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我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押韵,无论古体诗还是近体诗,无论词还是散曲,都是如此。但在古典诗歌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比较特殊的押韵形式,本文试对其中影响较大的如柏梁体、福唐体、短柱体、进退韵、辘轳格等分别介绍于下,以期对读者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了解汉语诗律有所裨益。一、柏梁体古典诗歌一般都是逢双句押韵的,叫隔句韵。也有少数是句句都押韵的,被称为排韵。柏梁体就是一种以每一句都押韵为主要标志的诗体.相传汉武帝建造柏梁台,大宴群臣,席间宣布凡是俸禄在二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员每人作一句诗,合成一首  相似文献   

2.
诗歌向来是诗的“别名”。诗与歌血肉相连。民歌、戏曲和歌曲的唱词、快板、评弹,大鼓书,未尝不同时又是诗呢?好诗可以谱曲唱,唱诗无疑是音乐。押韵是增强诗的音乐性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性主要是节奏感和韵律感。旧体诗除押韵外,对平仄也有严格规定。新诗若能略顾平仄,自然难能可贵;但并不苛求。然押韵总是有胜于无。什么叫押韵?无非是写作各种韵文时,力求至少是相邻的偶句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或相近。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首句起韵后,每逢偶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贺敬之的《回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诗经》中描写西周王朝兴亡的诗歌为对象,重点研究句句押韵、隔句押韵、一韵到底以及换韵四种韵律,探究韵律与内容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诗经》的韵律不仅增加诗歌的节奏美、音乐美,使诗歌形式富于变化,读起来错落有致,增强语言的艺术魅力,更使所描述的事物和形象饱满、生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诗歌十分重视押韵,俗语说“十诗九韵”、“无韵不成诗”,就指出了这个情况。但是,究竟什么是押韵呢?且看以下几个定义:①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也作“压韵”(《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318页。)②押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押韵的“韵”与“韵母”不完全相同,凡韵腹相同或相近的(如果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都属于同一个“韵”。(《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74页)。③诗的押韵就是双句的最后一个字都用同一个韵母的字。(…  相似文献   

5.
绝句是我国古典诗歌遗产中的重要体裁之一。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四句头的短诗。古代民间歌谣,有两句的,有三句的,有四句的。前两种不普遍,而四句一首的则大量存在。人们从长期创作实践中,逐渐趋向于四句两韵的格式,这种格式,头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只二四两句一定押韵,于是就成为一种通行的四句两韵体。不过四句一首的诗歌,句子的字数起先并无限制,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经过长期发展,五言、七言两种,便占了压倒优势。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方的“吴歌”“西曲”,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五言四句;北方民歌存于《梁鼓角横吹曲》的,也有相当多的五言四句体。七言四句的,晋以来存有《并州歌》《豫州歌》《捉搦歌》(四首)和梁、陈间的《乌栖曲》(十余首),《栖乌曲》(四首)之类,虽不算多,但已可看出发展趋势。不过,这种五或七言四句的诗歌,还不能叫作绝句,因为从音律上看,绝句又是格律诗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韵文以韵为美。“韵是去而复返,奇偶相错、前后呼应的。”韵的产生,远在文字产生之前。当然,押韵的不一定是诗,诗不一定押韵。格言、谚语以及许多汤头歌诀、卜易铭刻,是押韵的;一些古人记事说理的著作,也往往是押韵的。从韵所发生的原始意义上讲,是指动作或声音的一种有规则的复现。这种复现,即构成了回环美。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以及历代民歌,极少不押韵的。由于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影响,以致使韵的知识,似乎相当普及。所谓押韵,无非是把同韵的字放在不同的句子末尾罢了。故又称韵为“韵脚”。现在看来,这个理论对于花儿并不完全适用。倒不是说花儿  相似文献   

7.
押韵记趣     
一、感知押韵1 在学校评选的十首最受师生欢迎的古诗中 ,有一首是妇孺皆知的李白五言绝句《静夜思》。这首诗为我们勾画了一个美好的意境 ,传达给我们以深切的思乡之情 ,这是众人皆爱的理由之一。如果你大声朗读 ,你一定会感到本诗的音乐美。2 学生大声朗读。3 请同学们注意诗句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 :光—guang 霜—shuang 月—yue乡—xiang除去第三个字外 ,发现什么?韵母都是ang(且都是三拼的 ,但声母不一样)可以说这几句诗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相似的。简单的说 ,这就叫做诗歌的押韵。诗歌一押韵 ,就会变得具有音律的美了 ,就使人感到“好…  相似文献   

8.
韵一般是指一个字音中的主要元音或主要元音加韵尾。它是一个字音中最响亮最悦耳的部分。诗词等文学形式要求有音乐性,即要求有音响和节奏等方面的音乐效果。因此,诗词一般都是押韵的。所谓押韵是指诗词句末用同韵或相近韵的字,使声音和谐悦耳。这些用在句尾的字称“押韵字”或简称“韵字”。韵不只一种,押韵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诗  相似文献   

