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绶为系官员印的带子,秦汉时期其颜色有绿、紫、青、黄、黑、(黄)赤等,印绶的颜色,是官员爵制尊卑的一种标识。笔者从汉画像石中所见的"绶"图出发,对秦汉时期绶形制,绶的佩戴与保管,绶的功能等结合传世文献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2.
江苏徐州北洞山西汉墓壁龛出土一批保存完好的彩绘仪卫俑,其所佩饰物的形制和色彩尤其清晰,是秦汉佩绶形象珍贵的图像材料,揭示出有关汉代佩绶制度的一些新问题。参照北洞山汉墓陶俑所见实例,可知过去文献常见的"印绶"连称,在实际佩戴过程中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北洞山汉墓陶俑以更直接的"印"、"绶"形象揭示出它们之间的间接联系方式,即以较细的丝织物"縌"作为系带从而使"印"、"绶"相关联,也第一次向世人展示出"绶"之构件"縌"的直观形象。此外,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认为,这批陶俑之佩绶具有早期过渡期的特点,西汉初年的绶带形态尚不固定,朝廷虽已行印绶之制,对不同等级的官秩所佩绶色有简单规定,但尚未如东汉一样形成体系完备的规制,汉绶本身在两汉时期存在变化。在此基础上,秦汉时期的印绶制度的发展也存在一个逐渐完备的过程,"绶"作为一种佩饰名广泛使用应在两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佩绶"成风也发生在汉代。  相似文献   

3.
江苏徐州北洞山西汉墓壁龛出土一批保存完好的彩绘仪卫俑,其所佩饰物的形制和色彩尤其清晰,是秦汉佩绶形象珍贵的图像材料,揭示出有关汉代佩绶制度的一些新问题。参照北洞山汉墓陶俑所见实例,可知过去文献常见的"印绶"连称,在实际佩戴过程中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北洞山汉墓陶俑以更直接的"印"、"绶"形象揭示出它们之间的间接联系方式,即以较细的丝织物"縌"作为系带从而使"印"、"绶"相关联,也第一次向世人展示出"绶"之构件"縌"的直观形象。此外,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认为,这批陶俑之佩绶具有早期过渡期的特点,西汉初年的绶带形态尚不固定,朝廷虽已行印绶之制,对不同等级的官秩所佩绶色有简单规定,但尚未如东汉一样形成体系完备的规制,汉绶本身在两汉时期存在变化。在此基础上,秦汉时期的印绶制度的发展也存在一个逐渐完备的过程,"绶"作为一种佩饰名广泛使用应在两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佩绶"成风也发生在汉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时间的顺序列举了在不同时期的史官的不同角色和不同地位。从商殷时期,史官巫史合一,春秋时期开始,史官地位开始上升。秦汉以后,史官的地位有所下降,大部分具体掌管档案的官员渐渐成为不入流的胥吏;隋唐时期,出现甲库制度。  相似文献   

5.
朱玲  汪荣 《兰台世界》2012,(36):88-89
文章从秦汉时期女性婚姻择偶、财产继承、受教育等多个角度对秦汉时期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关照和分析,以期由此窥见秦汉时期的社会以及女性生活的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6.
一、秦汉学吏制度 秦汉时期的吏,主要指各级衙门中职位低微的官员及其属员.可分作两类:官秧在四百石至二百石为长吏;百石以下者为少吏,又称小吏,有掾、吏、令史、佐史、卒史等名色,数量众多.学吏就是学习充任小吏所需的知识技能.学成后,经过一定形式的考试,合格者才具备了做吏的资格,再经各衙门主管官员或长吏的辟除,就成为小吏.学吏是入仕途的重要途径,从吏到官逐步升迁,位至公卿者并非鲜事,故两汉又称学吏为"学宦"或"宦学".  相似文献   

7.
侯伟 《兰台世界》2012,(15):29-30
古代历朝历代政权均重视户口管理,从秦汉时期户口的登记、分类、政策法令、调查等剖析,指出秦汉时期户口管理制度业已成形,逐渐建立自下而上的严密管理体系,利于国家的稳定,也为秦汉之后户口管理制度革新提供了标尺作用。  相似文献   

