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维栋 《河北教育》2004,(11):37-37
当代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创造性思维结构应当由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六个要素组成。在创造性思维结构和纵横思维六个要素组成。在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六个要素中,发散思维主要解决思维的方向性问题;辩证思维和纵横思维为高难度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哲学指导思想与心理加工策略;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罗辑思维则是人类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也是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过程(即主体)。  相似文献   

2.
在实践中建构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仅提出了转换思维方式的要求,而且也规定了思维方式转换的基本趋势。这就是:思维活动要由封闭性转向开放性;思维的基点由片面性、孤立性转向整体性;思维的状态由静态性转向动态性;思维的重点由认知性转向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创造性思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结果具有新奇性、独创性、目的性和价值性的科学思维活动,主要包括重新安排、组合已有的科学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和形象,以及突破已有的科学知识,提出崭新的见解、设想、思路、观点等两个方面;科学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和综合性三个特点;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辨证统一,是科学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仅提出了转换思维方式的要求,而且也规定了思维方式转换的基本趋势.这就是:思维活动要由封闭性转向开放性;思维的基点由片面性、孤立性转向系统整体性;思维的状态由静态性转向动态性;思维的重点要由认知性转向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活动。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新机器的发明;文学艺术作品的创造等等,都是不同实践领域中的创造活动。数学教师,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观点,以及数学思维的成长原理,给学生提供创造眭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周军 《江苏教育》2023,(46):87-89
<正>数学思维有“道”可循,有“导”可依。元指导是为了有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数学基本原理、规律、要素等出发,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基本方式、基本过程进行指导的教学方式。本文所提“元指导”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揭示思维的原理与规律;二是揭示思维的缘由与依据;三是揭示思维的策略与方法;四是揭示思维的路径与节点。1.揭示思维的原理与规律“从宏观到微观”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逻辑,先总体认识再局部细化,具有进阶取向。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创设民主气围,激发创造思雏;教给质疑方法。训练创造思维;展示思维活动过程.激励创造思维;有针对性地训练,提高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思维方式来看,实体思维从本质和规律、原理和模式等视角诠释教育活动和过程;而关系思维则试图从对话分析、过程分析、背景分析和层次分析等维度寻求教育研究的突破,但两者仍局限丁概念思维层面。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实践思维已初现端倪,在主体及其实践的基础上整合了实体思维和关系思维。在教育研究中,它重建了人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转化了一种新的教育研究路径以及形成了动态的变革思维。实践思维预示着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向。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思维中的灵感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灵感作为非逻辑思维的东西与逻辑思维互相补充促使创造性思维的完成。灵感是新思想产生的火花;灵感是有意识的活动和无意识活动相结合的产物。丰富的知识,全神贯注的思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促使灵感产生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公写作思维类型是理性思维提出疑问,通过对公实例分析,阐述了公写作主体在公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没有固定停留在某一思维认识阶段,也没有截然独立的思维类型;紧扣着公正的三要素展开深入论论,得出了公写作的思维,是一个各种思维认识阶段相互联系和变动过程,公写作的思维类型没有单纯的、独立的思维类型,经常是几种思维类型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交叉和有所渗透来推动公写作的思维活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数学这门学科,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和思维活动结果的综合,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数学认知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基本方法,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对其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学生的思维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与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理应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认为,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程或活动对于大学生思维发展与能力培养是必要和有效的,而且大学生的思维训练还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提出以下观点:(1)了解自己的思维是思维训练的基础;(2)从方法人手,进行思维训练,体验认知监控,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思维发展;(3)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实现思维训练的主渠道,建议在实施过程中提倡:加强师生的思维交流;教师的“启发式”与学生的“参与式”结合;教师的“因材施教”与学生的“因人择学”结合。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思维体操,数学教学活动基本是一种思维活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一、全面、系统:在整体中进行应用研究在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的设计时,不应该脱离它的母体———思维结构这个整体。思维的整体结构应当包括以下各因素:思维的目的;思维的过程;思维的材料或结果;思维的监控或自我调节;思维的品质;思维中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部分,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站在思维整体性的高度,有一个明晰的宏观思路。一般而言,这个宏观思路应该是:(1)使学生有明确…  相似文献   

14.
创新思维是人的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创新思维由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组成。逻辑思维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形式;非逻辑思维包括想象与直觉、发散与集中等形式。创新思维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搜寻事实-捕获信息-立论解释。创新思维人人皆能具有,并且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那么,创新思维有效的培养方式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思维活动即常态思维活动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共同作用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的持续是相对于人类整体思维而言的,而在思维个体身上存在着非常态思维的现象。木文探讨了非常态思维的三种表现形态──思维座空,思维真空、灵感思维,目的在于探求非常态思维的最高表现形态──灵感思维的引发机制。灵感思维及其他两种非常态思维又无法游离于常态思维活动之外,它们孕育于常态思维过程中,是对常态思维的片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思维是单元性思维与多元性思维的对立统一。创造性思维总是从主体所熟悉的单个的点、线、面开始,逐步拓展到事物的全体,形成立体思维,获得认识上的突破,完成创造的过程。在创造过程中,单元性思维和多元性思维共同发挥作用,两者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因此,在思维活动中,必须注意单元性思维和多元性思维的有机结合,防止片面性.以提高思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生思维训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也属于管理学研究的范畴。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在对学生思维训练的管理过程中,应该以管理的二重性为依据,正确处理思维训练方法、方式的借鉴和扬弃;以组织理论为先导,创建和借助良好的组织,为思维训练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管理关系理论为基准,理顺思维训练的主、客体关系;以人性化研究成果作铺垫,注重人性化的思维训练管理模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思维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而这些困难并不都是因为问题本身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方式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障碍.这种思维障碍的形成既有教的因素也有学的因素.从教的因素来说,如教师是否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否设计合适的探究内容;是否保证探究时间和空间;探究过程是否进行合理的指导;对学生的探究是否给予积极的评价等等.但本文侧重于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着重研究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所形成的主要思维障碍及克服这些思维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写作过程中,恐惧作文的心理、经验储备的不足、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等因素均影响学生作文活动的进行,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文、形成良性循环;同时,积极开源导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注重思维训练,尤其是发散求异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就语文学习而言,思维是指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综合、想象、认知的思考过程;思维品质是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独特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和思维结果的价值取向所显现的学习者的思维特质。创新能力则是指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依据已有信息发现新问题,设想新情况,产生新认识的独特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既有鲜明的先天资质的印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