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旭  崔吉玲 《山东教育》2005,(16):34-34
一、盒线串珠.形成“阅读链”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因此,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智力特点,制定了低、中、高三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重点.这三个学段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上,《语文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把朗读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朗读”、“朗诵”和“诵读”这三个概念其实并无本质区别,都是要求出声地读出来,而“诵读”似乎更侧重于熟读,更强调对文本的玩味与理解。诵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因而诵读理应成为语文教学最常见的课型。下面就如何实施诵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陆秋华 《成才之路》2011,(31):22-23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重要的一项内容。阅读分为朗读、诵读、默读、略读、浏览、精读等六种阅读方式。笔者以小学第一学段学生为教学对象,从朗读、诵读、默读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相关阅读能力的思想和方法,指出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应该做到“形分而神不分”,多从培养阅读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为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学习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课标》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第8点中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为达此目的,在教学建议(五)中强调:“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看来《课标》对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两个重点:一是整体把握阅读内容,二是激活阅读兴趣。那么教师“导”的着力点放在哪儿才能兼顾好这两点呢?我在实践中得出的体会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心境。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建议是:“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逐步让学生会精读、略读、浏览以及诵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依据“六三”学制设置了学段要求,各学段阅读教学内容难度由低学段到高学段逐步加大。中小学阅读教学衔接不畅,学生应试时阅读题失分多,致使教师、家长、学生产生焦虑的情绪。为此,教师应做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各学段衔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落实新课标提出的“阅读与鉴赏”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标》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第 8点中指出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 ,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 ,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为达此目的 ,在教学建议 (五 )中强调 :“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 ,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看来《课标》对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两个重点 :一是整体把握阅读内容 ,二是激活阅读兴趣。那么教师“导”的着力点放在…  相似文献   

9.
《语义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从孩子年龄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注重语言、思维、情感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这里对阅读的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对阅读方法教学的关注,体现了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积极态度。明确这些阅读方法的内涵,认清其价值,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执行课程标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的基础。一、朗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语感,提高理解、欣赏能力朗读,《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清晰响…  相似文献   

11.
自读导言1.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来理解体会“乡愁”这种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共有的主题。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余光中《乡愁》诗的结构美和音乐美以及席慕蓉《乡愁》诗的缠绵、细腻。3.培养学生对比阅读和迁移阅读的能力。(解说:乡愁是一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它亘古不息,源远流长,对于涉世不深的初中生而言,只有反复诵读,细心揣摩,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才可体味其中一二。)自读程序1.播放罗大佑《乡愁四韵》录音带导入新课。2.教师范读课文。(可配乐)3.学生跟读,细心体味。4.比较阅读:(1)这两…  相似文献   

12.
王东武 《学语文》2010,(5):19-19,21
一、重视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阅读目标第十一条要求“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诵读有助于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助于汲取民族文化的精神营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高中《课标》“阅读与鉴赏”的教学建议部分也指出要“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儿童诗是指适合儿童阅读、欣赏、吟诵的诗歌。2022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鉴赏”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材选编了不少儿童诗歌,这些儿童诗歌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儿童诗的诵读、积累等教学,还要能够从审美视域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等,培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笔者以第一学段的儿童诗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共有课文20篇。课文体裁多样,有古诗、儿歌、故事、童话等。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精神,有助于扩展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培养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总之,课文的编排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突出了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因此,阅读教学要体现《标准》理念,就必须用好阅读教材,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利用情境,激发阅读举 《课标》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阅读”部分要求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刚入学的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关乎他今后学习语文的态度,因此不可掉以轻心。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直观、形象的东西易引发他们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利用好每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戥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文言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要求"部分,明确指出:"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所谓"回到原点",方能"问道方圆",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明确课标要求的同时,也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课前,学习的起点在哪里?课中,思维的轨迹又怎样?课后,巩固内化的方式是什么?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教学实践为基础,立足于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客观呈现课堂问题等的基础上,描述现象,剖析原因,呈现了自己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识字教学要体现课标的目标与要求,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第一句话都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课标在阅读评价中又强调“: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新课标对朗读教学的重视。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语文  相似文献   

20.
“强化语感训练”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课标》)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语课标》在“基本理念”的第一款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第二款中又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又把“形成良好的语感”列为重要一条,并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背诵,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最后,《语课标》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