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人说,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在路上的时间一共是368天,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4名战士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在路上的时间一共是368天,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4名战士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在路上的时间一共是368天,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4名战士壮烈牺牲……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面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高寒缺氧的雪山,变化无常的草地,路上有无尽的艰难险…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讲故事、唱红歌、读经典"的活动中,我讲完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后,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中蕴含的价值和精神,我又给孩子们打了个比方:当时红军长征路途十分曲折,可它就是一条通向新中国的光明大道,红军队伍就是行驶在这条路上的一列长长的火车,伟大的毛主席  相似文献   

5.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在这次艰难的行军过程中女红军战士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她们在长征中还承担了重要的工作,例如宣传工作、执行民族政策、救死扶伤等,尽管这样,在很长时期内史学界很少有著作专门介绍女红军战士,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从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传记和资料中挖掘关于女红军战士的素材,以期肯定女红军战士在长征中的突出贡献。本文拟从在长征进程中女红军战士在后勤保障中的作用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讲故事、唱红歌、读经典”的活动中,我讲完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后,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中蕴含的价值和精神,我又给孩子们打了个比方:当时红军长征路途十分曲折,可它就是一条通向新中国的光明大道,红军队伍就是行驶在这条路上的一列长长的火车,伟大的毛主席就是掌握方向盘的人,虽然脚下的路险象环生,  相似文献   

7.
佚名 《高中生》2012,(19):48-49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各地广为流传的一句歌谣。人民军队来自人民。从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烽火岁月里,多少壮志青年从天南海北投身人民军队,他们身后留下了多少个残缺的家庭和多少用尽一生盼归的红嫂!仅仅在长征中,江西省兴国一县就牺牲了1.2038万人,长征路上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儿女化作的路标;四川巴中地区12万人参加红军,那里每10人就有1人当红军,每30人就有1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对于自己的子弟兵,人民群众看得比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红军的万里长征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才完成。而我们2009年的A股市场,就有点类似正在行军中的长征。2009年的大底,也不会一蹴而就,而是反反复复地进  相似文献   

9.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近日,八旬高龄、参加了长征全过程的红军老战士杨衍宗,在沈阳向新闻记者透露:是根据红一方面军几名“有墨水”的干部日记中的记录算出来的。据杨衍宗老人介绍,长征从一开始,部队的行军路线就迂回曲折,经常改变。因此,按照地图的标识来计算红军长征的实际行程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0.
一口行军锅     
在红军连队中,行军最辛苦的是炊事班。不但要携带粮食,还要携带各种炊事用具,每个人的负重量都在30~40公斤。中途休息,他们要烧水给战士喝。到了宿营地,他们要安锅、拾柴、做饭,睡觉时间很少。红军长征后,鉴于行军艰苦,总部要求各部队除了必需的粮食弹药外,必须减轻官兵的负重量,以节省体力,并特别规定,炊事兵每人只准挑40斤。  相似文献   

11.
王岚 《老年教育》2013,(3):11-14
关于长征,毛泽东曾有过一段最精妙的论述:"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有  相似文献   

12.
回顾红军长征苦难辉煌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生动写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路上,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带领广大红军将士战胜了一切穷凶极恶的敌人,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3.
长征时期,红军各部队的战时医疗救护面临考验。行军中,主要的医疗困境一是战斗中负伤,二是非战斗减员。红军首先通过自身的医护人员对伤病员进行救治;其次,长征沿途各族群众拥护红军,积极收治红军伤病员,为长征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民间医疗救护支援。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60周年.毛泽东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长征虽然已过去了60年,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依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辉,红军战士们的百折不回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的动力.红四方面军长征的第一站就是绵阳市境内,至今在江油、梓潼、平武、北川等县,仍然留下了许多红军石刻标语,流传着许多红军的动人故事.那么,红军长征在绵阳市内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战斗呢?  相似文献   

15.
说起第一位向世界介绍长征的西方人,很多人可能都会想到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其实,这一殊荣属于瑞士人勃沙特。作为一位亲自参加了长征的西方人,他还对红军的作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帮助作用。一、红军扣留“西方间谍,”瑞士传教士“参加”长征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在贵州作战时,碰上了几名外国传教士,其中就有瑞士人勃沙特夫妇。红军战士们误以为勃沙特是特务,遂将他们逮捕后,押着一起行军。正是这一小小的误会开始了勃沙特的传奇经历。勃沙特,中文名薄复礼,是一位出生在英国的瑞士传教士。第二天,红军弄清他们的身份后,就释放了外国传教…  相似文献   

16.
何绮晴 《江西教育》2022,(37):22-23
<正>在艰难险恶的长征路途中,红军战士用血和泪踏出了一条光明大道,百岁老红军王承登便是他们中的一员。王承登从14岁起参加红军,后来跟随部队开始长征。回忆起当年,他说,过大渡河是最艰险的一关,桥上的木板被敌人撤掉了,红军战士只能爬着铁索冲过去。过草地时,没有粮食,红军就靠吃野菜生存,晚上休息也只能抱着背包席地而睡。后来,他从一名通信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重机枪手,无数次置身枪林弹雨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子弹从他左眼射进、右耳射出。  相似文献   

17.
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黯淡的民族。精神可以改变命运!数十年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不断出现在红军曾经走过的这条征途上。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世人何以要忍受疲惫、劳顿,行走在这条崇山峻岭和急流险滩遍布的路上?万里长征不仅因为挽救了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载入史册,更因为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史册。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几乎超出人类所能忍受的极限,然而红军发挥了大无畏的艰苦奋斗精神,谱写出四…  相似文献   

18.
《中等职业教育》2006,(19):22-23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色饥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  相似文献   

19.
《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谈江苏省泗洪县西陈集小学曹翠涛沈建飞《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记叙了在长征路上,一位小红军战士牺牲在马背上的故事。课文既没有波澜壮阔的长征场面,也没有刻画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只是通过小红军“骗”陈赓这一事例,从侧面反映了长征的艰险,...  相似文献   

20.
从厨房到堂屋是十五步,从堂屋到厨房也是十五步。 这条曾被母亲用脚量过多少次的路,在她的脚下标准是十五步。母亲在这条路上度过了多少风雨露雪,春夏秋冬。母亲一天几次为我们全家的饮食在这条路上来来去去,不知过了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