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立于东汉时期的、我国的传统宗教道教于东汉末年自民间渠道流入日本,至隋唐时代开始深入日本皇宫、影响日本政局,并于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一度处于鼎盛状态。道教进入日本后其教义、道术和祭礼等为日本固有宗教神道所吸收、借鉴,道教用语为日本朝廷采纳,道教的医术为日本医学界全盘吸收,道教的星辰与方位信仰至今左右着日本国民的生活,其神秘的宗教色彩更以华美的姿态点缀于日本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中。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氏神信仰是重要的心性原像,作为民族宗教的神道更是构成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基础。自幕府末期起的近一个世纪中,日本的天皇政府对神道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化改造。改造后的神道具有了明显了政治特征,成为宗教性的政治制度,是天皇统治的思想基础和对外侵略的精神工具。神道的政治化改造之所以得以顺利完成,主要依靠两个必要条件:神道教义内生的政治基因与日本天皇政府的政治诉求。尽管二战结束后美国的民主改造瓦解了国家神道,但神道对日本的影响仍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日本“中世神道的集大成者”吉田神道通过吸收老子有关“道”为宇宙天地之大元思想,从本体论角度来构建神道宇宙观,在将国常立尊奉为宇宙的唯一宗源神的同时,更强调了天照大神的至上性。吉田神道借鉴道教的生命观,倡导颇具神秘主义色彩的身心兼修。吉田神道吸收道教的“天地人三元”思想而形成“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的思维方式。吉田神道运用道教的斋醮与符咒,展现了神宫神社和神道祭祀的权威,促使神道教摆脱“神佛习合”的传统,成为国家神道的思想渊源之一。吉田神道在室町时代盛极一时,到江户时代依然有很大影响,与其以神道为本,通过借鉴与吸收道教因素而进行理论建构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明治维新以降,日本走上了追赶西方列强的道路。在大力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时,在文化上,日本却未曾以西方为师,而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几个方面,如神道、本土化了的儒学、武士道精神加以整合,形成了适应日本扩展所需的国家主义。在国家主义这个思想体系中,国家神道处于中心地位,是主体;儒学中所宣传的"忠",武士道所宣扬的"武",则是两翼,三者共同塑造着日本国民的民族沙文主义及对天皇的愚忠精神。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信仰.神道亦是日本本土宗教,两者在长期的中日历史文化交流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古代天皇制也体现了道家思想和神道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存在于日本企业里的神道信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日本与中国一样,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度。因而本文并没有直接从经济社会这一正面方向去讲解日本的企业文化,而是从植根于日本企业文化的思想和精神领域去认知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日本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神道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魂灵崇拜,而后随着神道的发展和其影响力的扩大,原有的一些思想因素发生了异化,逐渐被皇权至上者利用为扩大天皇的权威服务。进入近代社会后神道更是成为军国主义者鼓吹"圣战"、美化侵略的思想工具。本文从"神国思想"、"国家神道"、"神社"3方面分析,揭示军国主义发展与神道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对宗教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神道教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宗教信仰。原始神道教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积淀成日本的民族宗教。在经历了诸多发展形态的神道教中,最引人注目或者说引起争议最大就是国家神道。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神道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论文基础,二战中沦为日本推行法西斯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二战后,国家神道虽然在法律上被取消,但是其思想遗毒至今还深刻影响着日本人。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日本国家神道形成的历史背景,认为幕府末期的社会危机、"尊王论"思想的广泛传播以及天皇地位的提升和明治维新斗争的胜利是日本国家神道产生的重要历史因素,对于这些历史因素的考察是正确认识日本国家神道形成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战后初期,在美国主导下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然而,这与裕仁天皇的个人外交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日本的安全,裕仁天皇极力促进日本与美国的媾和,确立了安保体制的雏形.为了提高皇室权威,改善国际形象,明仁皇太子夫妇远赴欧美等国,缓和了紧张的国际关系.皇室外交在战后初期的日本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温州地区的民间信仰文化内涵丰富,且其信仰形态会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在疫灾爆发时期,温州民间信仰的形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近现代温州的疫灾与民间信仰的文献资料和民间疫灾信仰仪式的当代遗存作为对象,阐释民间神祇的塑造、驱疫功能的形成和重构,以及民间信仰中消灾除疫的仪式,可明确民间信仰在疫灾中的定位,探寻疫灾影响下民间信仰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对日本文化的考察与研究的宗旨,就是力图超越现实民族矛盾,促进两个民族的互相了解,以期实现互相友好、互相提携的愿望;克服文化沙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偏见,互相尊重,则是两国人民乃至东亚各国之间真正实现互相理解与友好的基本原则。在研究路径上,他抓住日本神道教这一固有民族文化传统,从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民风民俗角度深刻认识、理解日本民族,充分肯定日本文化传统的独特性,这对于今天中日两国的文化互读与交流,仍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对死亡持有一种独特的哲学观,他们不惧怕死亡,甚至将死亡当做一种美好的事物。本文力求从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社会文化三方面来探求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多宗教国家,其固有的宗教为神道教.外来佛教传入日本后,由于圣德太子对佛教的大力传播和发展,使佛教在日本扎根立足,外来佛教与本土神道教的逐渐融合使日本宗教有了新的发展.对日本神道教教与佛教的早期融合关问题进行研究,将在两国民众友谊桥梁的架设中突显更加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饮食是一种文化,宗教也是一种文化,这两类文化交融在日本饮食里所体现出来的必然是特色,文章立足于日本饮食的发展进程,初步从宗教思想的角度,纵向考察其中所渗透的佛教、神道以及禅宗思想的因素,使对日本饮食发展过程中的特色把握得更清晰。  相似文献   

