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片段一】让学生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并且认真阅读教科书的内容,按照与三角形面积转化类似的方法拼转。指导:(1)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重合。(2)怎样翻转、移动一个梯形?学生操作完后让他们口述操作方法,同时请几位学生上讲台演示。(翻转、移动过程如下图所示)●观察分析师:拼成的是一个什么图形?生:平行四边形。师:这个图形的面积与原梯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生: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原梯形面积的2倍。师:为什么有这种倍数关系存在?生:因为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师:为了书写和分析的方便,我们用字母a表示梯形的上底,…  相似文献   

2.
一、复习铺垫 1.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师:请同学们回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想一想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同时用教具演示出推导过程,并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引导学生思考:拼合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底乘以高计算三角形面积时要除以2?(学生回答略) 2.复习梯形的认识。师:请同学们指出这几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并说出其长度各是多少?(出示梯形教具)  相似文献   

3.
探索:如图1,将梯形ABCD沿它的两条对角线剪开,得四个小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之间、它们与梯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发现一:在梯形ABCD中,AB∥CD, 得S△ABC=S△ABC. 而S△ABC-S△ABO=S△ABD-S△ABO, 有S△BCO=S△ADO. 发现二:利用高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DO/BO=S△CDO/A△CBO=S△ADO/S△ABO.不妨设S△CBO=S△ADO=x,  相似文献   

4.
杨锋  周嗣昌 《云南教育》2001,(22):44-45
〖本课学内容是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梯形面积的计算”,主要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下面选登的是推导过程及评析。〗(教师出示硬纸板做成的梯形)师:怎样计算这个梯形的面积呢?同学们回忆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来的。(教师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师:我们能不能仿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师:大家说一说,你拼成的是什么图形…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一沟通联系,认识组合图形1.复习基本图形。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师:这些图形都是基本的平面图形。2.认识组合图形。师:(出示长方形卡纸)这张长方形纸就是一个基本图形,对吧?如果剪下一个图形,剩下的可能是什么图形?生:(生边讲边指)可能是长方形、三角形……师:(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剩下  相似文献   

6.
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课件展示: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师:老师刚才给每人发了两根小棒,想知道用它做什么吗?生:是用来做三角形的高的。生:是用来做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师:告诉大家,是用来围三角形的。生:两根小棒怎么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师:那你觉得几根小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生:应该用三根。师:应该用三根,大家已经看到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那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评析:上课伊始,课…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梯形面积的计算”的一个教学片段为:  师:谁能回想起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根据学生的口述,媒体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会求这几个图形的面积吗?  生:能求出图(1)、图(2)的面积,不会求图(3)的面积。  师:图(3)的图形是……  生:梯形。  师:那么,想一想我们能不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呢?学生4人小组动手操作、讨论,讨论完毕,师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生:剪二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这个平行四边形的…  相似文献   

8.
当你在图1中画BC边的平行线MN,且MN分别交△ABC的AB、AC于M、N两点时,你可把MN比作一把刀,这一刀砍下去,就砍出了一个梯形BCNM.正因为梯形是由三角形演变而来,所以在梯形中常用“寻根”的手法添引辅助线———延长两腰产生三角形.这样不仅把梯形演变为三角形,而且可以同相似、比例发生联系.另一方面,你也可以把梯形的上底无限缩小,当上底长趋向于零时,量变引起质变,梯形就变成了三角形.所以化归为三角形是梯形问题的重要解题思想.如何达到化归的目的呢?除了“寻根”手法外,我们还常常把夹在两底间的线段进行平移,从而把有关元素归…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苏教版第八册第53页~5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通过观察利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带着数学走向生活,解决生活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生: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生1: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生2:就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推导出来的。教师板书:新→旧师:拿出你们手中的梯形,摸一摸梯形的表面,你们能把梯…  相似文献   

10.
“梯形中位线定理”这节课是安排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之后,教材反映在字面上的内容较少,一个概念、一个定理及定理的证明,如此而已.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抓住“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这一点,通过类比、变式的方法,设计出富有探究性的问题系列,力求形成“问题情景—建立模型—实验探究—理论释意—实践与应用”的探究性教学过程:1 设计知识“最近发展区”,为探究性学习铺路图1CAI课件:如图1,演示△ABC及其中位线EF动画梯形ABCA′(点F作平…  相似文献   

