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平台与高技术企业技术核心能力提升的微观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技术平台的构建、升级和更新直接影响高技术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本文对技术平台的构成要素及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各要素在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中分剐对应不同的能力状态,具体分析了技术平台与技术核心能力提升的关系,阐述了二者共同提升的平台--台阶模型及互动作用机制,并结合高技术企业的特征和知识特性,分析了知识在技术平台与技术核心能力提升中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技术知识是构成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基础 ,是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源泉。本文在分析技术知识的内涵、组成和特性的基础上发展了企业技术知识管理的过程模型 ,并从技术知识战略、技术知识网络、技术创新管理、组织学习等方面探讨了技术知识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企业知识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企业知识结构的内涵及层次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各层次知识特性、价值各异,对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也各异;从静态的角度研究了企业知识结构对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作用机制;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知识结构与技术核心能力的循环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企业知识状态的刚性特征及其克服的微观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曹兴  谭滔  李玲 《软科学》2008,22(3):124-127
针对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刚性,从企业知识的角度探讨了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知识状态刚性的定义,具体分析了知识状态刚性的形成因素和过程,通过引入动态能力理论,分析动态能力与知识状态的作用关系,得出了运用动态能力理论能够有效地克服知识状态刚性的形成,是克服知识状态刚性的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状态刚性克服的过程和效果,企业在不断吸收和创造新的技术知识循环中,与原有的技术知识整合,形成企业特有的、难以模仿的、适应环境变化的技术知识,最终达到克服技术核心能力的刚性,实现技术核心能力不断动态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构建二维模型对这种联系进行了解剖分析,归纳总结了技术知识管理的各项内容,以及它们对企业市场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揭示了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知识集成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的知识集成管理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分析知识集成管理过程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知识集成管理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理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知识集成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二者的关系出发,对构成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进行分析,指出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知识,并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模型,最后提出知识管理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  相似文献   

8.
企业核心能力的成长环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企业核心能力成长环境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核心能力理论的完善,而且有利于企业建立核心能力。基于核心能力的知识属性,文章认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成长环境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即人才子系统、文化子系统、学习子系统以及机制子系统。建立企业核心能力应从培育良好的核心能力成长环境开始。实践中应采取相应的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安全指导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知识逐渐上升为企业的核心资源,知识管理成为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在此背景下,知识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建立健全企业知识安全机制,既要基于传统信息安全领域中的相关技术与思想,也要结合知识管理的崭新特征.本文首先对传统信息安全体系与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知识管理AS5037标准以及完备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的深入分析,总结企业知识安全系统的目标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中心、基于知识链、具有"社会-技术"双重属性的企业知识安全指导架构,并对其要素、结构以及相应的营建策略进行了全面阐释.  相似文献   

10.
企业知识水平构成及其提升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并界定了企业知识水平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分析了企业知识水平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企业知识水平的提升机制.认为知识水平表征了企业知识状态质的维度,它受到企业信息化水平、主导逻辑、人力资源状况及行业技术轨道的影响,知识水平的提升应当从对知识的识别选择机制和整合应用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