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10周年。“三个面向”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时代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是要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教育“三个面向”问题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赫然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口号,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可谓石破天惊! 从那时起,有关“三个面向”的专题讨论会不知凡几,论述“三个面向”的著作汗牛充栋。“三个面向”,不仅屡次在正式文献中闪闪发光,而且成了口头禅,惟究竟什么是“三个面向”,教育何以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继续?其新意何  相似文献   

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北京教育学院杨文荣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三个面向”为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教...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要实现幼儿教育现代化1.“三个面向”要求幼儿教育必须现代化。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中面向现代化是根本,面向世界是面向现代化在空间上的伸展,面向未来是面向现代化在时间上的延伸。“三个面向”要求幼儿教育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羁绊,对幼儿教育体制、幼儿教育内容与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实现幼儿教育的现代化,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作出努力。2.幼儿教育现代化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题词其核心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现代化,意味着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为只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把握和落实“面向现代化”。教育面向现代化主要是满足四化建设的需求,适应21世纪科技与人才竞争的新形势,为各条战线培养大批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具有现代意识,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有精良素质的人才。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逐步实现教育自身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一、智能网络在教育面向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在80年代初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对指导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三个面向”的核心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教育面向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自身要实现现代化,才能培...  相似文献   

7.
浅议教育要“三个面向”的内在联系肖昊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认真学习、完整准确把握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内涵,充分认识教育要“三个面向”的内在联系及其理论意义,是提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发...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生物教材面向现代化问题初探赵占良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编好新的一轮普通高中教材,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如何才能使普通高中生物教材符合面向现代化的要求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好两...  相似文献   

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是要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从这个伟大历史任务出发,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重大意义,考虑如何以“三个面向”为指针进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0.
大学德育面向现代化刍议骆郁廷邓小平同志1983年在给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南。教育面向现代化包括德育尤其是大学馏育要面向现代化。十几年来,...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理论提出至今,语教学改革始终以“三个面向”为指南,进行着语教学的构建与革新,包括:教育现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浅谈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思想季慧英付国玺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三个面向”指明了教育事业的总指针,其核心是面向现代化,实际也就是要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一、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本世纪下半叶以...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教育观念现代化的探讨魏旦成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重大课题,内容十分丰富。“三个面向”既包括了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又包括了教育手段和教育观念等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则是教育观念。如果教育观念不面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面向21世纪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本溪冶金专科学校王珂珍一、世纪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983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下简称“三个面向”)这“三个面向”已不是教育远离的目标,而是面临的目标。“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的题词,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三个面向”的的核心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是要了解和学习世界上科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目的是为了促进和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面向未来,是要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长远需要,为未来社会主义发展储备人才。因此,按照“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三个面向”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商丘地区教育委员会主任赵自宽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工作做出的精辟论断和纲领性指示。十年来,我们在工作实践中越来越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18.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对教育改革具有战略指导意义。“三个面向”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简略地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指教育要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要面向世界,这是国际化趋势及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国策所决定的;教育要面向未来,这说明了教育的超前性,教育要担当起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的重任,办教育要具有长远眼光,切忌急功近利。16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大发展,它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教育改革的指针.“三个面向”统一不可分割,而面向现代化乃是核心,是出发点和立足点.教育面向现代化,就是要面向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使教育顺应当前世界新的科技革命这个大趋势,以贯彻党的总路线、总任务,并作为振兴中华的强大杠杆.  相似文献   

20.
时代召唤“三个面向”的素质教育□冯莉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10月1日为景山学校题词中写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三个面向”。坚持“三个面向”的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宗旨。我们教育的对象要有现代化的素质;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