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已有着较为系统的常规工作体系,然而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就业工作要在常规中不断探索新的突破点:就业工作全员化,就业指导服务精、细、深化,就业指导教育全程化。  相似文献   

2.
高职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高职严峻的就业现状分析,简述了现阶段就业指导教师为事务性工作所困,未能起到解决学生就业困惑的作用,并提出设计就业指导体系的原则,提高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素质方法,引进人力资源测评系统,辅导学生进行就业规划,拓展就业指导渠道,充分利用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作用,立体地建设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系统.  相似文献   

3.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探讨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从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就业课程设置、就业反馈机制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和信息渠道搭建五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出了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韩冰 《科教导刊》2019,(11):172-173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具有天然的角色优势,但也存在着就业指导专业知识欠缺、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就业指导工作评价指标单一等问题,需要高校重视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性培训,做好辅导员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辅导的系统培训,创新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完善就业指标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爱兰 《考试周刊》2009,(23):145-146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远谈不上完善,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仅停留在毕业生的阶段性指导上,并未形成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内容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问题,为完善高校就业教育工作,延伸就业指导内涵,提高就业教育工作成效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建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有效地化解供需之间的鸿沟,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顺利就业,已成为我国高校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合理构建与优化,当然离不开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及其内涵的科学把握,更离不开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和问题的正确分析。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在现代就业指导理论指导下分析和把握就业指导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论认识,总结方法,提高水平,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系统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创新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原有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创建与时俱进的新的就业指导模式。已成为摆在每一名高校就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新的就业指导观的建立、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及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系统、深入地思考,提出了新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忠 《高教论坛》2013,(11):123-125
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问题,而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手段。面对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各高校均设置了就业指导课程,但课程的设置方式与教学内容还不够完善。笔者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大胆地改革与创新就业指导课程形式与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更加系统的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个体就业指导,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索教学评价新方式,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高职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与研究。阐述了高职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校企合作的方法及其特点,并且通过就业课程、就业服务体系、满足市场需求等几方面,着重于如何对目前高职生就业指导体系的革新,以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与创业。  相似文献   

10.
开展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促进大学生实现及时、充分、高质量的就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广东省部分高校为例,就高校如何开展就业指导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推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即通过加大投入、推进改革、全员参与、系统建设,建立起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在广东省高校中推进就业指导工作,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地就业。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系统各个环节深度融合的时代,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就业指导体系要围绕构建智能化就业服务平台、打造立体化就业信息数据库、基于新媒体开发就业指导课程、借助VR技术开展就业指导活动等方面来构建,同时做好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才保障和经费保障,以实现大学生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及发展动力,构建科学完善、多维的就业指导体系有助于就业工作的推进。个性化就业指导因其独特优势,成为就业指导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补充,备受学生的欢迎,在就业指导体系中产生较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Z大学计算机学院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精神指引下,结合学科实际,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把企业资源、校友资源、专业教师纳入就业指导体系,推动行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打造就业指导新模式,构建“企业-学校-社会”就业生态共同体,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系统推进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开展程度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体系,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工作开展,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网站建设,加强大学生职业测评、职前教育等几个方面有助于毕业生及时获取就业信息,接受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能力,实现顺利就业,有利于提升高校就业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必然走向市场化,建设全程就业指导体系是破解大学生市场化就业难题的突破口."基于毕生发展观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立足于大学期间运用心理素质测评工具探索认识性格特征,并为将来诊断和转化职业生涯提供理论框架"是构建大学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科学指导思想.国内当前研究在就业形势和就业关键影响因素诊断方面开始尝试建立量化模型;开始构建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以为全程培养和就业指导提供坚实基础;尝试结合环境特征构建全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在实践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西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学校进行了系统尝试.总结国内外理论发展趋势与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创设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是潮流所向.  相似文献   

16.
崔晓会 《考试周刊》2015,(17):166-167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2013年新增高校毕业生690多万,加上2012年未就业的毕业生,有将近720多万的毕业生面临就业,全国各级政府都在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本文针对高校就业指导,通过分析当前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就业指导过程应遵循的原则,对把就业指导落到实处、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学科体系建设、就业指导目标设置、设置合理化就业指导机构等方面进行对策研究,为建立一个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高校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能否被社会接受和承认,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文章通过对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就业指导体系不够健全,缺乏针对性,就业指导变为应急性指导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从就业指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就业队伍建设以及就业信息传递等三个方面入手,完善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增强高校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面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形势,着眼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本文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遇与就业问题和建立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促进高职生就业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索,提出了创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体系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指导课在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显。但传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潜在问题目益显现。为了消除就业指导课的弊端,应将职业规划理论引入就业指导课教学中,通过分析职业规划视阈下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的内容要求,构建职业规划视闽下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时效性,促进大学生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高校就业工作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在高校就业工作方面,从建立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采取积极的就业推介工作到培训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等方面,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针对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认为需要从专业设置、就业指导、教育质量保障、师资培训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