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信仰与精神上长久不懈的准备是周灭商的必要前提。利用商国的信仰与精神空白,使其中坚力量思想多元化,进一步瓦解其统治,为植入周国信仰做准备,"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瓦解基层人民的国家信仰。  相似文献   

2.
1941年的中国,抗战正处于艰难的相持阶段。日本侵略军为了放手南进与准备对美战争,采取各种方法以求迅速结束对华战争。日本侵略军在发起第三次进攻长沙战役之前,首先对湖南的西北军事重镇、兵源粮秣基地——常德实施了一场鲜为人知的秘密战——鼠疫细菌战,以打乱中国军队的作战部署,瓦解湖南军民的抗战决心,同时,为以后可能进行的更大规模的细菌战积累作战经验。一场突然降临的“瘟疫”1941年11月4日清晨,天刚破晓,浓雾弥漫,常德市区发出了空袭警报。随即有巨型日军飞机一架由东向西低飞,在常德市上空盘旋三周后,又从西门外折转低飞,在市内…  相似文献   

3.
糖衣炮弹不只是一种,至少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糖衣炮弹,象金钱、美女、洋货等,这是从物质上腐蚀我们;还有一种是精神的糖衣炮弹,象资本主义的思想观点、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等,这是从思想上腐蚀我们,以松懈我们的斗志,瓦解我们的信仰,搞乱我们的思想。对这两种糖衣炮弹,我们都要警惕。宣传战线更要特别注意对精神的糖衣炮弹的斗争。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4.
李琳  李英 《文化遗产》2013,(2):93-98
明清时期洞庭湖区民众崇信水神杨泗将军的习俗相当普遍,至今湖区还有"大庙不离洞庭(王爷),小庙不离杨泗(将军)"的俗语。洞庭湖区杨泗将军信仰与全国各地其他地区杨泗将军信仰有着很大的不同,是南宋时期洞庭湖区农民起义领袖杨么崇拜与民间道教水神——斩蛟龙杨泗将军的结合。洞庭湖区杨泗将军信仰正是因为结合了洞庭湖区民众深为崇祀的杨么信仰,才得以在洞庭湖区盛极一时。洞庭湖区的杨么信仰在南宋时期就很兴盛,后来与民间道教水神杨泗将军信仰结合之后,在发展过程不断得到强化和神圣化。随着明清江汉流域水上交通的兴盛,以及移民对信仰的传播作用,洞庭湖区杨泗将军信仰(杨么信仰)在全国影响十分深远。洞庭湖区杨泗将军信仰反映了明清时期洞庭湖区商品经济发展,水路运输日趋重要,民众为祈保水运平安而形成的建"杨泗庙"热,我们可以通过其演变考察水神信仰与洞庭湖区整个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1周大新档案资料的接收情况2009年10月20日下午接到南阳籍著名军旅作家周大新的电话,告知近期可随时进京接收其档案资料。向局长汇报后,当即决定由我带队,并联系各部门尽快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我们10月22日6时出发,18时抵京,与周大新见面后商议了次日的事项安排。23日8时,我们一行3人到达周大新家里,进  相似文献   

6.
妈祖崇拜原属宋代流传于莆仙地区的地方性民间信仰,随着该信仰的逐渐发展和信徒数目不断扩大,中华大传统开始对其产生影响,并从中添加了许多儒家思想和观念。但由于各种不同原因,现今的妈祖信仰形成了独特的传播体系和祭祀传统,自为一派,并在全球化趋势下,成为世界华人区的宗教信仰,被专家称为"妈祖文化"。和Robert Redfield的大传统与小传统观念相比较,这种发展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将尝试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妈祖信仰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之关系;然后列举一些具体例子来阐述妈祖信仰体系的独特性:如妈祖分身,功能不断增多,每年的香火传送或交换等;最后将分析R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概念为何不尽适用于阐述妈祖信仰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上,暴力借助着强制手段和强暴方式,对人身、财产等权利侵犯的行为,一直令人厌恶恐惧但又难以摆脱.它带来的是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精神的戕害;它还长久地败坏着社会的道德,摧折社会成员的信仰,损坏着人们的社会认同,进而瓦解维护社会正义的人心秩序.近年来,暴力事件频繁发生,可以视之为社会转型进入一个不安全时期的信号,我们应该警醒暴力事件,寻找化解社会怨结之道.  相似文献   

