式上升》、《有特色的农业结构在开发中形成》、《基层组织民主选举促进生产力发展》。分别就主管部门怎样适应企业承包经营的新形势、乡镇企业承包  相似文献   

12.
象我们这样地处偏僻小工厂的通讯员,了解面窄,采写面小,如何提高自己的报道效益呢?我的体会是:“寻找角度”,至关重要。一些东西,看来很寻常,似乎没有报道价值,还有些东西,看来很突出,很典型,以为一定能报道出去。然而,结果却是:前者报道出来了,后者则“泥牛入海”。这里面就有一个“选择角度”的问题了。关于这两方面的情况,我都遇到过。去年上半年,我们厂的党委书记在全厂政工干部会议上总结工作成绩时,一口气说出了我们厂一  相似文献   

13.
《陕西日报》4月18日载《米邦塔仙人掌虚假广告害农不浅》一文,读后令人气愤,也让人警醒!合阳县坊镇南渤海村的农民大面积种植米邦塔仙人掌,上当受骗,损失惨重。而这些受骗农民至今不知该向何人讨说法。这些农民群体受骗到底是谁之过?作为新闻工作者,作为传媒人当展报深思,掩报自省。毫无疑问,这一事件祸起“仙人掌”业主,海南大地公司罪责难逃,而新闻传媒又岂能无过?我以为其过有三:虚假广告,助纣为虐。海南锦绣大地公司从诈骗开始就借用媒体大肆刊登虚假广告,把假的说得比真的还真,种植“米邦塔”,转眼就是钱,农民能不动心吗?无论是党报,…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消息吸引读者?笔者认为:在消息写作中要尽可能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使消息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首先要用好标题来先声夺人。如我采写我们公司实行干部持证上岗一稿,用了《华兴公司实行干部持证上岗制度(肩题),“阿混”干部难混了(主题》的标题。由于“阿混”干部一词形象生动,肩题交待事实清楚,便博得了编辑的好感。此稿很快被刊登在192年5月26日的《陕西工人报》显著位置。稿件刊登后领导和同事们都说标题好,文字活。又如我采写的我们公司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配套一稿,用了《华兴公司和上海大众千里喜结“良缘”》的标题,“结良缘  相似文献   

15.
典型报道需要再认识典型报道经过相当一些时间的沉寂后,现在又得到了复苏,报刊上刊登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报道多起来了。比较引入瞩目的,如1989年9月18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登的典型人物通讯《清正法官》,报道介绍了湖南省桃源县陬溪法庭审判员刘文彪甘守清贫、默默奉献的事迹;10月15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的典型事件的重要新闻《扬州纱厂办政治学校八年不懈》,报道介绍了该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路的事迹;12月17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登的典型问题的重要新闻《上海钟表业开展“国家有困难,我们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月1日,《法人》杂志刊登了记者朱文娜采写的一篇报道《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以下简称《辽》),因该报道涉及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县委书记张志国,西丰警方以“涉嫌诽谤罪”对采写报道的该记者立案调查,并进京拘传。此举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遭受质疑。1月8日,当地公安机关正式撤销立案、撤销拘传,并派人登门道歉。  相似文献   

17.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采写的一篇重大典型报道《张尚昀:孝义震动社会》(《许昌日报》2005年7月5日头版头条),使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学生成了万众瞩目的楷模。张尚昀背着病母去打工而又不误学业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社会,无数读者为之动容。由许昌而至中原,由中原而至全国,天南地北的媒体竞相传播。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称赞他为“当代孝子”,其他省委主要领导及许昌市委书记等相继作出批示,号召向张尚昀学习。中宣部有关材料也两度对《许昌日报》的报道给予肯定和表扬。用百姓的目光报道典型典型报道的典型性,其中就包括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体现…  相似文献   

18.
宋朝大文学家王安石的《咏石榴》中。有一名句曰:“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说的是典型的、有特征的细节的作用。大自然景色是如此,新闻报道也是如此。抓住、抓准了典型的细节特征,报道也就有了感染力。 我曾采写过一篇3千字的通讯《三天三夜》,刊登在《辽宁日报》上.并被当时县城的几所中学编为语言课外教材。这篇通讯写的是,解放军某部通讯兵郭培新同志,驾驶着摩托车,在突然面临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新闻战线》去年第七期刊登了阮礼录同志的文章《“野人”的报道失实》,11月14日人民日报《科学园地》副刊又发表了彭祝平同志的文章《猴是怎样“变”人的?》。这两篇文章对“野人”事件起了很好的正本清源作用。也许有同志说,事情过去了这么久,要搞清楚不难,但当初报道时不出错就不容易做到了。我们报纸最早报道了这一事件,但并没有出现差错。这是由于在开始报道时,我们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王迅 《青年记者》2017,(3):66-67
典型人物报道难讨读者喜欢,究其原因,大致有二:首先,难合圣德观念.很多报道片面强调利他主义,看似报道典型,其实是塑造圣人.殊不知,一个远离大众的典型不仅没有号召力,还让读者觉得“假大空”.其次,跳不出传统模式.业内流传一个公式:“典型=儿时就突出+工作爱岗敬业+带病坚持+不顾家庭……”①在这样的模式化处理下,很多文章角度陈旧、千人一面,被读者嫌弃也就在所难免了.尽管如此,我们依然需要典型报道,因为报道不仅是在记录典型本身,更是在向社会传递榜样的力量,这个力量是巨大的.上世纪40年代,《解放日报》对优秀工人赵占魁的报道甚至“掀起了一场长达七年的劳动竞赛运动”.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