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学课》1988,(6)
鄂州市泽林镇陈海小学自然教师王兰亭问: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也一样,可是一冷到零度以下结成冰,它的体积反而扩大了,这是怎么回事? 新疆乌鲁木齐市师范学校魏志芳、于广海两位老师说: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4℃以上的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0℃的冰熔为0℃的水升温到4℃时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4℃的水在溫度升高或降低时,体积都要增大,密度都要减少,4℃的水体积最小,密度最大。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常现象呢?因为  相似文献   

2.
水的三兄弟     
水家族有三兄弟:水蒸气、水、冰.在三兄弟中,水蒸气排行老大.它是水的气态,密度最小.水蒸气是空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是有它在空气中,我们的皮肤才不会十分干燥.如果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生存.水蒸气有一个特性,它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生存.因此即使在我国极冷的漠河也有它们的身影.水排行老二,它是水蒸气液化而成.水是地球不可缺少的物质,是地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供动物饮用,植物吸收.水也有一个特性,当水温度大于4℃时,就遵守热胀冷缩的性质,低于4℃时,就变成冷胀热缩了.因此水在4℃时密度最大.所以冬天河底的水…  相似文献   

3.
水的怪脾气     
同学们都知道,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却有一个怪脾气:热胀冷也胀。只有在4℃时候,体积最小。高于4℃或低于4℃时,体积都会膨胀。水的这种“怪脾气”会给人们造成一些损失,例如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产生的力量,足以把水管、水泥制件等撑破。当然,这种“怪脾气”也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特别是保护鱼类和其他水中生物。当气温逐渐下降,水温也随之下降,降至4℃时,水的体积最小,也就是说体积相同温度不同的水,4℃最重。这样水面上4℃的水就沉到水底,水面下高于4℃的水就浮了上来,浮上来的水温度降到4℃又沉下去。这样经过多次交换,所有…  相似文献   

4.
我和即将小学毕业的儿子走在上学的路上,他很神秘地指着手中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子问我:“妈妈,你猜我带的是开水还是生水?”我说是凉开水。他问:“你怎么知道呢?”“猜的呗!”他很得意地告诉我说:“妈妈不用猜,你看就能看出来,如果你装在瓶子里的是生水,把盖拧上一段时间后,水里面和瓶子的壁上有小气泡,装凉开水则不会有。”  相似文献   

5.
发烧 感冒是引起发烧的最常见的疾病。孩子发烧,急煞父母。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在短期内让孩子退烧是不成问题的。 对应良策:对夜晚突然发高烧(测量腋温≥39℃)的孩子,可采取下列护理措施。1.装有空调的家庭可保持室温在21℃~24℃,让孩子卧床休息,敞开包被或松开衣服,使皮肤裸露;2.鼓励孩子多饮凉开水或清洁液体,一晚至少300毫升;  相似文献   

6.
徐美云 《下一代》2010,(12):27-27
国外许多营养学家研究认为,补充体液的最好健身佳品不是饮料,而是凉开水。所谓凉开水,就是冷却到25-30℃的开水。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把这种凉开水称为"复活神水"。近些年来,世界上掀起了"饮用凉开水"的保健热潮。  相似文献   

7.
绝大多数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水在0~4℃之间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即随温度的升高,密度反而增大,在4℃时,水的密度达到最大值,当温度高于4℃时,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又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此外,水的比热比一般固体和液体都大,固态水(冰)的熔解热也特别大。水为什么会有这些特殊的性质呢?原来水具有特殊的结构。实验发现,在水中除了单分子H_2O外,还有这些简单分子结合而成的较复杂的(H_2O)_n(n可以是2、3、4、……)分  相似文献   

8.
张存山 《化学教与学》2011,(6):95-95,92
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太密切了,人类的生存须臾离不开水。水有哪些性质呢? 1.物理性质 水是无色、无味、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在101kPa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4℃时密度为(1g.cm-3)最大。水是纯净物,也是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常用作溶剂。  相似文献   

9.
<正>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个化合物,在生物学和地质学的研究中也很重要。水有许多特殊性质,如:不服从特鲁顿规则,有很高的蒸发焓和蒸发熵、热容量异常地大,表面张力也很大,在4℃时密度最大(有文献说3.98℃)。液态水的结构性质至今仍是科学界争论的问题。有人用“氢键”的键合理论来解释水的结构,对两个水分子间的距离,如对“O—H…O”间的距离作了详细研究,并且证实了“氢键”的存在。弗朗克(H.S.Frank)及其同事提出一种水的结构的引人入胜的“闪烁群”概念,  相似文献   

10.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会出现水沸腾后温度继续升高的现象,例如有的实验小组发现水在97℃时已开始沸腾,而温度计的示数却一直上升,到103℃后才保持不变;还有些实验小组发现水在98℃时已开始沸腾,而温度计的示数却一直上升到101℃后才保持不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烧杯口上的纸板盖的太严实,水沸腾后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使水面上方的气压不断升高,使水的沸点逐渐升高。因此,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不要把烧杯盖得太严,应使水面上方的气压基本上不变。  相似文献   

11.
初中化学课本第92页习题7是一道带有星号的选做题,题目如下: “今有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56.9克,如果在这种溶液里加入200克水以后,再使温度升高到100℃,问共需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硝酸钾0℃时的溶解度13.3克,100℃时溶解度246克)”  相似文献   

