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往中国大陆学界普遍将第三次反共摩擦描述为国民党的反共舆论准备--反共军事行动--共产党的舆论反击--第三次反共摩擦被制止的线性过程.而笔者的研究表明,<中国之命运>的出版与第三次反共摩擦并没有必然联系,第三次反共摩擦是由共产国际解散这一突发性事件诱发的.并且在该事件中国民党由于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导致其对共政策严重脱离实际,最终陷入政治解决不成,武力解决不能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2.
以往中国大陆学界普遍将第三次反共摩擦描述为国民党的反共舆论准备——反共军事行动——共产党的舆论反击——第三次反共摩擦被制止的线性过程。而笔者的研究表明,《中国之命运》的出版与第三次反共摩擦并没有必然联系,第三次反共摩擦是由共产国际解散这一突发性事件诱发的。并且在该事件中国民党由于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导致其对共政策严重脱离实际,最终陷入政治解决不成,武力解决不能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第五次“围剿”方略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3年蒋介石为第五次“围剿”制定了一整套新的计划方略,使其最终赢得这场战争。该方略通体散溢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深刻地表现出其反共的不遗余力,是研究三十年代前期中国的政治、军事以及国共两党战争规律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1940年,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又制造新的反共高潮.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向北移中的新四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此后,中共中央仍然以抗日大局为重,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孤立,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相似文献   

5.
首先,斯诺系统真实的介绍,给罗斯福总统留下了关于中共的最初印象,为在共同对日作战中密切与中共的联系奠定了思想基础。其次,史迪威有关中国抗战真实而可靠的情报,震撼了罗斯福总统,直接促成了美国政府的扶蒋联共政策。他代表和执行了这一政策。第一,全面揭露了国民党及其军队的腐败无能,剖析了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真实面目,建议美国应摒弃“蒋介石就是中国”的观点。第二,建议美国对中共领导的军队于以承认,并给予军事援助,进行政治军事上的合作。第三,促成了美国政府同中共的正式官方接触。  相似文献   

6.
第五次"围剿"期间,蒋介石采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方针,将"围剿"定位为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的总体战,强化国民党政权的行政控制力。"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方针对"围剿"的最终走向发挥了一定作用,第五次"围剿"的最终成功更强化了人们对这一政策的印象。但究其实,这一政策真正效果实属有限,蒋介石在第五次"围剿"中的成功主要还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结果,并不完全由此政策而来。  相似文献   

7.
1941年皖南事变中,桂系积极参予策划反共,以实力帮助蒋介石进攻新四军,这是蒋介石敢于发动此次严重反共事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次桂系积极支持蒋介石反共,除了其一贯仇视人民革命力量的反动本性之外,他们还企图借助蒋介石的军事力量把新四军从江淮地区驱逐出去,以便独占这块地盘。然而,蒋桂合作反共中又互相争夺,矛盾不断发展,桂系不得不对反共内战有所改变,以利用国共矛盾,维护自身利益。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正确分析了国民党各派的动态,正确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从而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1940年,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又制造新的反共高潮,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向北移中的新四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此后,中共中央仍然在抗日大局为重,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孤立,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件后,胡适、丁文江合作发表《所谓剿匪问题》一文,十分凝炼和鲜明地聚焦了自由派知识分子对于国民党"剿匪"政策的公开质疑。但随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所引起的时局巨大变动,他们中许多人迅即见风使舵,重新站到了国民党"剿匪"的旗下,由质疑转向期盼"全歼残匪",其内部的分化也成了不可避免的事。西安事变后胡适、张季鸾诸人虽最终接受了国民党废止"剿匪"政策的现实,但与范长江、王芸生等人的主张毕竟不可等量齐观。国民党"剿匪"政策虽废,反共之心仍存,自由派知识分子既不脱"恐共"痼疾,复不能躬身自反,在此后全面抗战中反共浪潮迭起,其将继续追随国民党的政治取向,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相似文献   

10.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承担正面战场的对敌作战.但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到1938年10月仅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国民党丧师失地,中国半壁河山沦于日本之手.抗战中后期,国民党政府改变了联共抗日的主张,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政治上,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积极发动三次反共高潮和数起军事摩擦,妄图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军事上,把军队撤到西南和西北,消极抗战,避战观战.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使日军仅用八九个月的时间,就打通了从东北——北平——郑州——武汉——长沙——南宁——越南的陆上交通线;经济上,四大家族掠夺  相似文献   

11.
苏联因素是国民党政治体制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其传播途径一是通过苏联顾问、共产国际代表及中共党员对国民党政治体制的构建与改造,二是蒋氏父子等国民党政要在苏联考察、学习后认同和模仿苏联体制。国民党政治体制中的苏联因素,主要就是所谓的“党治国家”或以党代政。这比较集中地体现于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政治体制没有权力制衡和权力监督、军队党代表制和政工制等机构或制度上。  相似文献   

12.
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孙中山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耕者有其田。蒋介石反其道而行之。孙为左派,蒋为右派。中共与左派合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蒋介石发动内战,翻身农民大量参加八路军、新四军,保卫家乡,保卫胜利果实,勇敢作战,经过几年的激烈战斗,不仅解放了冀察地区,还解放了整个大陆地区,建立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性是我们党在执政活动中存在的必然如此、确定不移的发展趋势。它作用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全过程,规定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性主要表现为职能转变的阶段性、队伍扩大的必然性、权力运作的民主性三个方面。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性对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我们党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措施,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期的历史任务。只有抓紧抓好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立,才能巩固先进性的教育成果,才能进一步搞好党的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相结合,巩固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训政前期,国民党用党法规定中国是一党制度。所以,这个时期的治国方式是名副其实的直接党治。从形式上看,党和国分别有一套组织系统,它们通过中政会来联系和沟通。从实际运作来看,由于党与国舍为一体,党政之间还有其他的附属联系管道。它们是中执会、中常会和中监会。  相似文献   

16.
黄克诚人格体现的是无产阶级理想境界和人类优秀品德的大人格。具体来说表现在: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困难面前勇于战斗,敢于负责;在是非面前刚正不阿,坚持原则;在坎坷面前坚韧不拔,忍辱负重;在得意的时候严格自律,克己奉公。黄克诚人格达到了共产主义理想人格的是最高境界,也是人类最高层次的人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相统一的崇高人格,是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  相似文献   

17.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质上就是保持、发扬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本文结合医学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分析了当前加大高校学生党建的必要性,并对如何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形式、内容和机制,整体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水平和质量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是一个完整的表述 ,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过去在论述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时候 ,通常也表述了党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这两层含义 ;但是 ,明确地指出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并将它与其它两个“代表”连在一起并列提出 ,则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9.
共产主义理想永远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党的性质决定共产党员必须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共产党员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应对与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要求,才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为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个性发展开辟广阔的前途。共产党员必须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投身社会实践、顽强地经受风云变幻考验,以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20.
民办高校学生党建重发展轻教育现象较普遍,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民办高校党建的重要任务。民办高校应通过完善组织制度、改善党的组织生活、开展党员活动、搭建党员工作平台等途径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