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中具有一定情感的氛围、环境。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说明了启发式教学的作用,尤其强调了启发教学前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因为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恰当地创设情境,以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本文着重探讨了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2.
<正>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主张和治学方法直到今天仍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以著名的"启发式教学法"为例,许多人都认为是苏格拉底首创,事实上,孔子才是当之无愧的"启发式教学"之父。其启发式理念体现在他的名言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首先,孔子强调必须待学生出现"愤悱"后,教师才能实施启发;其次,通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强调教师必须适度启发。  相似文献   

3.
"启发式教学"是指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日标,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在我国,启发式教学源于孔子,他提出"不愤小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那么,如何将"启发式教学"运用到生物教学中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启发式教学法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伟大创举,他在《论语·述而》中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5.
"启发"一词最早由孔子提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指出了启发的时机,即非得学生"愤"和"悱"的时候才对他们进行"启"和"发"。启发式教学是先让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而教师只是引导、指点学生,帮助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质疑在先,教师指导在后。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启发式教学起源于我国春秋时代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时期.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孔子用"愤"和"悱"极其生动地刻划了学生积极学习、探求知识的心理状态.他所倡导的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愤"与"悱"的心理状态时才为其开意、达辞,使其受到启发,豁然开朗.而举一反三,更要求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教师启发的水平上,还要通过独立的思维而有新的发现.西方启发式教学,源于古希腊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他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造成学生积极的思维、探索,逐步达到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论语》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概述(一)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内涵《论语》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要义体现在孔子的名言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其中,愤是指苦苦思索而未想通的样子;悱是指口里想说而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整句话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8.
举一反三,“从懂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有关事情”,是治学的良方之一,是拓宽学生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主动思考的习惯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而且还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应付式学习的习惯.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如果教师举了一隅,而学生不能以三隅来说明印证,  相似文献   

9.
启发式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重视和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式教学即是按照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逐步启发学生,引导探究,层层深入,直至学生能动的领会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1].孔子就曾对启发性原则进行了精辟的概括,"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来.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从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论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我国春秋时代的文化繁荣时期就有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倡导的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学生认真学习达到“愤”和“悱”的心态时才为其开意,使其受到启发;举一反三,则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维而有新发现。西方的启发式教学,源于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造成学生积极的思维、探索,逐步达到正确的认识。近代进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通过以注入式教学的批判以及教学规律和学习心理学的探索,更清楚地揭示出启发教学的特征。他们提出“用启发与说明的办法,不是灌输现成的知识,而是把研究过程的特点复演出来,”“以生动有力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信息量是评判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量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方法包括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把握好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等。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尊重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前提下,以建构主义、发现教学为理论依据,师生协力共探“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模式的新路径,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显示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了解学生和提高教师能力、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multiple analogical models used to introduce and teach Grade 12 chemical equilibrium. We examine the teacher's reasons for using models, explain each model's development during the lessons, and analyze the understandings students derived from the models. A case study approach was used and the data were drawn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three consecutive Grade 12 lessons on chemical equilibrium, pre‐ and post‐lesson interviews, and delayed student interviews. The key analogical models used in teaching were: the “school dance”; the “sugar in a teacup”; the “pot of curry”; and the “busy highway.” The lesson and interview data were subject to multiple, independent analyses and yielded the following outcomes: The teacher planned to use the students' prior knowledge wherever possible and he responded to student questions with stories and extended and enriched analogies. He planned to discuss where each analogy broke down but did not. The students enjoyed the teaching but built variable mental models of equilibrium and some of their analogical mappings were unreliable. A female student disliked masculine analogies, other students tended to see elements of the multiple models in isolation, and some did not recognize all the analogical mappings embedded in the teaching plan. Most students learned that equilibrium reactions are dynamic, occur in closed systems, and the forward and reverse reactions are balanced. We recommend the use of multiple analogies like these and insist that teachers always show where the analogy breaks down and carefully negotiate the conceptual outcomes.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Res Sci Teach 42: 1135–1159, 2005  相似文献   

14.
通过数学教学论课程“过程+体验”模式的构建,充分挖掘、及时激活师范生心目中的数学教学“缄默知识”,在过程中感知其“缄默知识”并形成和丰富自己的“缄默知识”,反思自己的实践以及所观察的教学实践,有效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他们适应数学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人类知识和培养各种能力的特殊认识过程,教学认识同人类一般认识相比,其认识的实践基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认识的手段和方法、认识的基本进程、认识的目的和结果等都有自己的特性。教学认识的目的和结果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教育理论和大学教育发展的产物,研究性教学理念主张将科学研究模式纳入教学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研究创新的能力。在英语专业本科教育中开展研究性教学,有助于进 一步凸显英语专业的“专业性”,弥补传统“技能本位”英语专业本科教育的缺陷。通过“基于问题的课堂启发式教学”和“基于课题的课外合作式学术实践”,英语文学研究性教学将有效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实现文学的“致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专学校对生物等非专业课课时安排相对较少,且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以提高生物教学的课堂效率。师生间的感情融合、教师的激情感染、成功的豪情鼓舞、积极的语言和表情激励,都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个人主义教学及其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教师都是从自己出发去从事教学活动的,这是教学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正是"从自己出发"而产生的这种个人的自我的教学感觉或自我的教学观念,容易遮蔽乃至遗忘了教学的社会性,从而孕育和滋生了教学的个人主义倾向。教师个人主义教学主要表现为课堂中心主义、学科中心主义和学校中心主义。教师不能等待教学客观条件的改善,必须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包括心理上的障碍,才有可能走出个人主义教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意义、引导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社会和国家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要求,高等教育急需打破传统的“授受型”课堂教学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鼓励大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行动中全面发展自身的能力。大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充分发挥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在数学类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要强化实验教学,把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探索了有关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的问题,并列举了特定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在引入数学实验后的教学模式中如何解决具有主导地位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问题,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