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后悔"由状中结构"后+悔"词汇化而成。"后悔"结构在先秦就已大量使用,其中"后"是时间名词,意思是"动作或事情完成之后",用来修饰谓语中心词"悔","悔"的意思是"后悔"。汉时"后+悔"结构开始词汇化,汉以后基本词汇化为复合动词,并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导致"后悔"词汇化的动因一是"悔"的语义要求,二是"后"与"悔"的一个义素义重合,三是汉语词汇复音化大趋势的影响,四是重新分析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许艳敏 《语文知识》2012,(3):106-108
"V开"是一个构式,该构式根据语法化的程度,呈现多种构式意义,但是都有一个一致的原型构式义即某种力量致使某物发生变化。构式语法化的机制是隐喻,在"V开"中为结构隐喻。"V开"构式的语法化有两条不同的路径。在语法化过程中,"V开"构式內部的紧致度增加,与此同时,"开"逐渐虚化为标记。  相似文献   

3.
"一概"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容器和内容没有突显与否之分;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突显的是内容间的"一样,相同","一概"的词汇化和语法化都在唐代发生,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所以词汇化的用法没有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当其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突显的是容器的"全部,没有例外"。在"一概"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句法、语义和认知三者都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定中结构"大略",在先秦时已出现。"大略"顺应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大趋势,又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因此至迟在汉代便己完全词汇化为名词,意思是"大致的情况或内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略"出现了副词用法。至迟在隋唐五代,"大略"完全语法化为范围副词。其语法化的动因,既有句法环境的作用,语义相宜的影响,也有使用频率较高的因素。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其语义逐渐抽象和泛化,进一步语法化为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5.
"无所谓"的词汇化经历了"所谓"的词汇化和"无所谓"的词汇化两个阶段,词汇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在重新分析作用下,"无/靡+所+V"结构中"所"和处所相关类的动词结合为词汇单位。在类推作用下,"所V"结构大量出现,并扩展到包括"所谓"等言说类在内的其它动词类型;"无所谓"之后的名词性成分变为动词或形容词短语。词汇化过程中,"无所谓"的词义产生了虚化,从表示"没有什么说的"演变为可以反映说话人主观态度的"不在乎"。  相似文献   

6.
一准"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名词."一准"的词汇化发生在魏晋南北朝,语法化发生在元代,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 "一准"进一步发生语法化成为副词.在"一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语义和认知作为动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复音连词"不止"是由否定副词"不"和实义动词"止"经常共现而进一步虚化成的凝固结构。作为偏正短语,它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作为连词,它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明代进一步发展。但从清代开始,直至现代汉语中,"不止"因受平行语法化的影响,其连词用法趋于停滞,偏正短语"不+止(V)"反而被高频率地使用。主要从"不止"的词汇化;"不止"的语法化;平行语法化的发生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词汇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现代汉语中绝大多数的介词都由古代的动词语法化而来,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及虚化过程的渐进性、复杂性,介词与动词一直存在着交叉、纠葛。词汇化是由短语到词的过程,而语法化则是词性由实到虚的过程,是一个词语的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从共时、历时两个层面对"根据"进行考察,并在跨语言的角度上进一步探讨"根据"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窗"、"户"二字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可以单独使用、表不同事物的实词。它们在语言演变的进程中在语言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出现联合的短语形式,并在经历了分指、泛指和偏指的过程之后,由短语转变为双音节复合词,并最终完成词汇化。  相似文献   

10.
表示"抑制不住、不由自主"意义的副词"不禁"是由跨层结构"不禁"经过词汇化而来的。"不禁"词汇化的动因是句法结构的复杂化、VP语义的演变、韵律规则的制约等,其词汇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大概在唐五代时期,伴随着构式"S施不禁VP"中VP的语义变化,当VP从表示S施外部的动作行为等变为表示S施本身所发出的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生理反应和主观情感等的时候,韵律词"不禁"便完成了其词汇化,从一个跨曾结构词汇化为一个副词。  相似文献   

11.
"造成"这一词语的词汇化,是伴随它所带宾语的多样化,抽象化以及色彩化(贬义)交叉进行的.语用频率效应促使"造成"一词带上贬义色彩,并高频率地使用在消极语境中.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朝""夕"常用作名词,二者并列连用为名词短语,后发生词汇化,成为一个并列复合词,表"时日,光阴"义,也可指"非常短的时间"。唐代时,"朝夕"虚化为副词,表示"时时,常常",其副词用法的产生是语法化的结果。而"日夕"也经历了类似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词组词汇化是汉语词汇衍生的一条重要途径。"趋向"由于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高频连用,从而由最初松散的并列短语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动词和名词,本文通过对词组"趋向"进行考察,在对其词汇化历程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其词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无奈"既可做不及物的动词,也可在后一分句句首做话语连接词。"无奈"的两种用法分别源于古汉语中"无奈何"和"无奈……何"两种跨层结构,"无奈"的形成是多元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结果。通过分析"无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影响因素及表现,文章将现代汉语中的话语连接词"无奈"视为连词而非副词。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有两个"使得"。"使得1"表示"可以使用、能行","使得2"表示"引起一定的结果"。文章重点分析"使得2"的发展线索,认为"使得2"是历史上跨层结构"使得"词汇化的产物,是句法、语义、语音共同作用的结果。句法环境的改变是其词汇化的动因,组块心理和重新分析则是其词汇化的认知机制。文章在余论部分还简要区分了"使得1"与"使得2","使"与"使得"。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的"再说"可以分为动词性短语、动词、连词、助词四类,各有其句法特点和语义表达功能。"再说"经历了长期的词汇化和语法化历程并仍处于这一进程中,词汇化和语法化程度跟分布环境及使用频率密切相关,语义经历了由行域向言域的转化,主观性增强,语义突显发生了转移。  相似文献   

17.
语法化问题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从语法化中最普遍的实词虚化的角度对"在"何时从实词转变为介词并开始普遍使用作了大致的描述。研究实词是如何转变为虚词对于我们了解古代词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最迟在晚唐时期,述宾短语“依旧”发生了词汇化,固化为动词,意义是“跟原来一样”。“依旧”词汇化的动因是韵律制约、“组块”心理、高频使用等。动词“依旧”在连动结构“依旧VP”中又发生了语法化。在“依旧VP”中“依旧”动作义弱化,[+不变性]语义特征凸显,语义重心后移,连动关系重新分析为状中关系,逐渐演变为一个表时间义副词。  相似文献   

19.
"一贯"在现代汉语中表现出句法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形容词、属性词、副词等不同认识。这些差异实质上是"一贯"不同阶段的历时演变在共时平面的积淀,"一贯"的词汇化和语法化及其动因和机制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要么"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个选择连词,其最早组合是以跨层非短语结构的形式出现在疑问句的末尾,但由于"么"的疑问语气词功能的丧失,致其句法位置发生了转移;在"这么"、"那么"、"怎么"等词类推力量的作用下其进一步词汇化;句中主要动词的存在,促使其词汇化后进一步语法化,而其原型的固有意义使它最终获得了表选择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