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与分析跳远运动员选择营养补剂的理论,为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合理服用运动补剂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方法分析研究.结果 跳远运动员应在适量补充脂肪、蛋白质和糖等一般营养外,还需补充一些特殊营养,如可增加力量的肌酸、能提高睾酮水平的蒺藜、锁阳中药补剂等.结论 合理营养并结合特殊补荆可使跳远运动员快速消除疲劳、恢复体能,提高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2.
螺旋藻属碱性食品,它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提高运动能力等多种功效;对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爆发力、促进运动员机能有明显的效果。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螺旋藻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物学功能,以及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进行论述,旨在为螺旋藻作为一种运动补剂进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马拉松参与人数不断增加,但多数选手对马拉松运动无正确认识,使得运动损伤和事故频发.通过对马拉松的项目特征和生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马拉松运动中的能量保障、电解质平衡、体温调节、氧化应激缓解、胃肠道不适调整等问题的营养支持策略,以及甜菜根汁、咖啡因等运动营养补剂的针对性使用策略,以提高专业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降低业余选手的运动相关损伤,全面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避免极端事故发生,并为从业者提供营养补充建议.  相似文献   

4.
1 引言身体成分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它不仅对于运动员选材、训练水平和营养状况的评定,而且对于评定一般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掌握和了解青少年身体成分的现状、特点,探索身体成分与某些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内在联系,进而通过合理地安排营养和体育锻炼,有效地控制身体成分的组成,也很有必要。本文的指导思想就是了解初中学生身体成分、机能和运动能力的特点和差异,以及身体成分与某些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关系,为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网球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素质、体能水平等有严格要求,优秀网球远动员必须同时拥有多种基础身体形态条件,且在身体机能方面,能科学地对自身身体机能进行调节,使网球运动员始终能以积极心态时刻备战。本文主要根据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及身体机能特征两个方面,将以上因素对网球运动员的影响做分析,为网球运动员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提供部分理论性参考内容。  相似文献   

6.
运动机能的评定主要包括该项目的特点、生理变化、形态要求和评定的方法.客观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是教练员制定合理训练计划的前提,而身体机能状态是运动员创造运动成绩的根本条件.因此,及时而准确的掌握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对提高成绩,防止过度疲劳等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动机能的评定主要包括该项目的特点、生理变化、形态要求和评定的方法.客观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是教练员制定合理训练计划的前提,而身体机能状态是运动员创造运动成绩的根本条件.因此,及时而准确的掌握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对提高成绩,防止过度疲劳等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汪毅 《时代教育》2010,(5):42-42
时运动员体能能力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对运动员体能概念、构成要素的研究,对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体能受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的影响,体能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能包括身体形态、机体机能身体素质三大要素,其中机体机能又分为:神经系统机能、肌肉系统机能和能量代谢系统机能,身体素质包括健康素质和运动素质,运动素质又分为: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对体能的含义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运动员的体能或身体能力就是运动能力,只有提高了运动能力,才意味着提高了相应组织机能的活动水平,但必须以组织没有发生损伤性适应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身体训练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有效地影响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变化,从而增进运动员身体健康,提高有机体机能和发展运动素质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技巧啦啦队运动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对技巧啦啦队运动对运动员身体机能有很大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在减少体内多余体脂,增强耐力素质、改善柔韧素质、增加心力储备和肺活量等功效.本文旨在为进一步促进技巧啦啦在我国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球运动员运动量、运动强度与机能指标之间的变化规律及营养干预的作用.方法:通过测试广东省男子水球运动员训练期间肌酸激酶、血清睾酮、血尿素和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观察它们的变化情况以及与营养干预的作用.结果:大运动量和大强度运动都可以导致Hb、T的降低;大运动量训练可以造成BU的升高;大强度训练可以造成CK的升高;营养补充对这些变化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在训练过程中要结合Hb、CK、BUN、T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合理补充营养品,有效地促进运动员疲劳清除,使其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体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硒和运动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提高运动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疲劳方面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综合目前国内外的各种文献,对硒的生物化学作用,硒的补充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及运动员的硒补充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建议有关机构建立硒营养状况监督机制和硒产品管理机制,使人们可以安全补硒,增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高国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在专业课中开设健美操专业选修课及必修课,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高水平校代表队运动员,普及公共体育课学生健美操锻炼水平,以实施安全、有效、全面锻炼身体的手段与方法,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与成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学生实施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实验,对大学生实验前后的身体形态、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进行测量比较.探讨学校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阐述实施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改善大学生体质的机制.实验研究与数理统计表明:"阳光体育活动"下学校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增强、改善大学生体质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相似文献   

16.
Empathy is an important affective attribute for graduates entering future practice with diverse populations. Self- and bodily awareness and the ability to take others’ perspectives are essential for developing, maintaining and encouraging the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motivational elements of empathy.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matic analysis of students’ summative reflections on body-focused wellness activity participation, which indicates increased self- and bodily awareness and developing ability to take on the perspectives of others. Prolonged engagement with authentic activities that focus attention on shared bodily aspects of life and encourage self-direction appears to be central for developing awareness and the ability to take on others’ perspectives. For some students, perspective-taking may produce recognition of disempowerment and the need for power reciprocity in future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practising empathy.  相似文献   

17.
竞技运动中使用合成类固醇,不仅有悖于体育道德,同时也对运动员身心造成伤害,为了使人们对合成类固醇有科学的认识,本文综述了合成类固醇的生理作用以及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运动员使用合成类固的种类和由此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踝关节属于人体负重关节,其稳定性是保证人体负重以及运动功能的重要基础,踝关节损伤是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如果处理不当则极易引发创伤性的关节炎。该文从运动医学的角度出发,对踝关节运动损伤成因与快速康复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青少年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进行直接测定吸氧能力的比较发现,人体的吸氧能力与运动训练时间和训练程度有关,训练的时间越长,人体的吸氧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0.
小金属地掷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进行的是技能、智能、体能及意志品质、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较量。随着技战术的提高,对运动员在场上智能、意志品质、心理状态的因素越来越重,教练员要把心理训练方法贯彻到技术训练和比赛中的每个环节,实行心理和技术共同突破;培养运动员端正比赛心态,保持技术和心理的稳定,达到学会自我意识和独立思维,自我调控系统化,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