11.
说说梯形宝宝带来了哪种图形?图中大的、中的、小的梯形各有几个?黄色、蓝色、红色、绿色的梯形各有几个?说说图中画的分别像什么?这些东西都是哪种形状的?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像梯形?把梯形彩纸沿虚线折成:⑴一个三角形,一个梯形。⑵两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⑶两个三角形,两个长方形。⑷两个三角形,四个正方形。请你试试吧。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梯形在一起分别变成了哪些有趣的东西?请你在空白框中用梯形组合自由添画出一种东西吧。帮梯形宝宝用不同颜色的笔沿虚线描梯形,数数图中有几个梯形,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在图的周围还有许多小…  相似文献   

12.
在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总复习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微机显示 )一块梯形铁皮 (如图 1),如果剪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铁皮有多大 ?师:在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怎么剪呢 ?请大家先在脑中想一想,再在纸上画一画。 根据学生的汇报,微机显示不同剪法图 2~图 4。 师:还有不同的剪法吗 ?结合回答,微机动态显示图 4中空白三角形上面一个顶点先向左移,变成图 3,再向右移,变成图 2。 师:有多少种剪法 ?生:无数种。 师:怎么算剩下的铁皮有多大呢 ?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 (20+ 30)× 10÷ 2- 30× 10÷ 2, 20…  相似文献   

13.
片断一:师:同学们,我们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物体,请大家看看这些是什么物体?(电脑出示长方体砖块、正方体木块、国旗、篱笆、电脑显示器和楼梯的扶手等)它们表面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电脑抽出每种物体的某个面的形状,让学生逐一说出它们的形状后揭示课题)。师:看到这些图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我想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生2:我想知道这三种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生3:我想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它们的特点?……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极有价值。相信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同学们就可以解决多数的问题。老师也想…  相似文献   

14.
[案例1]师:昨天的复习课上,我们经过讨论知道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点?生1:它们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并且高和底都相互垂直。生2:它们都是平面图形。师:谁再来说一说它们的不同点呢?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四条边;平  相似文献   

15.
课改前案例师:(出示图片一)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学生说图意。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列式?生:9 2=11。师:(出示图片二)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学生说图意。师:要求还剩几个苹果该怎样列式?生:11-9=2。师:认真观察两幅图的算式,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说明二者联系。师  相似文献   

16.
近日在一份竞赛试卷上,看到一道这样的试题:如图,在梯形内有二个面积分别为10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已知梯形上底是下底的2/3,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相似文献   

17.
数的整除     
教材:小学数学第八册《数的整除》第一节课 教师:安庆市人民路小学特级教师 彭伏元 学生:安庆市人民路小学四年级 师:我们昨天结束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今天学习的是一个新的课题。(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和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两幅挂图)××,(指第一幅图)你看这是什么图形?  相似文献   

18.
一、是知行,还是行知? [案例1]“轴对称图形”教学 A教学: 师:同学们,观察这几个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屏幕上出现圆、长方形、等腰梯形等图形,并演示分别把它们对折重合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教学片断实录:(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导入新课后,电脑播放聪明羊放烟花。)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发言略。)师:刚才小朋友从形状、颜色、方向的角度观察得都很仔细。谁知道烟花中放出来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有几个吗?生:(沉默)……生:(不太肯定的表情)正方形有3个,三角形有4个……生:(马上反驳)不对,正方形好像是4个。生:老师,烟花放得太快了,我们来不及数。们有什么好办法?需要什么吗?很快地准备一下。生:(一个个十分兴奋,积极地讨论着、准备着。)(电脑第二次放烟花,学生用各自的方法尝试统计。)师:你们组是怎么…  相似文献   

20.
统编五年制数学七册117面,有这样一道习题:"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象下图的形状,通常用下面的算法求总根数:(上层根数 下层根数)×层数÷2.想一想是什么道理.算一算图中的总根数."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做这道题时,先要学生回忆:梯形面积怎么求?再设问:这堆钢管的截面象什么形状?学生说截面是梯形,教师予以肯定.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将求总根数计算方法中的上、下层根数和层数,分别与梯形的上、下底和高一一联系,并在小结时讲解道:这堆钢管的横截面是一个近似梯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