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主观幸福感与其价值观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课题,随着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主观幸福感的界定、分类及测量越来越具体化,使其可操作性逐渐增强。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并已取得了一些可借鉴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价值观的相关关系,旨在探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以及价值观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幸福感主要受学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关系、人格特征、休闲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的研究重心将由学习因素、生活事件等客观因素的研究转向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等较为稳定的主观因素研究,由单一因素的研究转向多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听障中学生感恩、宽恕,采用感恩问卷及宽恕倾向量表对318名在校听障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290名普通高中学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听障中学生感恩及宽恕心理状况处于中等水平,有性别和年龄差异,与普通高中学生有一定差异。这些结果对于研究听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366名听障学生采用"情感平衡量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以探讨听障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状况。结果表明,听障学生满意度最高的是家庭和友谊满意度,最低的是自由和环境满意度;听障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听障初中生和高中生;在主观幸福感和领悟社会支持上,听障学生均表现出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听障高中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为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感戴问卷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18名在校听障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相关分析发现,感戴与社会支持、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路径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在感戴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多组结构方程分析发现,男生中感戴对社会支持的预测作用显著大于女生.结论:社会支持是听障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中介变量.这些结果对于听障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听障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诸多研究表明,听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健听中学生,且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但以往的研究工具多为适用于健听被试的自陈量表,可能无法如实反映听障中学生的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针对听障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可用绘画投射测验等对语言能力要求较少的投射测验来研究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体抽样,使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对44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生幸福感水平的得分率为62%.(2)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存在负相关.(3)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上均显著,女生的幸福感高于男生,初中生的幸福感高于高中生.结论: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比负性情感多.  相似文献   

8.
对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结构模型提出两种理论构想:由3维度组成的二阶模型1(M1)和4维度组成的二阶模型2(M2)。编制87个题项的测量量表对7818名中学生进行初测,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依据心理测量原理修订成由58个题项构成的2015版中学生学习幸福感量表,用5646个被试数据对两种理论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2更为理想。最终确定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结构为由学习兴致与学习效能感构成的愉悦感,由学力优越感、学业乐观和求解欲构成的希望感,由积极关系构成的亲善感以及由喜新感和流畅感构成的沉浸感这8个一阶因子4个二阶维度组成的二阶结构模型。中学生学习幸福感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Fazio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自编的<家庭因素调查问卷>对130名中学生进行测评,探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研究发现:(1)中学生的性别、地域、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关系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不大;(2)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与其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家庭支持以及中学生本人对其父母教养方式的认同度存在很高的相关,与"家庭情感"变量的相关显著,与"家长期望"变量的相关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对1339名中学生进行学校幸福感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对其学校生活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在学校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感的同时,也体验到较多的消极情感.在学校满意度六个维度上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教学、学校管理、成就感、课业学习;(2)女生的学校满意度高于男生;(3)学习成绩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校幸福感的影响不同,但大体趋势基本如下:中学生的学校幸福感随年级增高而降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校幸福感低于成绩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听力障碍中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3名听力障碍的中学生和173名听力正常的中学生的综合幸福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1)听力障碍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差异不显著但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我价值和友好关系这五个维度上和正常中学生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2)不同性别的听力障碍中学生仅在生命活力和健康关注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显著;(3)配戴助听器的时间与年级在生活满意、负性情感、利他行为这三个维度上存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2.
听力障碍中学生疏离感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问卷法对431名听力障碍中学生的疏离感进行测查,结果如下:(1)听障中学生疏离感的总体状况表现为环境疏离最高、社会疏离其次、人际疏离最低。(2)女生的无意义感高于男生,男生的亲人疏离感和不能控制感高于女生;在三个年级的学生中,9年级学生的自我疏离感最高,7年级学生的压迫疏离感最低。(3)独生子女的伙伴疏离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的压迫疏离感和社会孤立感高于农村学生。(4)听障中学生的无意义感和亲人疏离感均随人缘状况的改善而降低;人缘差的学生的伙伴疏离感和不能控制感高于人缘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大学师范生与中学教师心理安全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学师范生和中学教师这两个相关群体的抽样调查 ,表明中学教师的心理安全感优于在校大学师范生。大学师范生由于处在一个高文化的环境中 ,身心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冲动性和爆发性 ,加之师范生本身的特点 ,师范生缺乏安全感的比例较大。应通过科学的师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来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心理旋转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研究对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在心理旋转任务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 1 )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在心理旋转操作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 2 )在 1 4 -1 7岁年龄阶段 ,聋人的心理旋转能力处于发展期 ,而听力正常人已处于发展停滞期 ;( 3 )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均表现出了性别差异 ,区别是聋人的差异只限于错误量 ,而听力正常人的每项指标都存在差异 ,共同点是男性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5.
调查发现,甘肃省农村中学生跟全国各地中学生一样,学生中喜欢音乐的人占到了全体人群的绝大多数,这种情况其实是与音乐在人性中的重要性原则相符合的。针对甘肃省农村中学生音乐素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一)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二)倡导音乐课程内容多元化;(三)为学生创设交流展示的平台;(四)转变家长对学习音乐的陈旧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心理社会发展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量表》对57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性别方面,男女生之间总体上差异不显著。(2)在区域方面,东西部学生差异显著,东部学生的发展好于西部学生。(3)在年龄发展方面,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勤奋进取,更加孤独疏离,但自我同一发展好于初中生。(4)从发展趋势来看,初高中阶段的心理社会发展趋势相同,呈现出倒“V”形状,初二和高二的发展好于其他年级,分别达到初中和高中的最好状态,初三和高三是最差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作为师范院校,如何培养能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新型教师,是当前师范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对一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连续4年的创造性思维调查的结果和分析的基础上,从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心理空间,正确认识智力与创造能力的关系,消除偏见、创造教育面前无差生等6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培养高师生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比较中国和以色列两国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揭示社会文化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采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对309名中、以两国的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如下:(1)MSLSS是适合于中、以中学生生活满意度跨文化研究的有效工具;(2)在各个特殊生活满意度领域中,两国中学生均以家庭满意度最高;(3)中国中学生的朋友、学校和一般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以色列中学生。  相似文献   

19.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64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包括学困生290名,普通生351名。结果表明:(1)学困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4个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普通生差;(2)学困男生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3个方面的表现比学困女生好;(3)学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不显著。针对学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应结合学生本人、教师和家庭这三个不同的群体对其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干预,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