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义利之辨"为孟子思想中被重点研究的问题,前人多从义利对举的角度分析,认为孟子的思想有重义轻利或重义不轻利或兼重义利等不同的观点,出现了很多争论。从根本上看,孟子提出"何必曰利"是为了强调言辞谨慎精确的重要性,从而最终达到自己"仁政"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法制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在创制学生管理制度时,要遵循正当程序原则、比例原则,同时要以学生为本,使制度具有人本性,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容隐制度的法律规定由来已久,《唐律疏议》对容隐制度规定体系之完备、种类之齐全,为后世留下了典范。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容隐制度匿迹,《唐律疏议》对容隐主体、容隐行为和容隐不适用犯罪的规定,为我国刑法容隐制度的重新回归提供了渊源并指明了方向。同时,容隐制度的法律规定体现了现代刑法的价值追求,为保障家庭稳定与社会和谐提供了法律制度层面上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毛诗》中十五国风次序颇为复杂,孔颖达不反对《左传》所排,又认为《毛诗》含有深意,并努力寻找其中的微言大义。《十月之交》等四诗,孔颖达亦认为其排列极具深意,只是大多数《诗》篇意义无法明辨。孔颖达的这种观念,进一步巩固了孔子的圣人地位,也为新王朝确立了道德规范,后世多有采用。  相似文献   

5.
周代的传《诗》系统不是一个平面,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固定模式。在礼典制度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用诗机制发生了变化,《诗》的功用和影响发生了变化,传《诗》系统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考察礼典制度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我们发现传《诗》系统的演变其实就是以不同阶段的礼典特征为标志的。  相似文献   

6.
过分强调《志摩的诗》颓废消极是不公正的,纵观20年代坛动向,可以看出对旧世界的批判,对祖国明富强的渴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志摩的诗》主要创作倾向。诗集中的“积极”与“消极”都是特定时代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教育和教学研究制度由制度规范和行动策略两部分组成。本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提出了教师教育与教学研究的整合、校本与大校本结合、实施主体的职能转换、政府学校个人形成合力四项基本制度;并从定位、队伍、方式、专业引领、信息技术运用、培训课程六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内容特点、先秦时无人提及《诗序》的现象以及春秋战国时人称引《诗》之态度等方面,论述了先秦时《诗》本无《序》。周代采编《诗》这部乐歌总集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实乐章以备用于各种典礼仪式,而乐歌这种辞乐一体的艺术形式,重在乐调之别,其乐辞作为文本意义并不突出,故无须作序。至汉代则有了作《序》的必要,《诗序》也打上了汉儒编撰的痕迹。故《诗序》虽不能确指为何人所作,但可断定必为汉儒所为。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翻译尤其是在诗歌翻译中,不同的译者会产生差异较大的译本,对于不同译本的翻译质量,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评估标准。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篇元功能入手,对王维的《相思》一诗及其四种英译文进行了主位结构、衔接、信息中心的对比研究。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评析译文的质量,阐明韩礼德的语篇纯理功能理论在古诗词英译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人民政协的规范化、制度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和职能以及运行过程等进行规范意义重大,这些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政协章程以及党的文献。  相似文献   

11.
起步于80年代初期的我国语用学研究,在英汉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语境和语用意义研究、语用翻译研究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并呈现出一些好的发展态势.今后,发展我国的语用学研究,应把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和沟通、外语研究和汉语研究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流派作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语用学视野下的教师语用失误是教师运用教学话语不符合语用学原则。可以将其分为教学话语表达失范、教学话语理解偏差及教学话语语境不当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诗经》雅、颂中一些涉及到“辟雍”的篇章可以证明,作为西周重要礼乐建制的“辟雍”,是西周中期、具体说是周穆王时期才建造的,其直接的缘起是大祭文王。以此为标准,也有助于厘清几件青铜器的断代误差。  相似文献   

14.
与我国有着悠久文化交流史的日本 ,对于《诗经》的翻译、改写 ,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化汉为和、和汉并存的特点 ,日本学者将《诗》不断消化 ,使之融化在日本文化之中 ,形成不似《诗经》的《诗经》变体 ,从《国调周诗》、《诗经国风》及霞朗咏会的汉诗吟诵中可见《诗经》在异文化背景中之命运。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西周建立的乐府体制助歌诗挣脱鬼神怀抱,造就最早的诗人群体,促成诗之文学蜕变。《诗经》乃乐府体制产物、乐府诗的本初形态,其文本定型于颁诗制度解体之时。“风雅颂”的体例折射西周宗法社会政治架构。《诗经》形式上诸多特征,皆可从乐府体制中究因。《诗经》开乐府诗体,树“诗人”风范。复杂奇特的乐府效应,形成中国古代诗歌之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16.
"诗中有画"是苏轼对王维诗艺术特色的精辟评价,但从一种艺术风格的源流讲,"诗中有画"的艺术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即已开其端.  相似文献   

17.
《诗经》的篇名虽然还不具有题目的性质,但也体现了它自身的特征和规律。本文从篇名来源、命名方式和篇名字数三个方面,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篇名的统一性、多样性和简明性。且篇名的特征和规律也给后世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诗经>在周代是入乐演唱的乐歌,从<风>、<雅>、<颂>的分类到<诗经>的存在形式都说明了这一点."诗"和"乐"相结合,成为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儒家用诗传统的影响,以及周代雅乐的消亡,<诗经>的音乐特色逐渐消失,歌词内容的政治道德伦理意义日渐突出,<诗经>成为了一部政治道德的寓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诗经》中表“到达”义的动词为研究对象,梳理出用为“到达”义的一组动词,对这些词作词汇及语法的分析,探明其在《诗经》中的使用情况,构建《诗经》中“到达”义动词的词义系统,以期为汉语史的断代研究提供一点资料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