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点     
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 校园文化对学校管理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最直接的环境,是学校管理的基础。2.校园文化影响学校管理者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从而深刻地影响着学校工作目标的确定、管理方法和措施的采取。3.校园文化也影响学校被管理者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从而制约着他们  相似文献   

2.
观点     
《中国德育》2015,(5):5
行为管理培训对教师能力和信心可能产生影响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行为管理培训对教师应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来自香港的183名小学老师参加了调查。结果表明,性别、年龄以及教师是否接受了培训,对教师行为管理方面的认识、观念不会产生显著影响;教师对培训、学生问题行为的满  相似文献   

3.
观点     
《中国德育》2013,(1):5-5
多样性课程与学生的道德推理相关 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学生的道德推理是如何发展的,被调查的学生共有236名,他们中一部分人参加多样性课程,另一部分人参加管理课程。参照课堂的多样性及课堂上所采用的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本文对这些课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观点     
正自由地成长:重视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这篇文章研究探讨了学生话语的重要性,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学生视为一个有才能和有胜任力的社会参与者。该研究强调,学生作为学校的一员,教师应该征求和尊重其参与班级或学校集体决策和管理时的观点和看法,以此来了解学生是如何看待自己在做一些有关自己学习和学校其他事情决  相似文献   

5.
观点     
正个人和家庭因素影响学生数学成绩教育工作者日益意识到数学成绩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教学变量对数学成绩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家庭和学生因素对数学成绩的影响上。参与者为747名来自俄亥俄州的K-8等级的家庭贫困的小学生。预测对数学成绩产生影响的变量包括:(a)孩子和家庭环境,以及(b)阅读成绩。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预测变量中,阅读成绩对数学成绩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家长的消极情绪、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是在过去一直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观点     
正学生成绩不合格留级比不留级更不利当学生不能满足特定的要求时,让其留级是很多国家的普遍做法,然而,这种做法并非没有争议,最近的研究显示,留级会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从长期来看。这些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小学教育中的留级现象。本文的研究针对留级对8年级学生语文成绩和自我学业概念的影响。研究表明,从短期来看(留级一年),对语文成绩没有负面影响,甚至会对自我学业概念产生积极影响。但从长远来看,留级学生语言成绩会有一个明显的下滑。文章认为,让学生继续升学,胜过在同一个轨道继续重复。  相似文献   

7.
观点     
正被学校开除会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本研究试图增加教育者对被开除学生的了解,以使得今后的决策者、执行人有更多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被学校开除都会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如果没有贴心周到的教育干预,这种中断学生学业的做法可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不可挽回的破坏性影响。教育工作者必须形成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保护机制,以减少学生被开除出学校  相似文献   

8.
新观点     
英国布莱顿大学教授塔拉·布拉巴赞呼吁让学生掌握信息解读和筛选的技能互联网制造了依赖不可靠信息存活的一代学生,信息的轻易获得让学生的好奇心变得迟钝,压制了他们的质疑精神。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法对互联网上的传言和未经证实的材料进行辨别。我想把这种在互联网信息泛滥影响下的教育称为"谷歌大学","谷歌"能填饱你的肚子,但并不一定能给你营养。当今的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但他们缺少的是正确的信息,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它们。我认为,在教会学生信息技术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教会他们信  相似文献   

9.
观点     
《中国德育》2015,(2):5
区域差异对学生体验的影响甚于学校差异课堂体验由许多因素形成。本文通过对中国课堂的观察研究,指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文章通过对比观察重庆、香港、上海这三个不同区域的课堂实践,对小学生在中国的课堂学习经历、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课堂活动和个别学校课程实施的实证观察,文章证明了教育  相似文献   

10.
观点     
正CIVVICS观察工具助力青少年公民教育CIVVICS(课堂中的公民激励)观察工具,是一个用来研究公民参与、基于行动的公民课程以及课堂如何相互作用来影响学生的发展之间的差距的工具。该工具包括四个观察领域:课程规划与实施、课堂互动、学生的参与以及公民赋权,将课堂组织意识、课堂促进学生与公民目标的联系、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等整合起  相似文献   