16.
道教与唐代皇室的关系早已受到世人瞩目,然而关于道教内道场的问题却鲜有论及。本文考察了道教内道场的设置状况,认为道教内道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代,而随着唐代皇室进一步地尊崇道教,道教影响更加深入浸淫宫禁。有唐一代,皇室在宫禁大内以及离宫别苑相继设置了各种功能的道教内道场,这些内道场可以分为临时性的和永久性的两种。唐代皇室通过道教内道场,频召高道逸士入内供奉修道,同时也大大地满足了皇室内眷从事各种名目的道教活动的宗教需求  相似文献   

17.
由于远古时人类有限的自然认知,使人类无法正确解释自然现象,远古先民把自然现象拟人化,从而神话产生了。神话包含了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信仰,日本神话即是如此。对山神、石神、树神,特别是太阳神的崇拜大大地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天皇信仰与原始神道也因此产生。  相似文献   

18.
神道,作为日本人精神构造的核心,主张"神人一致",将人类社会的所有成果视为人类自身的努力和神的护佑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基础上形成的日本人的劳动观和共同意识作为集团力量在日本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神道的所谓"造物"的"产灵"信仰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在考察中发现这种信仰里的"造物"和"污秽剔除"观念成为"生产优先"理念的源头,支撑着日本经济、产品与技术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寨神”(苗语:jio1denb)是苗族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信仰的内在逻辑结构,是由特定的生境和族群关于生命、生存与生活的知识和经验模塑的;这种信仰对维持特定的民族社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松桃苗族自治县鸡爪村苗族寨神为例,试图用宗教人类学的视角来揭示这种信仰的原神象征及其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20.
齐云山的道教信仰主要是关于玄武的信仰.这一信仰形成于宋代,并与齐云山的地理位置、徽州的民间信仰以及朱熹理学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至明朝以朱为姓和明朝皇室尊崇道教,齐云山玄武信仰进入鼎盛时期.齐云山玄武信仰的主要内容有保命延寿、祈嗣生育和水旱祷祀等,而上应天象、仿造武当山、与皇室关系密切、融合佛道以及居士道教等是玄武信仰的主要特点.玄武的政治性对徽州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