12.
春季饮淡盐水。春天天气渐渐转暖,空气潮湿,细菌开始繁殖。在开水中放少许食盐,让幼儿饮用淡盐水,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减轻咽喉疼痛的作用。夏季饮凉开水。夏天天气炎热,幼儿容易出汗。因此要备足凉开水,幼儿从外面活动完回活动室时,可及时给幼儿补充水分。秋季饮温开水。秋高气爽,气候干燥,幼儿户外活动时容易感到口干舌燥,很想喝水,这时给幼儿喝的水不能太凉也不能太烫,以喝温开水最合适。  相似文献   

13.
学了《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后,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冬天,温度若是达到0℃以下,水就会结冰。大多数的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水在4℃以上的时候,也是热胀冷缩,但是当它在4℃以下的时候就变成了热缩冷胀了。严寒的冬天,跟冷空气直接接触的水,总是水面散热较快。当水的温度在4℃以上时,由于热胀冷缩  相似文献   

14.
唾液新取法     
在“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一实验中 ,需要新鲜唾液 2ml,在实验中用教材上的方法 ,取唾液一是时间较长 (约 3~ 4分钟 ) ,使部分学生耐不住性子等待 ,造成向小烧怀内乱唾、乱咳 ,使唾液质量下降 ,甚至有的学生取的根本不是唾液 ,实验现象不明显。二是有个别学生在取唾液中还存在不好意思的现象 ,取的唾液量不足 ,影响实验效果。为此 ,在这个实验中笔者改进了取唾液的方法。在取唾液前用凉开水漱净口后 ,将一小块消毒药棉放入口中 ,等药棉吸足唾液后 ,再含少量的凉开水于口中 ,稍许 ,取出药棉将唾液及水挤入小烧标内 ,一般一次…  相似文献   

15.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会出现水沸腾后温度继续升高的现象,例如有的实验小组发现水在97℃时已开始沸腾,而温度计的示数却一直上升,到103℃后才保持不变 ;还有些实验小组发现水在98℃时已开始沸腾,而温度计的示数却一直上升到101℃后才保持不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烧杯口上的纸板盖的太严实,水沸腾后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使水面上方的气压不断升高,使水的沸点逐渐升高.因此,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不要把烧杯盖得太严,应使水面上方的气压基本上不变.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版)《大气压的变化》一节中讲到:“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对于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课本上安排了一个用大注射器吸气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的演示实验,该实验也可以用引言中图0-3的方法做(用冷水浇瓶使热水沸腾)。但对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课本中没有安排演示实验,这大概是因为增压实验有危险性的原因吧。课本中举了高压锅的例子:“高压锅由于不漏气,锅内气压可以高于地面附近的大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对于这一点,学生总是心存疑虑。有的学生认为水的温度最高就是100℃,不…  相似文献   

17.
氨NH_3,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极易溶于水,0℃时1体积水可以溶解1148体积氨.氨溶于水即得氨水,主要用作化学试剂和液体肥料.氨的水溶液具有弱碱性,例如有滑腻感,味涩苦;能使石蕊变蓝,0.1N氨水的PH~11;与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相似,氨水遇酸能发生中和反应,与某些盐作用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氨水的导电性很差,25℃时由电动势法测得其电离常数为1.77×10~(-5),由此计算得在1N NH_3溶液中,OH~-离子浓度只有1N NaOH的1/200.这表明氨水是一种弱碱.氨水的以上性质,都是实验所证明了的,也是为大家所公认的.  相似文献   

18.
专家们曾对食品的味道与入口时的温度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同一种食品,由于入口时的温度不同,其口感大不一样。营养学家根据食品味道与温度的关系,将食品分为喜凉类和喜热类。喜凉类食品温度一般在10℃左右,冷食时在0-6℃之间味道最佳。凉开水在12-15℃时,冷感最好,既解渴,又爽口;汽水在5℃时,消暑和保健效果最佳;西瓜则在8℃才会感到又凉又甜。  相似文献   

19.
宝葫芦     
编者:常言说:“纸上得来终没浅,给知此事要躬行.”学了理论,就要实践,才能获得真矢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小林到小华家找凉开水(下面简称‘水’)喝,只见小华把仅有的小半杯水倒入一个贴有宝葫芦字样的塑料瓶A中,如图三所示,不一会儿就有水源源不断地从管口流出,倒入的水只有半杯,流出来水却有4杯多,小明和小林感到很奇怪,请小华说明原理.小华把写有“宝葫芦”字样的纸片拿开,指着瓶内的奇管(如图2)说:“秘密全在这里了!”接着他解释说:“这个塑料瓶中原来就装有水,回..回回@”“但是原来的水,为什么开始时不会流出…  相似文献   

20.
通用化学教材初中全一册,叙述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写道:“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投入烧杯里。”“钠跟水起反应后,使滴有酚酞的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这个现象说明有别的物质生成,这种生成物就是氢氧化钠(NaOH),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是氩氧化钠的一种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我按上述实验步骤演示,结果学生误认为;氢氧化钠能使水变为红色。在另一堂课上我将酚酞改为在氢氧化钠生成后再滴入,结果学生没有上述误解。因此,我认为在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后滴入酚酞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