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重点论述了《项脊轩志》中的空间情景,指出《项脊轩志》不是单纯地展示建筑空间,而是在空间叙事里渗透了强烈的个体主观意识,使空间成为心志情思的承载物。  相似文献   

2.
陈晨 《中学科技》2010,(10):16-17
当你在做梦的时候,会意识到自己在梦中吗?柯布是一个“盗梦者”,他组建了一个盗梦小组,他们能潜入别人的梦中,窃取其中隐藏的信息和秘密。小组里的造梦师能创’造、设计梦境,让人分不清楚是梦还是现实;还可以改变梦里的世界规则,把一座城市折叠起来,  相似文献   

3.
《装在套子里的人》与《局外人》是两篇创作于社会变革时期的小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多困惑于一个相似的问题——主角的突然死亡。本文通过引入美国学者苏贾的“第三空间”理论,借助具象化概念,围绕着空间的打破与入侵,对这两位5小说主人公的行为、遭遇及结局进行辩证思考。培养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理解的同时,运用“跨学科学习”思维,达成对经典的重新构建,使“整本书阅读”的内涵更加多元。  相似文献   

4.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千年岁月非但没有抹去它的荣耀,风雨历练反而增添了它的厚重与质感。短小的篇幅,反而让全诗在“无声”处留下了巨大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5.
聚斯金德创作的《香水》这部小说以香水作为主题,书中内容有着丰富的内蕴,有很多隐含的内容需要深入挖掘,作者将故事中的空间以诗学化的形式向人们展示,诉说了格雷诺耶的空间意象。分析书中的空间嗅觉世界,感悟聚斯金德的嗅觉认识,从生活空间、梦想空间、坑道空间几方面赏析《香水》中的空间诗学。  相似文献   

6.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与灵魂,在GIS类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中该门课程十分重要。本文对《空间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擅长刻画人物众人皆知,在《纸醉金迷》中张恨水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典型形象,尤其是对田佩芝、魏端本和范宝华的塑造更是突出了金钱狂潮在政府的政策下的泛滥,导致人与人之间只有通过钱才能更显出诚意,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8.
《千里江山图》描绘了一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青山绿水园林画卷。解读北宋《千里江山图》在总体空间、整体空间与局部空间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师法自然的造园手法、藏露相辅的空间意境、一步一景的园林美学、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等四个方面的空间艺术的表达,可以对当下园林空间营造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恨水代表作《啼笑因缘》改编过六版电视剧,在电视剧传播过程中其主题曲也因各自的风格特点被人们欣赏和接受,甚至成为经典之作。由于改编的时代与地区不同,各版电视剧中主题曲在歌词内容、旋律音调、编配方式上并不相同,既有共性又保留着各自的独特性,从中可以管窥不同时期人们对电视剧主题曲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代表作《时时刻刻》因情感充沛、语言细腻,一经出版大受欢迎。该作品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威夫人》为蓝本,从叙述不同时代的三位女性一天的波折生活视角出发,分析了当代女性的生存空间的诸多问题。本篇文章主要是运用现代法国思想大师列斐伏尔的物理空间理论来解读此文学影视作品。一方面阐释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剖析物理环境所暗含的象征意向。  相似文献   

11.
张恨水小说的结构类型和时空表现具有明显的特点,大都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结构类型为线性体式结构为主;以物理时间和单一空间来表现时空,而不是像现代小说以心理时间为枢纽,时间上历时性线状叙事,空间上相对稳定,故其小说体现出传统性和通俗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大师,所出作品通俗易懂而又不失现实意义,因而深受读者喜爱。他的言情小说多以才子佳人为主角,其代表作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就是一部描绘以金家为中心、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悲剧爱情为主要线索,反映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生感悟的作品。小说展现了金家人思想观念、人物性格、恋爱婚姻观,以及结构形式的沿用与改良的鲜明矛盾性特征。因此,研究《金粉世家》的矛盾性特征,对于了解张恨水及其作品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张爱玲散文中,经常出现有关张恨水的文字,这些文字根据不同内容以三种不同形式出现。通过对这一现象及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张爱玲与众不同的文学观以及张恨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坛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的文学创作体现了新文学与旧文学,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现代精神与民族传统,以及时代潮流与作家的自主责任这一系列矛盾中的文化内涵。本文着眼于张恨水创作的通俗性,文学与文化的互动性,将张恨水置于更大的“文化现象”范畴之内,从而揭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张恨水的个案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是徽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对徽文化的坚守多于开拓。张恨水所接受的文化和他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自有的人生、人格和品位,造就了他的文学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14年7月17日至19日,纪念张恨水诞辰120周年暨“张恨水与文化自强”学术研讨会在张恨水的故乡安徽省潜山县召开。会议围绕张恨水生平及其作品,从张恨水通俗范本的文化正能量、张恨水抗战文学、张恨水作品的社会史价值与海外传播以及张恨水与地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21世纪初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产生的三次热门效应,说明文学作品是一个不断被读者理解、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其主要原因在于: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作品本身具有不断被发掘的“潜藏意义”,以及文学史观念和传播方式等社会接受的因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张恨水深受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其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宗教意识,前期小说主要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后期创作则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张恨水小说中的人物,是一种文化“镜像”,体现了张恨水的一种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张恨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师、章回小说集大成者。他的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客观叙事语言平易朴实、明白如话,简而不陋、似清实腴,对话则符合人物不同身份和性格,对不良人性或社会现象则以讽刺性语言描画,笔意从容,画面感强。在立足于传统小说语言的基础上,张恨水的小说语言具体而丰富地呈现出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小说成功地实现了传播,其隐性原因在于准确定位传播者与接受者关系、立足报纸副刊、引雅入俗,创作出雅俗共赏、富有文化内蕴的小说文本;其显性特征表现为通过现代传媒成功实施了小说的文本传播和影视剧传播。张恨水的经验为当代通俗文学创作及其传播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