8.
洛阳西朱村大墓中出土大量石牌铭文,其中"朱绶"一词尤其值得重视。绶即绶带,其在汉魏时期是区分官员身份等级的重要标识。曹魏百官绶带主色大致遵循赤、绿、紫、青、黑、黄的排序。就朱绶而言,从汉至魏适用范围皆为诸侯王,尤其是宗室诸王。女性方面,主要适用于皇后与淑妃之间的后宫女眷及长公主。其余人除非恩赐不得佩戴。结合西朱村大墓出土的实物圭和石牌铭文"玄三纁二""平上黑帻""黑介帻""武冠""袿袍""蔽结""云母犊车"等物品的适用情况,以及配套物品"自副"的现象,可以看出该墓等级为诸侯王级别。从墓中男女用品皆备的现象,推测该墓可能为某曹魏宗室诸侯王夫妇的合葬墓。  相似文献   

9.
秦汉两代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宫廷建筑的规划设计体现了当时执政者的心态和审美风尚。本文通过对秦汉时期宫城建筑的风格、规划以及形成原因等内容的研究,系统地阐述秦汉建筑规划与统治阶级理念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0.
景长春 《兰台内外》2023,(16):67-69
畤祭是秦汉时期重要的国家祭祀方式,近年来,随着诸多秦汉时期畤祭遗址的发现,通过考古材料的比较,我们对畤祭有了新认识。本文通过已发掘的四个畤祭遗址的遗迹现象、用玉情况等方面的比较,初步探讨了秦汉时期各个畤祭遗址间的异同,以及畤祭是否包含对地主祭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在秦汉时期已经成为美术领域最主要的艺术门类。秦汉时期的绘画内容囊括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天文地理、动植物及山水等等。绘画艺术的技法方面,绘画主材为墨汁、绘画工具为毛笔、绘画造型为线描。秦汉绘画艺术主要体现于陶器画、帛画、漆画、壁画等画种  相似文献   

12.
杨罄德  冯艳 《兰台世界》2012,(15):68-69
秦汉时期,一些人在刑法上拥有其他人所没有的特权,形成了刑法特权原则。分析秦汉时期贵族官僚刑法的起源,了解秦汉时期贵族官僚刑法的内容,对于现阶段我国建立法治社会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兰台世界》2011,(9):26-27
对秦汉时期中央监察制度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文中对秦汉时期中央监察制度形成时期、机构设置、职权、运行机制及演变过程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历经400余年,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开创阶段。多数学者在研究中一般都把秦汉两朝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本文亦从之。本文从文献的起源和定义出发,着重就秦汉时期文献的发展与管理进行了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探析。  相似文献   

15.
对秦汉时期中央监察制度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文中对秦汉时期中央监察制度形成时期、机构设置、职权、运行机制及演变过程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其历史研究价值举足轻重,尤其是遗留下来的古迹更是卓绝千古.秦汉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气度精神,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创造性.遗址公园作为保护、利用古遗址的重要方式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介绍秦汉文化与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的概况,从建筑景观、园林景观、水体景观、硬质铺装以及景观小品方面对目前西安的遗址公园中蕴含的秦汉文化元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竹木、简帛、石刻、纸本书籍大量出现。图书机构正规,管理规范。图书类型有私人、皇家和官署藏书、寺院藏书等多种形式。纸的出现、图书形式的丰富以及为中央专制政权服务的图书管理政策,成为秦汉图书管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曹爽 《兰台世界》2011,(8):50-51
《鸿门宴》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涉及的姓氏、称谓、职官爵位等,充分反映了秦汉交替时期的审美趋向、社会风尚等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政治性大屠杀事件有滥刑、族刑、仇杀、滥杀以及族诛,共有35起。政治性大屠杀事件在时间、地点、数量、参与者以及规模等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与其他历史时期显著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鸿门宴》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涉及的姓氏、称谓、职官爵位等,充分反映了秦汉交替时期的审美趋向、社会风尚等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