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庆节放假,带着外甥女秀云和儿子到公园去玩。玩着玩着来到湖边,两人看到许多人在钓鱼高喊着“去看钓鱼的喽!”就跑到一位正钓鱼的老大爷身边。“小朋友,小点声,你们这一喊把鱼都吓跑了。”“鱼能听到我们说话?”“那当然了,鱼虽然没有外耳,但它的头部有内耳,如果周围有说话声或脚步声,就会经过空气、水或大地把声音传到鱼耳朵里,鱼就吓跑了。这也就是你们在中学物理中学到的声音能在固  相似文献   

2.
两头鱼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托雷斯海峡中有一种怪鱼。它的尾巴上长着同眼睛一样的圆点,远远望去像个鱼头,而它真正的头部却像普通鱼的尾巴。当地人称这种鱼为“两头鱼”。  相似文献   

3.
蚊子的耳朵长在头部伸出的两根触角上。它的每根触角的第二节里藏有一个收集声音的器官,能将外界传来的声音送到中枢神经。蚊子在飞行时不停地抖动触角,就是在倾听周围的声音。蟋蟀的耳朵就不是长在头部,而是生在前脚的小腿上,呈裂缝状,叫鼓膜器,里边有特殊的“录音器”———感觉细胞,贯穿着神经。飞蛾的耳朵大多长在胸部,也有长在腹部的。有趣的是,夜蛾的胸(腹)部到处都是耳朵,每个耳朵只有两个细胞。夜蛾就是依靠这种能测知超声波的感觉细胞来躲避蝙蝠的。所以,如果在农田里播放蝙蝠的模拟声,就能驱走夜蛾,从而保护庄稼。、蝗虫的耳朵长…  相似文献   

4.
《特区教育》2014,(5):22-23
“听颜色”的色盲艺术家 你听说过颜色还能用“听”的吗?不信?那你就OUT了啦。伦敦全色盲艺术家Neil Harbisson几年前找到一种方法能让他感受周围的颜色,Neil一直佩戴着一副电子眼.能把他周围的颜色转化成声音,让他听到。这副电子眼一直佩戴在他的头部外。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教学》2013,(12):70-71
据2013年7月12日〈科技日报》援引报道,印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三维细胞培养方法,诱导实验鼠的干细胞发育成了内耳的感觉上皮,其中包含毛细胞、支持细胞和神经元,这些细胞能探测声音、头部运动以及重力。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内耳的发育过程,以及为治疗内耳症的新药研发或细胞疗法创建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南海珊瑚礁中,生活着一种身体呈菱形的十分凶猛的鱼——炮弹鱼。这种鱼的外形很像一个炮弹。它的一对眼睛长在背部的中间,这使它的头部占去全身的一小半;它的背部  相似文献   

7.
走过,幸福过     
女儿上大学了.在她离开家的日子里,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拿起女儿的照片翻看着.“妈妈,我要鱼竿,我要吃自己钓的鱼.”女儿稚嫩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的思绪飘飞到她的童年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谁都知道,耳朵总是长在头部的,可是不少动物的耳朵却长得十分奇特。 蚊子的耳朵长在头部伸出的两根触角上。它的每根触角的第二节里藏有一个收集声音的器官,能将外界传来的声音送到中枢神经。蚊子在飞行时不停地抖动触角,就是在倾听周围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耳鸣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无任何外界相应的声源或电刺激时,内耳或头部所产生的声音感觉。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耳鸣就是“耳朵叫”,“耳朵响”。有人描述自己的耳鸣像火车轰轰响,有人感觉像知了叫,即蝉鸣,有人描述为坚硬的粉笔划在黑板上的那种尖刺的声音。在人的一生中,大多有耳鸣的经历,许多人为一过性的耳鸣,吃一点中药,调整一下饮食、情绪,耳鸣消逝了,不再看医生。可是,有一部分人则出现了顽固性耳鸣,伴有头晕、耳聋,还误认上火,往往耽误诊治。  相似文献   

10.
谢美娟 《学语文》2007,(1):9-10
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的乳房。“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这是德国的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  相似文献   

