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靠什么立足社会,作者靠什么竞争生存呢?以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以读促写专题研究所走过的路和取得的成果分析来看,作者要跻身时代的潮流,文章要为时而用,文章学步要跨过三个台阶。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由于语言障碍形成的艰深隐晦,时代和作者思想的局限形成的白璧微瑕等原因,使初中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很大困难。就阅读而言,单语言障碍就是一大难点。   我们知道,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抛弃了朗读、背诵、领悟,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文章的思想内容要靠读来化解,疑难词句要靠读来识辨记忆,文章的艺术营养要靠读来吸收消化……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读”。叶圣陶说过:“课本中有各类文章,包括政治性文章和文学作品,皆须善读,由语言而深明其内容,且有裨于思想的提高,品德的修养。”这…  相似文献   

3.
一、分析下列标题的深刻含义:文章的标题是对全文的思想内容的最鲜明和最精炼的概括。因此,分析文章的标题的深刻含义,要从文章的背景、中心、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对事物的态度、文体等方面考虑。1、鲁迅把小说取名为《祝福》,其深刻含义是什么?2、为什么鲁迅以《药》作为小说的标题?3、“忘却”和“记念”,意思是相反的,作者把文章题作《为了忘却的记念》,其含义是什么?4、作者以《路标》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5、为什么作者以《火刑》作为标题?二、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统观全文,联系上下文,从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感情、修辞方法或写作方法考虑。  相似文献   

4.
学习语文,老师常常要求预习新课,有些同学只是读上两遍,至多遇上生字新词,再查查字典就应付了事。下面归纳的五个“想”,有助于同学们预习能力的提高,不妨一试。一想文章的“[睛”——课文的题目。它的作用是什么?是概括文章主题还是指出文章重点,是揭示文章的思路还是题材范围,或是……二想文章的“灵魂”——课文的主题。它要表达作者写此文的什么意图、目的?三想文章的“血肉”——课文的材料。作者是怎样博采材料,精选材料,巧妙使用材料,从而使文章“言之有物”的。四想文章的“骨骼”——课文的结构。细细精读、逐段分析,作者先写什么,…  相似文献   

5.
作为“言志”、“载道”工具的文章写作,离不开人的情感活动。可以说,没有人类的情感活动便没有文章。屈原怨而作(离骚),司马迁愤而著(史记),诸葛亮忧而秦(出师表)……这“怨”、“愤”、“忧”便是作者著述的情感原由或要表达的情感。正是因为写作中有了强烈的深沉的情感因素,文章才能感染人、打动人、震撼人、说服人。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尤为强烈;议论文要讲道理,要表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鞭答什么,也离不了情感因素的充分表达。那么,作为文章大家族中特殊分支的…  相似文献   

6.
李蓉 《宁夏教育》2013,(1):76-77
阅读李元功先生的新作《晚情续语——一位老教师的教育期待》,我脑海中萦绕着一个问题:作者是一位有40年教龄的教育前辈,退休后仍在期待什么呢?梳理书的内容,仔细揣摩三个话题的内涵:“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靠谁”“儿童成长的基础在哪里”“教师读书写书的动力是什么”,显然作者在期待教师不断发展,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竞争靠什么?靠竞争力。而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就是执行能力。前提是要做到高度认真,爱岗敬业, 生产力先进;中心环节是分层管理,“解码器”统一,“操作员”明确,“编码”科学,“规定动作”具体。“终端”在于落实到位,以效果定成败——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抓住“纲”,理清“目”,是初中学生阅读议论文的基本要求。初中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阅读训练,培养学生抓“纲”理“目”的基本能力。文艺作品不能“直说”,要用形象和画面显示真理,动人以情;议论文可以“直说”,它用严密的论证阐明真理,晓人以理。因此,教学议论文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所“直说”的基本观点(中心论点)是什么,即作者要“证明什么”;接着引导学生找出作者论证中心论点的论据是什么,即作者是“用什么来证明”的;进而引导学生研究作者运用论据论证中心论点的具体过程及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未读先思,悟写启读就是一种“遵路”“入境”的逆向导读法。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能作读习惯为目的,一反传统的先读后仿的套路,对将要阅读的文章或段落,先引导学生以文章题目或立意为契机,想想:要我写,写什么,  相似文献   

