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文摘     
精神产品不能商品化 在社会主义社会,精神产品同物质产品一样,多数是要作为商品进行流通的。但是无论物质产品的生产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都必须以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为根本目的。为了实现这个根本目的,我们的精神生产部门不仅要努力增加精神产品的数量,而且要努力提高精神产品的质量,就是说,要力求每一件精神产品都具有爱国的、革命的、健康的  相似文献   

2.
一、精神产品的定义、特性什么是精神产品,说法极不一致。哲学上把“精神产品”概括为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种说法对“精神”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但对“产品”一词却没有涉及。经济学则把“精神产品”概括为是人们有目的的劳动产品,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创造物质的或精神的财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具有商品的形式。无疑,这种说法,突出了“产品”一词,对“精神产品”这个完整的特殊概念,也没有明确地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3.
所谓优势 ,是指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 ,精神产品对于物质产品的优势应当包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说精神产品具有压倒物质产品的优势 ,也许业内人士难以接受。特别是在出版社由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单位过程中 ,不少人有一种恐惧感或危机感 ,以为精神产品企业化经营很容易触“雷”、犯“禁” ,弄得不好会出现导向错误。于是觉得生产经营精神产品的出版业不仅没有优势 ,相反是劣势多多。基于此 ,我想说说精神产品的优势。  一、克服认识误区  有人说 ,经营精神产品容易犯“禁” ,不如经营物质产品安全 ,认为不安全就是一种劣势。这种看…  相似文献   

4.
日前读了1990年第一期《出版发行研究》中“出版工作的社会功能”一文,很受启发。该文思想新颖,观点明确,理论层次清晰。读后思索之余,似觉还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出版工作的社会功能是精神产品的物质化和社会化,比较科学,也比较符合实际”,这是“出版工作的社会功能”一文的观点。该文认为,为了进行交流和大范围的传播,精神产品只有物化为物质产品;出版工作者将书稿加工后大量复制成图书并进行传播,是一种物质化的工作。出版工作能把众多的个人分散生产的精神产品挑选出来物质化后向社会推荐和传播,使之成为人类的共  相似文献   

5.
胡迅 《军事记者》2002,(2):62-62
一是澄清“喉舌论”已经过时的错误观点,正确认识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与功能,牢固树立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观念,激发政治责任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二是澄清“人民性高于党性”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增强新闻工作的原则性。三是要澄清“新闻商品化”的错误认识,牢固树立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产品不能商品化”的观念,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四是要澄清对西方“新闻自由”存在的糊涂思想,认清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虚伪性,树立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自觉遵守…  相似文献   

6.
今天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事业取得很大成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事业发展更快,出版了大批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好书,门类、品种也愈益丰富多样。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有些书质量不高甚至粗制滥造,庸俗的、消闲性的书籍出得过多……这些现象说明,“单纯追逐利润,使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有所增长。”①这就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出版工作,是一项涉及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各个方面的工作。出版物,特别是  相似文献   

7.
当下,“自主创新”已经成了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尤其是电视媒体,不论是为了落实上级下达的任务,还是为了扭转收视率的颓势,工作内、外言必称“自主创新”。词典解释“自主”是“自己作主”;“创新”就是“创造革新”。有人说“自主创新”是“能够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还有人说“自主创新”就是“原始创新”,有不依赖他人、从头开始的含义。看来“自主创新”就是要原创、要开先河、要从头开始。不论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自主创新”都需要创新者独自跋涉、拓荒垦野、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8.
何为编辑的“六元” 人类的出版编辑活动具有极其丰富的社会实践内容。构成编辑活动的基本因素可以大体归纳为两部分:一是物质形态的。包括社会文化本体结构(简称“文本”)、组织收集获得的精神文化产品(简称“稿本”)和经过加工、准备传播的编定本(简称“定本”):  相似文献   

9.
不管人们是否愿意,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社会的到来意味着人类完成了“由以物质生存为主导到以精神生活为主导”的重大转变,从而使人类的本质(精神、思想)开始得以充分实现。因为生存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生活则以信息为基础。所谓“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均是以生存即物质的生产与使用(消费)为主导,而“信息社会”则是精神生活即信息的制造与使用占主导。然而,信息社会中的人类却并不比过去活得更轻松、更从容、更幸福:因为生存是简单的,生活是复杂的;物质是简单而恒定的,精神是复杂而多变的。信息作为精神生活的内容、材料与基础,也同…  相似文献   

10.
所谓灾难新闻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对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包括对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方面的报道。社会效果是指新闻事实通过“读关注”这一媒介作用在公众内心世界所产生的某种积极的影响,是这种影响——精神“产品”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最终变为物质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鼓舞作  相似文献   

11.
信息商品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商品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系)刘恩仁随着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是,对于信息商品化的认识却远远不够,一方面是由于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  相似文献   