11.
正蛾的耳朵大多长在胸部,但也有长在腹部的。夜蛾的胸(腹)部到处都是耳朵,每个耳朵只有两个感觉细胞。夜蛾就是依靠这种能测超声波的感觉细胞来躲避蝙蝠的。蚊子的耳朵长在头部伸出的两根触角上。它的每根触角的第二节里藏着一个收集声音的器官,能将外界传来的声音送到中枢神经。蚊子在飞行时不停地抖动触角,就是在倾听周围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人的内耳在胎儿约五个月时就已发育完成,所以,胎儿期就已经能“听到”声音。那么多大的孩子才能听懂声音的含意呢?听力的发展有利语言和心理发展,怎样培养婴儿听力呢?  相似文献   

13.
从“电妖鱼”到“燃料电池”安徽凤阳中学张国顺“电妖鱼”—动物电18世纪中期,人们在非洲与南美洲等地的河流中,发现一种带“新式武器”的鱼,当你用两只手同时碰到它的头部和尾部时,会受到“电击”,经实验这种鱼可用来给莱顿瓶充电。人们称这种鱼为“电妖鱼”或“...  相似文献   

14.
发光鱼月月听说海底公园很美丽,就想到那儿去玩。“我的孩子,你可千万别去,海底公园可危险啦。”发光鱼妈妈用发抖的声音说。“我才不怕呢,我要去冒险!”发光鱼月月说完就躲到海草中,等妈妈游远了,它才游出来。“你说得太好了,你真勇敢!你能带我们一起到海底公园去吗?”一群小发光鱼们听  相似文献   

15.
《学习之友》2012,(2):32-33
人们都说“自古人心蛇吞象”。其实,希望“吞象”的不仅仅是人类,深海又齿鱼生活在大西洋1000米至3000米深处,在其貌不扬的外表下,却拥有着惊人的本领。图中,一只仅仅7英寸半长的小叉齿鱼。竟然吞进比自己长4倍的蛇鲭。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条小小的珍珠鱼,出生在泰国。由于我的皮肤上长着一粒粒排列整齐、亮晶晶的珠子,所以人们又叫我“珍珠马甲”。我是生活在热带深海的鱼,非常稀有。你知道吗?每条珍珠鱼都有一个特别的白色花纹,所以,我们每条鱼的“衣服”都不一样哦!  相似文献   

17.
谐音析词     
谐音析词,即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如“年年有鱼”,“鱼!’和“余”声音谐合。便借“鱼”作“余”。  相似文献   

18.
一、鱼牛现象:基于自身经验的个性化构想 1.什么是“鱼牛现象”? 有一则欧洲童话:一口不深的井中,住着一条鱼和一只青蛙。那只欧洲的青蛙不是我国成语“井底之蛙”中的青蛙。它除了坐井观天,还经常跳到井外,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鱼对此十分羡慕,请求青蛙讲一讲井外的新鲜事物。青蛙讲到牛,说,“牛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头上长着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着四条腿……”鱼边听边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想象着牛的样子——鱼一样的头、鱼一样的身子和鱼一样的尾巴,头上却长了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了四条腿……——这就是所谓的“鱼牛”。相应的现象就是建构主义借以阐述核心思想的“鱼牛现象”。  相似文献   

19.
星期天,芳芳见妈妈给金鱼换水,金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芳芳问:“妈妈,金鱼在水里为什么不会淹死?”妈妈听了芳芳的提问,就把爸爸刚买回的一条鲜鱼拿来,对芳芳说:“金鱼和一般鱼一样,头部两边各有一块鳃盖。”说着,妈妈剪去鱼的鳃盖,又说:“你看,里面有鲜红的鳃,鱼就是用鳃呼吸的。它把水吸进口腔,经过鳃吸取水中氧气,然后从鳃盖两侧吐出二氧化碳。鱼,能在水里呼吸,所以在水里不会淹死。”接着,妈妈又把鱼剖开,对芳芳讲:“你再看看,鱼肚里有一个白色的气囊,叫做鳔。鳔有前后两节呢。鱼吸气时鳔变大,水对它的浮力增大,就游上来了,呼气时鳔变小,浮力减小,就会下沉。  相似文献   

20.
欧洲有一则童话;一口不深的井里住着一条鱼和一只青蛙。青蛙经常会跳到井外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鱼对此十分羡慕。请求青蛙讲一讲井外的新鲜事物。青蛙讲到牛,说,“牛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头上长着两只角,肚子下面长着四条腿……”鱼边听边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想象着牛的样子:鱼一样的头、鱼一样的身子和鱼一样的尾巴,头上却长了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了四条腿……这就是所谓的“鱼牛”现象。这种现象在人类的认知行为中普遍存在。反映在教学上,则表现为课堂中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往往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