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最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语文课怎样才能激趣,使学生乐学呢?我做了如下尝试:一、实验法“激趣”为了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了解课文,在《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中,我把实验请进语文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前,我就认真设计了课堂实验方案。按照方案,让学生每人准备10粒小石子,我用一个空酒瓶装了半瓶水,并用红笔在水面以上每隔一厘米划一横线,又准备了一只空塑料瓶。上课时,先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读课文,随后,让学生每人往瓶中投一粒石子,并观察水位变化,理解“慢慢升高”的含义。当水面接近…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具体方法有:引入素材,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合理分工,激发学生互助合作的兴趣;评价激励,激发学生主动表现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情绪感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情绪渲染是讲授的素养之一,它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必须倾注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姜德玲 《教育革新》2009,(11):33-33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并伴有积极性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兴趣是推动学习最活跃最有利的内部动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激趣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语言诱惑——听觉激发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具有无与伦比的表情达意功能。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从音调、音高、语速、停顿、重音的把握上能产生、勃发许多情感。运用语言的诱惑力、感召力,发挥其听觉上的功能,吸引学生的听觉注意。  相似文献   

6.
7.
张有菊 《甘肃教育》2008,(23):42-42
一、师生互动法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其中互动学习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对某一学习目标通过课堂交流、沟通,促成思想碰撞,并交互影响,产生兴趣,引发某种意识,形成相应的思想,并达到师生双方均能增长智慧、提高能力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广大语文教师总是希望把“美”带给学生,但往往又事与愿违。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呢?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探美的一把金钥匙。[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以景激趣 小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冀中地道战》一课时,先投影地道的图像,然后说:“大家看,在这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家家相连,户户相通,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保护自己。这种战斗方式叫做地道战。本文讲的是1942年至1944年间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地道粉碎日本鬼子大扫荡的情景。”通过这个学习情景的创设,引起学生对本课的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广大语文教师总是希望把“美”带给学生,但往往又事与愿违。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呢?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探美的一把金钥匙。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课堂上紧扣课文,简洁生动的导语,有“一石击开千层浪,几语道破数重关”的作用。学生潜在的思维,丰  相似文献   

11.
12.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学认为,情境教学能协调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成为愉快教育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一、以景激趣 小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冀中地道战>一课时,先投影地道的图像,然后说:"大家看,在这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家家相连,户户相通,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保护自己.这种战斗方式叫做地道战.本文讲的是1942年至1944年间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地道粉碎日本鬼子大扫荡的情景."通过这个学习情景的创设,引起学生对本课的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5.
古文犹如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部分很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文言文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努力挖掘文言文中令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最后形成一个认识:从以下四方面强化,即朗读、故事、名句和文化感染。结果发现学生们也发生了浓厚兴趣,谈论的话题多了,朗读的声音响了,意思的理解更准确了,文学积淀也随之加深。  相似文献   

16.
17.
黄永春 《广西教育》2009,(23):36-36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却成为大多数语文教师的烦恼,因为不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任凭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的学生还是听得兴味索然。  相似文献   

18.
古文犹如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部分很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文言文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努力挖掘文言文中令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最后形成一个认识:从以下四方面强化,即朗读、故事、名句和文化感染。结果发现学生们也发生了浓厚兴趣,谈论的话题多了,朗读的声音响了,意思的理解更准确了,文学积淀也随之加深。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传统作文教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乐于写作,即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以为以下四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式可以尝试。一、命题激趣命题激趣,可将学生引入写作佳境。现在有许多作文题目旧、大、深,学生一看就厌、怕、愁,无法引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相似文献   

20.
许多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头痛,特别是职中生,大凡要写作文了,不是抄袭应付就是拒绝不写.几年来,围绕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写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问题,我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作文   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其实与不理解什么是作文有很大关系.什么是作文?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手写我心.“眼里看到的,耳里听到的,口里说出来的,都经过大脑的思考、加工,写出来了,不就变成心里想的了吗.因此,我对学生说,写作文其实很容易.把自己眼里看到的、耳里听到的、口里说出来的用心想好了再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成文章了.作文是非常主观的东西,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尽相同,经历也不一样,对生活的理解也不一样,作文就是表达人独特的、真切的、高尚的情感体验,阐述对社会、人生的价值判断,尤其要对即时的现象抒写一己感受与认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