11.
观点     
正中小学生灾疫伦理教育不可或缺张志斌、孙慕义、张悦、刘璟洁在《教学与管理》2013年第10期撰文指出,灾疫伦理教育不同于灾害教育。灾害教育是为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以培养公民的灾害意识、防灾素养为核心的教育。灾疫伦理教育是以灾疫本身为素材、内容而展开的一项专门化的全民性伦理教育,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对学生进行灾疫伦理教育是学  相似文献   

12.
观点     
《福建教育》2007,(5):4-4
【应该引入教师心理测评和辅导机制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在一些中小学,少部分教师或对学生采取冷淡、蔑视态度,或故意贬低学生,或用“语言暴力”伤害学生。教师的这种“心罚”与体罚相比,危害性更大,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秘书长张皎认为,这与教师心理不适应和素质修养不足有关,应该尽快引入教师心理素质测评和心理辅导机制,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观点     
正专注力教育培养学生自律能力近日,相关人员对专注力教育进行了研究,并对这一教育形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估。研究中,两个小学的学生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干预组的学生在教师"心灵大师计划"的指导下,自我控制能力显著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专注力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可以增强学生有效应对压力和抵御来自外界环境不良诱惑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自律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观点     
“三缺”误导职业教育实践
  一是培养目标缺陷:认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是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这在当初是正确的,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后来发展起来的管理类、服务类、事务类、设计类专业有了长足发展,接近专业数的一半。如果理论假设不能与时俱进,将这些专业人才也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来培养,不但违背了管理、服务、事务和设计类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影响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影响决策者和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面认识。二是课程设置与开发缺陷:认为职业教育是“行动课程”,普通教育是“学科课程”。因此,职业教育要打破学科课程,开发行动课程。近些年来,学科课程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事实上,普通教育中有行动课程,职业教育中也有学科课程。由于违背了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固有特点和某些规律,结果,学科课程打不破,行动课程难以建立起来,使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陷入了困境。这种不完全成立的假设,导致学科型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应有地位缺失,阻碍了学科型课程的设置、开发和学生对必要的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削弱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照此下去,会影响未来数以亿计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三是培养定位与使用脱节的缺陷:认为接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将来都到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口工作。因此,无论是制订教学计划、课程开发,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还是督导评估,都再三强调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岗位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而事实上,现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只有50%~60%能找到对口工作,另有10%左右升学,30%左右既没有升学,也没有对口就业,从事的是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学用脱节现象如此普遍存在,说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偏离了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没有很好地回应每年上百万不能对口就业的毕业生教学问题,客观上造成了很大一部分专业教学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5.
观点     
[沉默是一种教学机智]在良好的谈话中,沉默与语言同样重要。提问时的沉默代表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期望和鼓励,是一种耐心的等待;谈话时的沉默是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以无声的方式打动对方,让对方敞开心扉,完全接纳自己;聆听时的沉默表明教师完全走进学生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的感受。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也是对其生活和成长的全心投入。  相似文献   

16.
观点     
正《人民论坛》志愿者活动在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作用青年志愿者活动具有实践性的特征,是培养大学生责任行为的有效载体。大学生开展的志愿者活动是把社会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任务、要求、规范等通过道德实践转化为个体道德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美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自我意识障碍;二是与家庭、学校、社区疏远,因此他们积极倡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亲社会"  相似文献   

17.
观点     
《福建教育》2009,(12):2-2
【对教学成效的反思有利于教师信念的重构】李国强、邵光华在2009年第10期的《课程·教材·教法》上撰文指出,一般来说,教师信念是指教师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中,对教学工作、教师角色、课程、学生和学习等相关因素所持有且信以为真的观点和看法。教师信念对教师教学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改带来很多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观点跟帖     
<正>吴曼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研学兴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应遵循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自己选择与确定研学地点、研学目的、研学时间、出行方式、研学景点、研学路线,自己制定活动方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重在培养学生自主规划和管理能力。(福建省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362200)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从而体现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本来要求,反映高校学生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管理一词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是指人们对一定范围内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以期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管理在教学活动中有充分的体现,用在教学活动管理方面,就是作为组织者的教师,通过实施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设施配备、指导与辅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与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里,如果用管理学理论中的一些观点来进行指导,会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教学活动的效益原则效益是管理的永恒的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在某种效益驱动下进行的。在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