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倩 《文教资料》2013,(35):92-94
林纾是中国近代小说翻译界的巨擘,其译作对中国近代文学的革命,乃至中国的社会革命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主要围绕《迦茵小传》来说明林纾对女性的形象重构.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近代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也反对生态中心主义,提出要进行一场生态道德革命,确立一种"新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这种新价值观指导下,人类社会自觉建立并遵循一种全新的生态道德目标,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章太炎伦理思想的特点,至今仍是学术研究的空白.章太炎的伦理思想是在中、西伦理思想相碰撞、交流的近代社会大背景中形成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三方面:革命与守成、前进与倒退、求实与虚幻.从解决中国近代道德问题出发,资本主义伦理与封建道德精神在章太炎思想中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对话的声音.这两种声音对20世纪的中国思想界、学术界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写于1902年的《释革》一文,不啻为中国近代的革命宣言,集中体现了梁启超的革命观。他在文中对改良与革命进行了明确区分,进而申明了自己改造中国的行动纲领。梁启超的革命观不仅被他贯彻到史学、文学、宗教和道德等诸多领域,而且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对中国近现代的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他以古文辞翻译欧美小说,坚持用古文进行写作,评注编选了二十余部古文选集,同时应商务印书馆之邀评选了十册中学用教科书——《中学国文读本》。在民族自信心衰退及道德价值体系崩坏的时代,林纾选评教科书的目的意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重构儒家道德价值体系,为民族自信、民族振兴输入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6.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他以古文辞翻译欧美小说.坚持用古文进行写作,评注编选了二十余部古文选集,同时应商务印书馆之邀评选了十册中学用教科书——《中学国文读本》。在民族自信心衰退及道德价值体系崩坏的时代,林纾选评教科书的目的意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重构儒家道德价值体系,为民族自信、民族振兴输入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的“道德革命”,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之争的特定产物。它和“文学革命”一起,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 然而,颇为奇怪的是,作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之一的胡适,虽高扬“文学革命”(如1918年4月)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却从未直接提过“道德革命”的口号。尽管胡适确曾尖锐地批判过封建礼教和宗法伦理,提倡国民人格的变革和人生观的更新,对抗新保守主义(梁漱溟、张君励为代表)的“传统道德复归论”,但反对将“道德革命”和“社会根本改造”相联系,力图将“道德革命”纳入他的实验主义、改良主义思想轨道,这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其他领袖如陈独秀、李大钊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说明,面临五四时期新旧道德的激烈冲突,胡适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心态和思想倾向,从一重要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追求,值得我们作些剖析和反省。  相似文献   

8.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关注道德问题的突出代表。他认为,道德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并从民主革命的立场出发,提出反功利主义的、革命的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理论还包括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制约因素,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阶段构成,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表现和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缺失.中国近代哲学革命既受到"中国向何处去"这个近代社会中心问题的影响,又受到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近代哲学革命包括前驱阶段,进化论阶段,新旧思潮之激战和哲学革命进入唯物辩证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专业哲学家的贡献阶段.中国近代哲学革命表现为一是传统的范畴获得了新的内容,二是西方传来的新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三是近代哲学的独特创造.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缺失表现为一是忽视了哲学的理论思维的科学性质以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二是在处理"古"与"今"、"中"与"西"的关系上的缺失,三是在方法论上的缺失,四是在人的自由问题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革命道德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性成果,它的生成和发展是伦理道德领域的一次空前革命,标志着封建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终强,开创了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具有不可磨灭的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袁义方 《天中学刊》2010,25(4):101-104
从《新生活运动纲要》、《新生活须知》中可见,1934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新生活运动,在道德内容选择方面既承继优良传统道德规范,又吸收西方近代道德文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道德重构推行方法亦通俗可行,这是其“得”;而其“失”则在于德目选择未能关注道德受众的层次性,过多依赖强制手段,道德内容过繁、过乱、过细等。探讨南京国民政府道德重构的得与失,不仅有利于深化民国史的研究,对我们当今正在进行的道德建设亦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国大革命是沿着政治革命--道德革命的路径不断向纵深处发展的,它不但是一场彻底的政治革命,还要实现道德重建,把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改造成共和主义新人.在法国大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当权的资产阶级政府都用法律的形武将公民美德确定了下来,并从学校和社会两个层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公民美德教育.法国大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难题和困境:把民族再生的希望寄托于公民美德,大兴道德救赎,造成了政治道德化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破除迷信是近代一以贯之的进步潮流.革命运动为破除迷信扫除了阻力,破除迷信则是革命在思想观念上的继续.徐州城隍庙经历了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两时期的冲击,其命运起伏绘制了近代政治反复的晴雨表,展现了社会变迁中新旧的激烈冲突.外部主导而内部缺位是近代破除迷信运动起伏不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刘师培与蔡元培围绕革命与建设深刻批判了封建畸形人格.前者主张积极入世而不媚世,讲求自强不息和尚武精神,崇尚公德,献身国家.后者则强调理论上重视道德,界定近代人格内涵,人人具有独立精神,在遵循公德与私德、义务与权利统一前提下尚公德、重义务.他们希望藉教育、修身、政党和践履等方法达到塑造中国近代理想人格,促进社会进步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国学家陈柱长期从事教育事业,读书栽人。文章利用他的部分著作、文章和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对他的教育观进行了论证分析。陈柱认为教育主要是为了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这就需要既要向西方学习设立新学科,又不能丢弃传统经典文献教育,更不能盲从西方。同时,他鼓励师生思考,反对教条教育。并提议广修图书馆,提升国民素质等。  相似文献   

16.
"三次革命"的观点,以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为主线,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行了革命性总结,同时对改革开放作了历史定性."三次革命"强调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17.
论近代湖南人才群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阐述近代湖南四个人才群体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发展过程,强调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必然导致反封反帝的革命运动;对革命的态度,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和古代爱国主义的根本区别;也是区分中国近代真假爱国主义的唯一标准。同时,文章以湖南人才群爱国主义思想发展变化的事实,批评了"告别革命"论者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国内学者对近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进行研究,形成一定成果.论文首先界定了近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时间范围,其次从科技道德的基本内容、科技道德的原则等方面介绍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展望,指出其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古代传统美德,近代、现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传统美德教育当以近代和现代革命传统美德以及当代英模美德为主要内容。这是因为:第一,近现代革命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革命传统美德,是对古代传统美德的批判、继承和超越,具有突出的革命性特点。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大都是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道德的教育和熏陶而成长起来的。但是,当他们为民族独立、解放而投身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和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使他们摒弃了古代传统文…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道德思想的创树,首以中国传统道德为基.对传统道德,孙中山采用“古为今用“的原则,赋予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以崭新内容.对西方道德文明,孙中山遵循“取法乎上“和“洋为中用“原则,对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理想─自由、平等、博爱学说作了合乎近代中国国情的全新阐释,初步形成了一个融古今中外于一体的近代道德体系.受时代的局限,孙中山道德思想也存在某些缺陷.但从孙中山变革道德这一总体精神来看,其道德思想对于今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仍具有一定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