8.
从帕斯卡尔信仰问题的言说方式分析入手,为帕斯卡尔信仰理论尝试性定位。帕斯卡尔就人生处境问题、"打赌说"、个体信仰印证的各种言说方式体现了帕斯卡尔信仰观的生存论倾向。其信仰问题的探索处于理性证明型信仰观向生存体验型信仰观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巴渝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有着独特的特征,不仅表现在文化传统上,也典型地反映在传统民居中。传统民居具有“起居空间—民间信仰”合一的特点,是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融合。对巴渝传统民居中所呈现的民间信仰类型进行深入调查,量化分析巴渝传统民居的空间属性与民间信仰之间的有效关联,对于探索文化因素融入巴渝传统民居的建造过程有着重要意义,其表明了文化信仰在传统民居的空间组织、总体布局、材料构造及建筑装饰中均占有主导作用,并深刻影响了巴渝传统民居建造伦理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0.
陈志壮 《大观周刊》2011,(2):87-87,20
在当今社会,关公信仰属于民间信仰体系,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本文试图剖析阐释其形成的诸种因素,揭示这种信仰生成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1.
对区域文化脉络的研究,离不开超越历史史实的研究,而形成区域空间文化母胎的内容体现在对民间信仰边界的探索。昆仑神话视阈下陇东地区西王母信仰群自古以来一直是族群互动、信仰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区域。以古泾州自汉代以来的各类女神庙(宫、殿、洞、祠) 254处,供奉着298位女神为主线,在以泾川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借助地方女神信仰群形成了内容丰富、关系复杂的信仰互动网络。这张由女神后裔编织而成、以家族历史记忆、遗存和时空跨度为轴,以母性、女性英雄、女性智慧和生殖爱情崇拜为核心的信仰脉络网络中,包含着记忆、宗教、信仰、族群、亲属等众多结构性要素。泾川的多元民间信仰以"边界—空间"为载体经历了不断重构、筛选与再生产的民间信仰叙事,不断整合其在地域与信仰层面上的"存在空间"结构。那么,突破既有史学考证法从人类学的边界与空间理论入手,从昆仑神话脉络中互动的历史和人类学的视角来反思和推进区域空间多元民间信仰的纽带与层次,才能厘清陇东多元民间信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语:在科学思想与理性主义一统天下的今天,民间信仰通常被看成是过去时代的遗留物,或是生活与教育水平较为低下人群所拥有的特殊信仰形式。然而,即便是在现代启蒙开始较早、科技十分发达的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民间信仰也依然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本专题发表的四篇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民间信仰在当代西方国家的存在形态及其政治、社会与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3.
学术理性主义传统认为超自然信仰起因于各种各样的谬误,是缺乏批判力的思维对奇异的自然现象所作的非科学解释,因而必将随着教育和科技的日趋进步而衰亡消逝。本文主要论述围绕着现代理性主义和民间信仰而进行的学术讨论中所产生的观点,认为是文化进化论等社会科学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强制性地把现代思维和超自然信仰对立起来,事实上超自然信仰在当代社会中广泛存在。应用现象学方法对当代的超自然信仰和经验叙事进行分析,发现可以归纳并描述出其中属于逻辑的成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逻辑推理在这类信仰和叙事建构过程中的作用。此外,这类叙事还十分重视对于证据的收集和嵌入,并采用重复等叙事策略来突显其合乎逻辑性。所以,超自然信仰和经验叙事虽看似与现代思维格格不入,其建构却是因着现代思维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李倩 《大观周刊》2012,(14):15-15
城隍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城市保护神。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城隍神是影响中国社会的最重要神祀之一。城隍神信仰拥有丰富的内涵,其作为众多民间信仰中的一种侧面反应了长期存在的民间信仰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别从契丹民族对其先源民族宗教信仰的承袭情况、契丹民族萨满教信仰的表现和萨满教信仰对契丹民族的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古代契丹民族的萨满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12,(12):142-143
信仰书简——与当代大学生谈理想信念刘建军等著2012.12 24.00元9787515313122十几位高校教师写给学生们的几十封书信。讨论一个不寻常的话题——信仰。什么是信仰,怎样来把握信仰?信仰对社会有何意义,对人生有何意义?是否没人都需要信仰,是否人人都具有信仰?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出怎样的信仰选择,树立起怎样的信仰呢?本书提供了一些思考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完成宪政建设之路,宪法信仰的养成至关重要,而当今国民宪法信仰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氮作者从宗教对西方宪法信仰的影响出发,阐述了宪法信仰与基督教文化的互动关系,由此,提出了中国塑造国民宪法信仰的困境,因此明确各种信仰的界定,同时形成公众信仰,才能解决中国宪法信仰缺失的问题,为建成宪政之树提供必备的养料。  相似文献   

18.
程鹏 《文化遗产》2015,(2):103-111
安期生是中国古代的仙人,在山东省莱芜市南部地区有着广泛的信仰。关于安期生的多维叙事体系,为我们描绘出了安期生的多面形象:在史书中,他从一位方士修炼成仙;在方志中,自唐朝时起,他在矿冶业兴盛的莱芜地区被作为矿冶业的行业神而受到崇奉,随着莱芜矿冶业中心地位的变迁,对其信仰也经历着兴衰更替。在口头叙事中,他是安仙村的先祖,后修炼成仙成为保佑一方平安的仙人老爷,受到广泛的信仰。在当代的信仰复兴中,景观叙事融合了文本叙事与口头叙事并做出慎重选择,安期生被强化为安仙村的文化符号,其人性本质的先人身份得到了强调。在当代,安期生仙人合一的身份认同反映了民间信仰的复兴出现向文化偏重的倾向,并充斥着文化的再造。在这一趋势下,文本叙事与口头叙事往往被加以选择并应用于民间信仰的复兴,而民间信仰的复兴又促成了传说文化的再生产和叙事文本的重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对隐性采访的研究,到了应该从具体的法律侵权层面转向研究其对法律信仰损害的时候了.文章以隐性采访对法律信仰的背离为主线,深入论述了隐性采访对法律信仰背离的表现、原因及新闻从业者如何构建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20.
樱井龍彦  陈爱国 《文化遗产》2010,(2):115-123,158
"文化遗产"是一个极具近代性的概念,它是由国家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公共机构来参与管理的。而另一方面,"民间信仰"是作为历史上延续着的传统而渗透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它未必是一个被国家所容纳的概念。由于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是两极对立的概念,这导致"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这一主题是较难处理的。目前,在中国,为了民间信仰的文化遗产化,通过对民间信仰加以"登录化"及"整序化"等管制行为来去除其"迷信"部分,并把被认定为"传统文化"的部分加以有效的利用来使其遗产化。本文把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京丫髻山庙会和天津葛沽镇的天后宫作为事例,对如何看待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的关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此来表述笔者个人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