12.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新闻这种精神产品是不是也成了商品呢?这是人们经常提出来的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发展到了历史的高峰,不仅物质产品商品化了,劳动力也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成为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剥削雇佣劳动者血汗的源泉。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  相似文献   

13.
出版的意义在于积累和传播。古人说:藏之深山,传诸后人。是积累,也有传播。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出版的传播更为现实,更具有方便及时、受众广远的意义。少儿出版物尤其如此。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出版社生产两种产品,物质的和精神的,并且在这两个层面上影响读者。从经济学角度讲,出版社在出版阁书这一物质产品(又叫商品)的同时,也牛产者另外一种产品——“服务”。西方经济学认为,服务这种产品,甚至比产品本身有着更为重要和积极的价值。物质的产品使出版成为可能,“服务”这一产品使传播成为现实。形成出版发行优秀少儿读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信息辩正     
现代社会,都爱用上“信息”这个字眼,什么“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信息产业”等名词术语突兀而出,许多本来应该用文献或情报的称谓,也被抹掉了,换之以“信息”,似乎应时,光彩。究竟信息本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它与知识、文献、情报、资料等概念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就此辩析一番,以正视听。(一)信息的本质特征当前,在信息本质的认识上,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信息是“认识论中的第三者”,意即物质居首,精神次之,信息位三。其论据是:“如果物质和意识是绝对划分为两类的,它们中间没有任何过渡,没有任何中介,没有任何共同点,那么,它们之间就决不会有任何相互作用。”认为信息就是联系物质与精神的中介质,故而应该位居老三①。另一种相反的观点则认为:“信息的本质大体上可以理解为物质客体所固有的反应特征,它是物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其论据是:“信息又必定同物质和能量密切联系而实际存在着,它的储存和传递必须借助于运动着的物质载体”,并且指出“那种认为信息可以脱离物质的运动而独立存在的看法,……显然是违背事实的,是错误的。”②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精神产品的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中间,出现了“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当成商品的现象。报纸,这个具有强烈阶级性的舆论工具,居然也有人主张要商品化,说什么“报纸是一种商品,是读者花几分钱买来的商品。因此,报纸要满足读者的需要,要对得起读者的几分钱。”这种说法对吗? 我们不否认,报纸的流通和其他商品有某些共同点,人们要花钱买。此外,就“对不上号”了。从价值上看,报纸同商品  相似文献   

16.
小儿科大文化——上海博物馆手工活动教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文化?《辞海》对此的解释为“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技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的继承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同时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巨大的影响。”从字面释义来看,“文化”似乎声势浩大,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决不能与小儿科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7.
人的终结与传播学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光烈 《现代传播》2004,20(3):19-24
精神是人的本质。人类凭借精神的力量改造自然和创造新的生存环境和自身 ,形成人化自然。电脑网络的发展正在导致高度发达的无线网络环境的生成 ,虚拟环境和虚拟人已经出现 ,并正在形成人类的另一个生活空间和存在形式 ,是人类发展到今天所创造的最高度发达的人化自然。人在迄今为止的发展历程中 ,从价值观到思维方式都是物化的 ,形成了“物质社会”和“物质人” ;随着社会和网络的发展“物质社会”和“物质人”可能终结 ,代之而来的可能是“文化社会”和“精神人”。精神人是由物质人与随处存在的虚拟人共同组成的 ,精神人的出现使充分全面的精神活动成为可能 ,并实现全面的交往 ,达到自由的生命体现。“文化社会”和“精神人”突出了人的精神本质。精神人是人的真正实现。在文化社会里 ,从价值观、发展模式到思维方式都将发生根本的革命。这在人的发展历史上 ,具有难以估量的意义。未来的高度发达的无线网络传播将整合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 ,消弭于整个的社会生活之中 ,传播学研究也将消弭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之中 ,传播学终结。人类历史正处在一场空前大革命中 ,不可避免的混乱和灾难正在涌现。在从现在开始向未来社会的过渡时期里 ,传播的宏观研究也极其重要 ,只有宏观研究才有可能使我们对于当  相似文献   

18.
一、对概念的把握 “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原指对土地的耕作和对植物的栽培,以后引申为对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培养。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能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以及物质的和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指人类的精神生产能力、精神生活方式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9.
论策划编辑的文化品格□任火“策划编辑”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一个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产品市场。这就意味着,“策划编辑”所面对的是人的精神领域,他所“策划”的产品必须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需求有低级与高级之分。低级需求属于人的...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图书的出版已成为与出版社效益息息相关的经济活动。作为编辑室主任,既要做行政管理,又要保证图书质量;既要筹划选题、组稿,又要顾及编辑室乃至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应该以何为纲呢?笔者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应以经营为纲,带动编辑室的各项工作,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一、以经营为纲,首要工作是选题策划“经营”本谓经度营造,引申为筹划营谋。就出版而言,所“经营”的是图书,而图书具有精神和物质产品的双重属性。作为精神产品,它对社会有导向功能;作为物质产品,必然要受市场规律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