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黑体红眼长翅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为材料,培养基用硝酸镍和氯化汞染毒(浓度为0.5μg/mL、5μ/mL、15μg/mL、30μg/mL)后对果蝇后代的雌雄性比、存活率,体重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镍、汞浓度的增加和处理世代的增加,Ni2+对果蝇雌雄性比、存活率和体重的毒害较Hg2+轻;高浓度的Hg2+严重抑制雄果蝇的发育;降低果蝇的存活率,抑制果蝇体重的增加.这表明Hg2+对果蝇的毒害要比Ni2+重.  相似文献   

2.
果蝇培养基长霉的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在果蝇的培养和保种过程中,常会出现培养基长霉现象;培养基一旦长霉后,不仅影响果蝇生长,而且将身上沾满了霉菌孢子的果蝇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中,会污染新的培养基。因此培养基长霉问题,对于培养和保种果蝇将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本文就如何预防培养基长霉以及长霉后的处理方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果蝇唾液染色体为多线染色体,由于染色体不断复制但细胞不分裂从而形成了多线染色体,其上每一横纹相当于一个顺反子,横纹的形态特征有着种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果蝇唾腺染色体是研究染色全结构,基因定位,基因功能的重要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4.
<正>果蝇,因为它的易饲养、繁殖快、相对性状明显而成为众多遗传学家们手中的实验材料,针对果蝇的实验现象、结果和数据等也成为高考生物出题时的重要参考和依据。2014年山东卷理综生物试题又考到关于果蝇的问题,考试时读懂题,认真思考,就能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例如:(2014年山东理综)28.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  相似文献   

5.
果蝇易饲养、繁殖快,所以是遗传学家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在历年高考试题和平时的练习中经常会遇到与果蝇有关的试题,现归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黑腹果蝇为试验材料,探究修正液对果蝇寿命的影响,结果发现用不同品牌的修正液处理的果蝇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内昏迷,从而证实本地市场上销售的修正液对使用者都存在着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观察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实验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制片观察中,传统实验方法因为种种原因效果较差。本文阐述了该实验的几点改进意见,用酒糟作诱饵培养果蝇,低温处理三龄幼虫等。实践证明,改革后材料易得,步骤简洁,所制装片清晰,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活动利用香蕉、果蝇、浮萍初步探究了紫外线对生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并通过光处理与暗处理的对照,验证了生物体中存在着光修复系统。  相似文献   

9.
一种易于掌握的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技术是遗传学实验课中学生感觉困难较大的实验。用现行的实验方法不易得到理想的制片效果。本文总结了多年的工作经验,改进了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技术是遗传学实验中学生感觉困难较大的实验。用传统的实验方法不易得到理想的制片效果。本文对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做了一些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香蕉果冻培养基人工培养果蝇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蝇是用于遗传学实验的经典材料,目前各实验仍然使用,一直使用米粉培养基。我们试制香蕉果冻培养基础初试人工培养果蝇,获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果蝇眼色伴性遗传实验结果为基础,计算了F_2代果蝇中X~W、X~+的基因频率以及X~+X~+、X~+Y和X~WY的基因型频率,并与理论值对比,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通过概率分析,建立了第n+1代果蝇X~+、X~W基因频率与X~+X~+、X~+X~W和X~WX~W基因型频率的数学模型。应用白眼雌蝇和红眼雌蝇的遗传规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研究发现,F_(n+1)代果蝇的X~+和X~W基因频率与第三代果蝇的对应基因频率呈线性关系,X~WX~W、X~+X~+和X~+X~W的基因型频率是雌蝇和雄蝇X~+和X~W基因频率的二次函数。算例分析表明,实验误差对后代基因型频率计算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果蝇杂交实验难度大、实验药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耗时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等问题,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改进方案,运用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熟悉操作步骤,以冰盐浴法麻醉果蝇,避免乙醚危害学生身体健康,开展合作探究实验,减少学生个人实验的工作量,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实验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探究果蝇的发育过程"是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的一个学生探究活动,该实验由于需要学生诱捕果蝇以及熬制培养基等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该实验在国庆节放假学生返校后进行,学生假期里诱捕的果蝇数量不如苍蝇多;有些组在实验过程中,虽然经过重复实验,但是由于培养基没有处理好,很多成体在饮料瓶里就被粘死了,根本观察不到受精卵等其他的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实际教学教研过程中,就摩尔根的果蝇杂 交实验中如何理解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与 X 染色体遗传相似、摩尔根通过哪次测交进一步验证了假设等 2 个方面着手,尝试 钻研再现摩尔根经典实验的科学背景,还原经典实验路径,解 决实验关键环节疑惑。  相似文献   

