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蒙古族教育史上清代八旗蒙古武举是重要的一页。本文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分析,将清代八旗蒙古武举的管理措施从考生、考官、考场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以供后来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历朝历代武举考试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结合历史学家对此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试图在研究清代武举问题的前提下,对清代八旗蒙古武举发展的基本脉络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景志辉 《兰台世界》2014,(3):143-144
本文依据历朝历代武举考试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结合历史学家对此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试图在研究清代武举问题的前提下,对清代八旗蒙古武举发展的基本脉络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清代武举考试对象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其中八旗蒙古武举制度对于清代的蒙古族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是清代武举制度的一个亮点.文章对蒙古八旗武举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管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清代武举考试对象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其中八旗蒙古武举制度对于清代的蒙古族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是清代武举制度的一个亮点。文章对蒙古八旗武举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管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7.
清廷重视八旗蒙古人对其自身母语(即蒙古语言文字)的教育和传承,以此作为协助清廷治理蒙古地区的重要基础。顺治、康熙时期清廷在八旗蒙古官学中设置蒙语蒙文课程。雍正帝将蒙古语文视为“蒙古本务”,并将其定为八旗蒙古官员升迁的依据。雍正之后诸帝亦对此重视有加。然而,这样的高度重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清中后期,蒙古语文传承在八旗蒙古人中的大规模断裂已成为不可逆转之趋势。前人在研究清代民族语言传承问题时,较多关注八旗满洲人,对八旗蒙古人关注较少。本文结合满文历史档案,对清代八旗蒙古人母语教育和传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导致其传承危机的内外因,并由此引发关于八旗蒙古人“满化—汉化”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武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选拔具有武艺技能人才的重要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到了清代,武举制度已经不能有效应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及现代战争的新形势,清代的武举制度最终在清朝末期被完全废除.  相似文献   

9.
武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选拔具有武艺技能人才的重要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到了清代,武举制度已经不能有效应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及现代战争的新形势,清代的武举制度最终在清朝末期被完全废除。  相似文献   

10.
武科铨试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方式之一,清朝也沿袭明制,开科取士。本文以清代为节点,从武举考试产生的历史背景、组织形式、内容和方法、器械规格等方面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八旗武学是清代学校教育和武科举考试的重要特点,八旗武学承明之旧,除承续前代武学内容,也相应增加了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2.
顺治八年(1651),八旗始行科举,康熙朝成为定制.与京旗相比,驻防八旗科举表现出阶段性特点.嘉庆以前驻防八旗需赴京应试,嘉庆朝实现了就地化,道光朝由文科改试翻译,同治朝以降直至科举废止文科与翻译科并行.驻防八旗科举阶段性特点的形成,缘起于清廷鉴于驻防八旗中诸如汉化、生计困顿、武力衰退等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以驻防八旗...  相似文献   

13.
许友根 《历史档案》2003,(3):134-136
在清代武举制度研究中,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就清代武举的两个问题略陈管见,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我国清代武举制度的发展演变史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对武童试、武乡试、武会试、武殿试四级考试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乾隆朝武举进行了明显的改革,掀起了两次改革高潮,一为乾隆前十年,一为乾隆中期,乾隆二十到四十年期间。但是到乾隆朝后期,武举改革乏力,已经不能适应清朝后期社会的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16.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九月,兵科掌印给事中范弘宾等就八旗官兵红白事赏银提出酌改意见,经军机大臣傅恒等人议复后奉旨准行。现由馆藏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中选出有关奏折二件,予以刊发,供研究八旗官兵生计及八旗制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八旗驻防是清代特有的一种军事制度,在明代以前,军队驻防地方大多为戍防险要,并未形成制度化。满洲兴起。在固有的八旗制度基础上,结合明代戍防的做法,创建了一套独特的军事驻防体系。营口地区是当时八旗驻防要地,设官驻兵,垦地戍边,对于清代营口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农业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位于今吉林省东端的珲春,与朝鲜仅隔一图们江,其东南与俄罗斯以通肯山向西南延伸的山脊分界.珲春在清代属满洲祖先的发祥重地.基于珲春处于中、朝交界,边务日繁,而且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清朝在此设置了驻防.本文主要根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试就珲春驻防的设置原因、建置、兵民生计以及当地卡伦的设置等问题.作一梳理和论述,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王冰  张霁 《兰台世界》2014,(12):112-113
1741年,为了遵循祖制,乾隆皇帝下诏编修《律吕正义后编》,蒙古林丹汗宫廷乐曲"笳吹乐章"与"番部合奏"等乐章一并载入了《律吕正义后编》,并被列入国乐,成为清代时期宫廷宴乐主要的组成部分,得以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0.
1741年,为了遵循祖制,乾隆皇帝下诏编修《律吕正义后编》,蒙古林丹汗宫廷乐曲"笳吹乐章"与"番部合奏"等乐章一并载入了《律吕正义后编》,并被列入国乐,成为清代时期宫廷宴乐主要的组成部分,得以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