10.
读罢《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期上喻修峰老师的文章《自然段的结尾可不可以是冒号》,笔者想就文中提出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要回答“自然段的结尾可不可以是冒号”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自然段”“和冒号”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首先来看什么是“自然段”。“自然段”是作者为了使文章眉目清楚、条理分明,行文时自然形成的基本单位。在文章中,每个段落开头空两个字的位置,这是其形式标志。一般的自然段应只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和内容。其次来看什么是“冒号”“。冒号”是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可以用在…  相似文献   

11.
一.训练重点: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二.训练要求:1.懂得什么是“论”,什么是“述”,怎样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2.能够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三.知识要领: 1.明确文章中心论点的意义。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核心和灵魂。作者要在文章中提出什么观点,要让读者接受什么观点,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必须首先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不能含糊。中心论点还决定着一篇议论文论据的选择、论证的进行等. 2.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主要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必须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必须和论点保持高度统一。而论点  相似文献   

12.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我们不论写一篇何种体栽的文章,在动笔之前,总要先考虑它究竟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这是关键性的第一步。这一步,古代作者叫“立意”。现代作者叫“确定主题”。“主题”这个概念,是翻译过来的一个名词,原来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个专用术语。但由于它的适应性强,和其它非文学作品所使用的一些说法如“中心思想”、“中心  相似文献   

13.
《华章》2007,(9)
一、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作者要反映客观事物,不仅要靠感知,而且要靠思考。没有思考,任何人都写不出文章,文章是思考的果实和结晶。思  相似文献   

14.
《湖北教育》2000年第12期上登载了覃章俊同志的一篇文章——“要冲出研究语文的误区”(以下简称覃文),读后很有一些感想。 覃文主张要“学习语文”,不要“研究语文”,什么是“学习语文”,什么是“研究语文”,作者没有明确界定,从覃文中揣摸,“学习语文”大概指的是运用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注重对文章整体意象的把握,外在形式主要是重朗读、重感悟;“研究语文”大概指的是注重对文章的  相似文献   

15.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对鉴赏“表达技巧”能力的考查,多年来有一种基本的题型,即“作者(文章)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作者(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那么,“作用”指的是什么,“好处”又如何评定呢?所谓“作用”,是就表达技巧而言的;而“好处”是就技巧所产生或达到的效果而言的。二者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作用是手段,好处是目的。要正确解答“作用”和“好处”,必须先解决“这样写”的问题,即首先解决作品中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考现代文阅读在鉴赏“表达技巧”的考题中,有一种基本的题型,即“作者(文章)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作者(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题型自1998年发端.便屡屡在高考卷中现身,成为高考卷中的“常客”。  相似文献   

17.
金杭梁 《小学语文》2009,(10):39-40
【案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1课《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段师:读一篇长文章要善于理清文章的思路。我打个比方:你们从教室下楼梯、进操场、出大门左拐,拐弯进入大门口,一直走,走到我们这座礼堂,这是你从教室来到礼堂的线路,行走的线路。是不是呀?作者写文章脑子里也有一条“线路”,就是他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就是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日细读缪迅老师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文章《今天的教师拿什么面对“本领恐慌”》,笔者也有一点担忧,可是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的专业发展关键靠内因,因此,教师要减少“本领恐慌”,主要是给自己加餐!  相似文献   

19.
一、醒目的标题. 文章的题目是个偏正词组,原属一般,但作者以“追求“为中心词就令人神往,因为人生在世,对于“追求”人皆有之,仅是追求的目标、途径及其动力不同而已,再加上个“三十多年”限制修饰一下,显得十分醒目,令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一连串的问号:谁在追求?追求什么?为什么要追求并肯下三十多年的工夫?三十多年来他又是怎样追求的呢?这些疑问无形地迫使读者想把文章看下去。副标题只回答了“谁”与“什么”这一“主”一“宾”的问题.偏偏把“为什么”、“怎样”这两个主要问题隐蔽起来,而这两点恰恰是文章交待的重点,可见作者在标题上匠心独运,起到了引人  相似文献   

20.
[总体阅读思考] 这篇课文是针砭时弊的议论文。读时,要弄懂如下问题: 一、作者对“说”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二、从哪里看出作者在立论的角度上与众不同?但为什么又说“言行一致”、“多做少说”和“切勿‘口惠而实不至’”全然在理? 三、作者是怎样亮出观点的?有什么好处? 四、作者给少说为佳的好好先生画了一幅什么像?意在说明什么问题?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五、这篇文章是怎样从正、反两方面对照进行论证的?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 六、这篇文章在论据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