16.
GAL4蛋白是酵母中的一类转录因子,它能够与特定的上游激活序列结合,并驱动UAS下游基因的表达。将酵母中的GAL4和UAS元件分别引入到果蝇中,含有UAS-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果蝇品系,无法在亲本中表达,只有与驱动者GAL4品系杂交后的子一代中,目的基因才会表达。在本科遗传学实验中,引入eyelessGAL4和UAS-Ras转基因果蝇品系杂交实验,通过观察F1代复眼中原癌基因ras表达后的表型,使学生了解如何通过GAL4-UAS系统在模式动物黑腹果蝇中实现靶基因的时空表达,认识GAL4-UAS系统在研究果蝇遗传发育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理解分子调控、靶基因表达与个体的遗传和发育每个环节都是可以操作和控制的现代遗传学实验理念。  相似文献   

17.
李湘涛 《科技文萃》2001,(2):160-161
果蝇是一种小型蝇类,比普通苍蝇小得多,成虫的身长只有3~4毫米,如同米粒一样。它的体色一般为淡黄色,复眼红色,触角第三节为椭圆形或圆形,触角芒为羽状。它仅有一对翅膀,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双翅目、果蝇科。果蝇的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全世界,通常喜欢在腐烂的水果和发酵物的周围飞舞,幼虫亦生活其中。 果蝇堪称生物界中的“好色之徒”,每两周内就能繁殖出新的一代。雄性果蝇和雌性果蝇的形态有所不同。雌果蝇的腹部有六条易见的环节,而雄果蝇只有五节,在雄果蝇跗关节前端的表面约有10个黑色的坚硬鬃毛流苏,称为性梳,在雌体上则没有这些性梳。果蝇的求爱方式很奇特,雌果蝇能够用胸触角来聆听雄果蝇用翅膀发出的求爱“情歌”,不同种类的雄果蝇都会各自演唱着不同曲调的“情歌”。这种“情歌”一般表示两种信息:其一是诉说自己的同类在求爱,其二是告诉雌果蝇自己正是它的“如意郎君”。雌果蝇听了“情歌”以后也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与其情投意合,双方结成“情侣”;另一种是认为曲调不够“刺激”就会扬长而去。 动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根微电极插进雌果蝇的触角内,同时记录下它的神经冲动传递情况和雄果蝇“情歌”的时间过程。结果发现,雌果蝇的触角对“情歌”的反应是多么美妙,它不仅能够将“情歌”十分精确地“译成”神经系统使用的特殊信息,而且还能够将“情歌”的每一个细节准确无误地传递到大脑中去,做出反应。由此可见,果蝇虽然是较低等的动物,可是它们却有着十分复杂、结构精密的信息系统。 果蝇分布范围大,容易采集和培养,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染色体数目少,只有4对,并且形态各不相同,易于区别。更为重要的是,果蝇的突变性状特别多,如体色(灰、黑)、眼色(红、白)、翅长(长、短)等,适宜于用作科学实验材料,尤其受到遗传学家的“宠爱”。  相似文献   

18.
果蝇杂交实验设计与综合创新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一次设计性果蝇杂交实验及其结果统计分析的情况,分析了本科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参试学员的实验创新能力可划分成3种类型:(1)综合创新能力强的人,约占学生总数的10%;(2)有综合创新能力的人,约占学生总数的68%;(3)综合创新能力弱的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2%。  相似文献   

1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7):207-210
利用实验室保存的果蝇特定突变品系,设计了从基因组的提取到基因分型的系列实验教学。针对果蝇体色突变的2个基因,建立基因扩增、酶切、凝胶检测方法,判定2个体色突变的基因型,利用基因型回推被检果蝇的亲本组合。实验对学生进行分子遗传实验技术的基本训练,同时,让学生从分子层面理解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加深学生对表型选择与基因型选择的差别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实验材料的选取往往是决定研究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它在遗传学发展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仅摩尔根选用果蝇表明了这一点,而且孟德尔选用豌豆,以及后来分子遗传学家们选用真菌、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和噬菌体都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遗传学发展史中,每一次合适实验材料的选取都导致了一次学科发展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