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蒙古族搏克运动孕育于原始草原和游牧生产方式,在北方民间原始舞蹈的哺育下,集草原各少数民族角力、摔跤精华为一身,历经蒙元、明清、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洗练,演绎形成为彰显蒙古族游牧文明的主要体育文化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蒙古族人中,搏克有着特殊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文章在对搏克运动起源和发展史进行厘清的基础上,对搏克运动所展现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满族、殷商族和蒙古族其族源神话传说都围绕着三个仙女造就某个民族的祖先为主线,其中有区别亦有联系。它们自成体系,虽在细节上各有差异,但都体现了各民族间的文化融合痕迹。  相似文献   

4.
拔河运动,最初被称为"钩强",六朝为"施钩",隋朝为"牵钩",直到唐朝才被称为"拔河"。它是中国古代一项民族传统运动,起源于春秋时的楚国,在唐朝达到鼎盛,明清以后无从考证。拔河运动的起源与当时的水上战争密切相关,起初是一种军事技术手段。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其军事意义逐渐淡化,娱乐、游戏性逐渐加强,同时还有了娱神、祈禳,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蒙古族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有重要地位。其历史悠久、草原气息浓郁,展现了草原人民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是草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数字化传播改变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模式,由"点对点"的单一人际信息传播变为"点对面"的多路径、多手段和多方位的传播,数字化传播是增加大众对蒙古族民间故事的传承意识和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传统文化根脉的延续。  相似文献   

6.
通过史料研究表明:古代蒙古族植根原始草原,依托游牧生产方式,以狩猎场为课堂,以天然牧场为学校,长期开展全民皆兵的武备教育,培养了一代代骑上骏马即征战,放下刀箭可游牧的蒙古族后人。  相似文献   

7.
单凤霞 《兰台世界》2014,(11):24-25
元代是蒙古统治中原时期,蒙古族因其种族优势,体育运动受到统治阶级喜爱和大力扶持推动,成为元代竞技运动标识。从运动特点来看,元代蒙古族体育有着鲜明独特的地域特色,对其他民族体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元代是蒙古统治中原时期,蒙古族因其种族优势,体育运动受到统治阶级喜爱和大力扶持推动,成为元代竞技运动标识。从运动特点来看,元代蒙古族体育有着鲜明独特的地域特色,对其他民族体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于蒙古民族来说,家园即是自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使草原文化成为蒙古族的标志。由草原文化所孕育出的浪温情怀也成为蒙古族电挥之不去的烙印。如果失去草原的滋养,电影作品中属于蒙古族独特的精神韵味便随之消逝,饱满滋润的民族诗意也就开始干涸。虽然草原文化笔现代都市文明在激烈的对抗中走向妥协与融合,但源于草原文化那属于蒙古族独有的浪漫气质并不应因此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孟萍萍 《大观周刊》2012,(23):57-57
蒙古族历来有着丰富的纹样,其中作为护身符和宗教标志的万字纹样,有着深刻的起源和丰富的发展。它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广泛的应用于蒙古族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了他们的民俗民风、宗教信仰以及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1.
图腾是我国古代各民族普遍存在的信仰现象,对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也有很大的影响。文章通过研究图腾文化在古代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信仰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探讨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祖先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手搏",也称作"拳搏"、"相搏"、"角力"、"拳勇"等,指的是人类早期的徒手搏斗武术。在"徒手搏斗"这个称谓产生之前,人类的徒手搏斗的武术已经产生,它是在原始先民的田猎活动中,在与野生动物搏斗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武术技艺。  相似文献   

13.
吕强 《兰台世界》2013,(12):70-71
“手搏”,也称作“拳搏”、“相搏”、“角力”、“拳勇”等,指的是人类早期的徒手搏斗武术.在“徒手搏斗”这个称谓产生之前,人类的徒手搏斗的武术已经产生,它是在原始先民的田猎活动中,在与野生动物搏斗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武术技艺.  相似文献   

14.
杜晶 《大观周刊》2011,(32):18-18
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佛教的伦理道德思想与蒙古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相结合,是自身适合于蒙古社会,适合于蒙古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从而成为蒙古族民众能够接受的佛教伦理思想。本文对蒙古族传统的“孝亲”观和佛教的“小道”思想的关系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杜晶 《大观周刊》2011,(38):8-8
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佛教的伦理道德思想与蒙古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相结合.是自身适合于蒙古社会,适合于蒙古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从而成为蒙古族民众能够接受的佛教伦理思想。本文对蒙古族传统的“孝亲”观和佛教的“小道”思想的关系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蒙古人建立元朝后,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及审美风尚在游牧民族的直接冲击下,遭受了历史性的颠覆。文章分析了蒙古族劲健之美的根源,揭示了这一审美风尚的局限性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炜  张利生 《兰台世界》2014,(11):119-120
蒙古人建立元朝后,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及审美风尚在游牧民族的直接冲击下,遭受了历史性的颠覆。文章分析了蒙古族劲健之美的根源,揭示了这一审美风尚的局限性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8,(3):116-123
从蒙古族大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利用和需求三个方面调查分析了内蒙古高校蒙古族大学生的图书馆利用状况,提出高校图书馆在开展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及信息素养教育、阅读推广等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满足蒙古族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努力缓解和改善他们在图书馆利用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提高其利用图书馆的效能,促进蒙古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两百多年期间,苏尼特蒙古族人在风尚礼仪、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游牧生活等方面也形成了极具本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文章对清代苏尼特蒙古族人沙嘎游艺风格特征进行阐述,对其社会功能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贵州大方余姓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文化,一方面与当地主体民族相近而与北方典型蒙古族大不相同;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姓俗、节俗等凸显了自己的族群认同关怀。几百年来,一直在张扬着它独特的教育功能、规范功能和维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