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MBI职业倦怠量表和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对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农牧两所职业院校的134名教师,进行了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表明: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并不严重,但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职业倦怠集中体现在教龄在1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专职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和基础课教师身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那些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2.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MBI职业倦怠量表和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对内蒙古8所职业院校的1340名教师进行了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并不严重,但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职业倦怠集中体现于教龄在1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专职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和基础课教师身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那些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人格特质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239名山西高职教师的人格特质、职业倦怠现状及人格特质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高职教师的人格特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工作倦怠的程度,其中性格开朗、情绪稳定、亲和力强的教师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应从教师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共同努力降低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素质。由职业压力引起教师职业生涯进程中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通过对扬州市10所职业学校280名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进行职业倦怠现象调查研究,分析了职校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原因,并就新手、熟手、专家型职校教师降低获消除职业倦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师职业倦怠负面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出现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关注思想政治教师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江西77名思想政治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思想政治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问题;不同性别、年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在情绪衰竭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表现出的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和学生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医学院校护理专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也不容小觑。它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护理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职业倦怠的原因涉及工作负荷、生源素质、学校管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而缓解、远离职业倦怠则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一员,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也成为职业倦怠研究的焦点之一。基于此,采用张冬梅编制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问卷》,对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幼儿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及职业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类型幼儿园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及职业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班级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安徽省600名高校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安徽省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三分之一左右的高校英语教师认为自身不同程度上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几乎所有高校英语教师均认为职业倦怠会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安徽省高校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多样。大部分存在职业倦怠的高校英语教师均不同程度上希望能在职业倦怠方面谋求改变,并表示所在高校未专门针对英语教师职业倦怠进行教育指导。提出的建议为:英语教师积极内省,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积极完善相关制度,解决职业倦怠问题;加强相关教育指导,解决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不明显且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全国常模。2)不同性别、不同教龄高职教师在主观幸福感、职业倦怠及其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教师在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和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职称教师在主观幸福感、职业倦怠、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上差异极其显著。3)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因性别、年龄、教龄和学校不同存在着差异,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职业认知以及学校的综合实力都对教师的职业倦怠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而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更加特别。职业倦怠不仅会导致教师没有工作热情,而且不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作者对造成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作分析,为解决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12.
标签     
《教育》2012,(10):9-9
六成 《中国教育报》调查:中小学教师职、比倦怠已成为其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职业倦怠的分布看,有六成的教师明显感受到职业倦怠的影响,其中部分教师受到职业倦怠的严重困扰。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英语教师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但整体并不严重,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其中工作满意、师生关系和人际知觉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在我国,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教师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福建省的幼儿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查研究福建省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并不十分严重,但已经普遍存在,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多发群体这一推理一致;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虽不严重,但情绪衰竭较严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上下波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章永  魏欣 《中学教育》2014,(5):70-75
本研究以四川成都、绵阳、乐山等19所特殊学校的233名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特教教师总体幸福感及其与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特教教师总体幸福感、职业倦怠、心理健康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总体幸福感与职业倦怠、心理健康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心理健康在职业倦怠和总体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沉重的升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落后的学校管理导致中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学生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本文分析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学校在避免和缓解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以引起社会对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造成其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涉及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等方面,而预防和缓解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与方法:采用问卷以及访谈法对安徽省395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离职意向状况以及压力应对策略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有18.2%的教师有轻度职业倦怠,7.8%的教师具有中度的职业倦怠,2.8%的人具有重度职业倦怠;有17.2%的教师具有离职意向。82%的教师具有积极的压力应对策略。压力因对策略与职业倦怠呈显著相关。积极认识和集中资源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否认和心理解脱对离职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与特点,为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提供实证性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对乐山师院304名教师进行测查。结果: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年龄、教龄的教师在职业倦怠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和职称的教师在职业倦怠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教师职业倦怠情况并不严重,但仍有部分教师存在倦怠情况,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近年来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更是引人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对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负向影响,因此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意义重大。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调查了山西省高中、初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旨在探讨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