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稼先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撰写的《邓稼先》一文,发表在由贾平凹主编的最近一期《美文》杂志上。作者与邓稼先是亲如兄弟的挚友。这篇充满感情的文章,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邓稼先》一文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为纪念好友邓稼先所作。原文发表在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上,修改后被选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这是一篇形式独特的文章。它既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也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  相似文献   

3.
杨振宁写过很多回忆性的文章。他这一类文章既展现出了作为一个科学家具有的谨严,也显示出文学家的才情。回忆同学的文章《邓稼先》最能体现出杨振宁作品的文学艺术特色:巧妙的叙述和谨严的结构,飞扬的文采与饱满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休闲地带     
《杨振宁文录:一位科学大师看人和这个世界》本书收录的文章不只是关于科学的发现,而更多的将让你看到在科学生活以外的杨振宁教授,例如,他的学习生活,他的家庭观,他对祖国的情感,他对老师、朋友的情谊,他对古今艺术作品的挥洒自如的评论,等等。《西方名著中的伟大智慧》本书是西方不同时代伟大头脑的思想对话。作者阿德勒为美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专栏作家,该书是他在《芝加哥太阳报》《芝加哥日报》上每周专栏文章的汇编。这是一本有问有答的书,提问者来自世界各地,作者以问题重复次数的多少作为判断的依据,挑选众所关注的主…  相似文献   

5.
梁梦溪 《成才之路》2010,(3):I0004-I0004
日前,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现身中山市华侨中学,以“我的读书教育生涯”为题,现身说法谈读书与教育。在谈到有天才天赋的孩子时。杨振宁建议此类孩子父母,不要将天才孩子当做天才来养,否则会是一个悲剧。(见2009年12月15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研究杨振宁教授的超常儿童早期教育思想,阐释了杨振宁教授不赞成“少年班”教育形式的教育观点及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应当坚持正常发展、完善人格和通才教育原则的教育思想,希望能引起我国教育界对超常儿童早期教育更多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邓稼先》是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如椽巨笔追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事迹,突出了他在核武器研究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其中背景的巧妙设置为文章增添了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8.
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透过杨振宁的科学道路和教学生涯,我们不难发现杨振宁不仅是一位当代卓越的物理学大师,而且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杰出的物理教育家。杨振宁的物理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  相似文献   

9.
杨桂梅 《江西教育》2012,(10):30-30
<正>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透过杨振宁的科学道路和教学生涯,我们不难发现杨振宁不仅是一位当代卓越的物理学大师,而且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杰出的物理教育家。杨振宁的物理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  相似文献   

10.
适奉杨振宁教授七十华诞之际,愿借《复旦教育》一页,探索其治学方法论思想,並谨此以志祝愿。作为一名大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术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他于1954年与米尔斯一起创立非交换规范场论,许多人认为这是继相对论,量子力学之后理论物理学上的最大成就;他和李政道因发现宇称不守恒而荣获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炎黄子孙中最早  相似文献   

11.
一、改革小学科学教育的必要性 读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材料,使人深感小学基础的科学教育大有改革的必要。 1.1984年5月18日《光明日报》载《杨振宁教授谈学习方法》文中说,我国到美国留学的人员头两年考试成绩赛过西方人,但后两年搞科研搞创造就多感困难了。杨振宁教授评价说,东方的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只宜于准备学生去考试,不宜于准备学生去研究、创造。他分析原因是:“东方的教学方法是人家指出路来你去走,而研究创造是要自己去找路。”他说:“四化  相似文献   

12.
中外高等教育之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汇报》曾用一个很大的标题,刊登了一篇文章:《清华、哈佛学生水平哪个高?》文章第一句话是“杨振宁:清华平均水准高”,下面一句是“杨福家:哈佛创造能力强”。人家问我:“你怎么和杨振宁辩论起来了?”杨振宁是我很尊敬的一位教授,他长期生活在美国。而我虽然最近到国外去的次数比较多,但一直生活在国内。我感到我们两个人都有中国传统的美德,大家都比较谦虚。所以,他就把中国学生讲得好一点,我就讲美国学生好的一些方面。我很推崇丹麦科学家玻尔的互补原理,玻尔讲要了解一枚分币,你必须看它的两面才全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教…  相似文献   

13.
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分合纠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理科学的历史上,像杨振宁、李政道这样成功的合作关系,是十分罕见的。遗憾的是,他们密切美好而又相互竞争的科学合作,以及他们两人亲密的友谊,终究未能持久,以至于彻底决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两人的分手?由江才健撰写的《杨振宁传》以翔实的材料对此问题作了探究和披露。1953年秋,杨振宁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停留一年,和密尔斯合写了一篇奠定杨振宁一代物理学大师地位的论文。李政道认识到杨振宁1954年和密尔斯所发表的那一篇论文的  相似文献   

14.
一 杨振宁先生所写的《邓稼先》一文(载1995年8月21日的《人民日报》),曾被选做教材,但令人遗憾的是文中误用标点之处甚多,这里仅举两例。  相似文献   

15.
《邓稼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为好友写的传记,文章选材面广,涉及历史事件、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人物生平,语言质朴严谨,字里行间又充满情感。对邓稼先的种种称呼,都饱含深情,不拘一格的形式,都指向真挚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有一次回中国讲学 ,看到报上一篇题为《杨振宁博士苦学成才》的文章 ,很是不悦。说 :“当我研究心爱的物理时 ,感到非常快乐 ,何苦之有?”读书学习不应该只强调苦读苦学 ,还应该提倡乐读乐学。应该让学生乐学 ,喜欢学 ,有兴趣地学习。兴趣是什么?心理学家认为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对学习而言兴趣是学习的手段 ,是学习的动力、创造力、持久力。因而 ,兴趣也等于是学习的效率和效力。我教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朗读者进入角色 ,其他学生配合创造情境氛围 ,学生们兴趣盎…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发现其长子杨振宁孩提时即极具数学天赋且早慧 ,然而192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数学家杨武之 ,没有在数学方面给杨振宁过多的指导 ,却常常给他讲历史故事和科普知识 ,而且在杨振宁读完初一的那个暑假 ,特地请了一位教师为他讲授《孟子》。杨武之认为 ,儿子既然有数学天赋 ,就不必超常地10岁就教他学习微积分 ,倒是以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丰富其文化底蕴 ,能使他受益终生。杨武之先生的家教显示其高远的目光 ,也充分体现了家教的互补性原则。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人的均衡、和谐、…  相似文献   

18.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振宁先生给本刊主编的两封信王国祥先生:最近自《杨武之先生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1998年)蓝仲雄先生的文章中看到《南开大学校史》一书中曾引用我父亲1946年写的一篇文章。经南开大学葛墨林教授的努力,自该校档案中找到此文的原手稿。西南联大...  相似文献   

19.
国内     
正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获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和姚期智两位教授已依照《中国科学院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年底,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科院外籍院士杨振宁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认为,正是美国具有创新精神的文化和教育体制推动了其新经济的蓬勃发展。 杨振宁日前在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题为《中国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演讲中,通过对比美国学生与亚洲学生之间的不同,说明美国与亚洲在文化和教育上的差别,他指出,美国的中学生在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