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化育人理念的提出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新的工作思路,在落实过程中我们需要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主的全人类优秀文化为主要内容,坚持做到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辅相成,认知紧密结合实践的原则。文化育人在发挥德育功能时有诸多途径,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富含文化魅力的两课,网络阵地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会是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特别是网络更充斥着多种价值观冲突的言论和不利于"90后"健康成长的信息。在目前德育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困境中,"90后"人格养成存在诸多问题。加强对我国德育教育的改革,注重德育的人文性、主体性等对于促进德育客体健康人格形成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90后"大学生具有个性张扬、追求时尚、自尊心强、交往广泛、崇尚实践等特征。对其进行素质教育应遵循平等交流、区别对待和自我教育的原则;在具体教育实践中,要利用和谐教育来提升教育者自身素质,同时注重受教育者的主体需要、谋求利益兼容与利用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4.
论90后大学生个性发展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是个人内部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的剖析,是人的较为稳定的主体性以及较为稳定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的统一.从个人倾向性、个人心理特征、个人社会人格特征三个方面,90后大学生表现出更高的自我认知水平和更为强烈的自我意识.较高的社交焦虑水平和一定的创新和自我规划能力,但是他们的个人社会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因此,应该通过澄清个性发展理念模糊等四条途径促进和保障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当今社会的深刻转型为宏观背景,从90后这一群体的思想和行为特征入手,探讨如何满足教育新对象的道德内在需求,从而重构和完善90后学生的德育评价思路,以提高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开始,大学接纳的是90后一代。社会背景的影响、高校功能的偏重以及辅导员管理方面的局限是导致新时期高校德育实效性不高的三大因素。基于此,要改变这种局面,需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深入了解90后的内心诉求、完善高校两课教学、增设辅导员岗位和辅导员助手、形成性德育评价要纳入学生的整体评价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7.
王娟 《考试周刊》2011,(76):200-201
"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本科院校的主力军,研究"90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于高校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90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受其出生、生长时期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对“90后”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认识"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分析、研究和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行为模式,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要想把大学生德育工作做好就要很好地了解德育工作的对象,掌握德育对象的特点,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模式,以期顺利地实现德育工作的预期目的,取得理想的预期效果。当前我国大学生主体已是“90后”大学生,因此,只有全面掌握“90后”大学生特点,探索出符合“90后”大学生特点的德育工作模式,才能较好地完成大学生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90后”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高校要正确认识并理性剖析、解决“90后”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就应该构建良好的机制,探索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育途径。  相似文献   

11.
90后大学生具有思想多元、个人主体意识强、竞争和创新意识突出、知识面宽、个性张扬、追求时尚但责任意识薄弱、功利心强、缺乏合作意识、盲目自信、人际关系紧张等思想和心理特征。教育工作者要实现角色身份的转变、弘扬主流文化增强学生人文素质,引导学生向“大我”成长,培养团队意识,处理好人际关系,引导与管理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韵消费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的能力,组织和带领学生通过实践性教育等,达到高校高品质“育人”的要求,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的合格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周宏伟  谢钢 《高校教育管理》2013,(2):106-109,124
“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至1999年年底为止出生的进入高校校园的大学生,传统的显性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90后”大学生的现实需要。通过比较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优缺点,提出发挥好浓郁的校园文化、教师的师德师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载体创新、大学生实践活动、团体辅导方法等多种“隐性”的途径和方式,使用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扩招背景下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剧了“90后”大学生的就业难现象,“毕业就失业”已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一个普遍心理.受时代变迁影响,“90后”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人格特征,有着独特的就业心态、就业观念和就业选择.应对“90后”大学生就业难,需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完善配套政策、变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就业观念等多方面着力,离不开政府、市场、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浅议“90后”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其思想、素质、行为及心理特征与其成长环境息息相关。高校要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师德建设、规范规章制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等途径,不断促进90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5.
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下的80后辅导员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集鲜明的优劣势于一身的“80后”辅导员,面对个性更加鲜明的“90后”大学生,“80后”如何应对“90后”,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新情况、新问题。在分析“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80后”辅导员的优劣势的基础上,试图就“8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90后"大学生已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该群体的思想动态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正确认识"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并分析影响其思想特点的种种因素,对高校教育工作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90后”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0后"大学新生在给大学校园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虽然"90后"大学新生具有善用网络、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思想开放等特点,但入学后,容易在心理、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不适应的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完善管理工作机制、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等措施,帮助其实现角色转化,增强其对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进程中,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杰出代表,其行为和心理状态体现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具有和谐人格的大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面临诸多问题,必须从各种环境、各个方面进行不断地努力,特别是德育方面的教育培养,来构建大学生的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9.
“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的主要群体,他们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也是目前与网络交集最多的一代大学生。他们已经开始展露出他们这一代人特有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如何将这个群体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高校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仅要抓好专业知识教育,更要加强他们的人格教育,整体提升他们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