9.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最早最成熟的代表作,它上祖《诗》《骚》,下启唐宋,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试从诗的韵律作初步探讨。《古诗十九首》的韵律美,诗的押韵、换韵与诗人的情感表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诗中叠字的大量使用也为古诗增添了韵律美。  相似文献   

10.
谢朓是齐梁"永明体"诗歌的重要人物,今存诗157首,对诗歌进行用韵分析,借以研究古代韵部发展情况,是汉语音韵学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对谢朓现存155首诗歌进行用韵分析,得出谢朓诗歌用韵平声韵多于入声韵,押韵中没有四声混押,四声相承对照整齐,各韵部界限比较明晰等特点,其用韵既有少部分上古音的痕迹,同时又体现出了南北朝时期语音发展的新变。  相似文献   

11.
"三曹"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与七子互相辉映,彪炳文坛。曹氏父子创作了大量乐府诗,并且注重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这反映了长期以来在经学束缚下文人思想的大解放。曹氏父子的身份地位和皇室生活的经历对他们文学思想之形成有重要作用。父子三人均爱好乐府诗,并且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歌。曹操反对虚而不实的"浮华"风气,在创作过程中尚通脱、尚实、务尽。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与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十分推崇王维的五言诗 ,尤其是意境深远的五律 ,高度评价他善于用常语俗字来凸现事物的面貌和精神。曹雪芹善以五律写景 ,正是受王维诗歌的影响。《红楼梦》中的不少诗句 ,即源自王维或受王维诗歌的启发 ,不仅在字面句式上有所承袭 ,而且在情趣意境方面酷肖王维。  相似文献   

13.
曹操是建安文学代表性的诗人,刘勰对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文心雕龙》中对于曹操文学创作的直接评价只见于《乐府》一章中,另外在《明诗》中对于曹操的诗歌创作只字未提,从中可以看出刘勰对于曹操的文学创作的评价是略带贬抑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与刘勰的生平环境以及其学术思想有关,也与曹操"古直"的创作风格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封建正统历史学家眼里,曹操是一代枭雄。无论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文学家,都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不可湮抹的一笔。作为政治家,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统一北方,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安定了人民的生活。本文通过探寻曹操廉政思想的脉络,发掘出他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曹组、曹勋是宋代颇有成就的父子词人,曹组在当时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其词被广为传唱,曹勋的词却鲜有在民间流传。曹组注重词的娱乐和传播,在词调的选择、语言的运用、情感的表达等方面有意向俗,曹勋作词则避俗趋雅,刻意对其父词风进行反拨。曹氏父子词风雅俗之异固然与词坛的风尚有关,同时也与两人的性格和曹组的创作命运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6.
曹植诗歌的结构有一脉贯注、万流同源、层波逆澜、虚实相生、辘轳体等类型,体现出绪密思清的特征,这除了和五言古诗抒情言志功能发展的日益成熟有关以外,也和曹植率真、单纯的性格有关。曹操的诗歌则呈现出随意散漫的结构特征,恰如其通脱的思想作风。  相似文献   

17.
曹组、曹勋乃北宋末南宋初著名父子词人。曹勋作词,有意追求“新变”。与其父曹组相比,曹勋词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曹组,在题材上也与其父大不相同,创作了诸如道教词、祝寿词、节令词、边塞词等曹组词未涉及的内容。艺术上更是力求创新、创制、创调。这与当时曹勋的身份、时代风气及其创作理念密切相关。由于才力有限。曹勋词整体艺术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8.
曹丕与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受时代风气的影响,都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女性题材作品。但由于二人的经历、性格、气质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类诗歌创作中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曹丕的代言体诗委婉细腻,工于言情,多文士之气。曹植诗则多生情态,辞采华茂,经常寄予个人深沉的情感。他们的作品既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放射出独特的个性光辉。  相似文献   

19.
曹丕的乐府诗《大墙上蒿行》以纵横驰骋的情感,参差变换的句法,表达了人生短暂、天地长久;及时行乐,乐而生悲的二元对立的悲剧化生命意识,表现出曹丕生命观念中感性的一面。这正是建安文学"慷慨悲凉"的时代思潮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关于曹丕、曹植二人诗歌高下的问题,自钟嵘《诗品》以来,论者大都认为曹植诗歌胜于曹丕。船山先生却认为二人诗歌有着"仙凡之隔",曹丕有着"独至之清",所以他的诗歌属于"仙"品,他本人则被推许为"诗圣";而曹植诗歌"建立门庭",因而属于"凡"品,其本人也被贬为"驵才"。船山先生立论的内在逻辑在于:首先,他以《诗三百》作为后世诗歌趋赴的理想,追求一种天然本真的诗歌境界;其次,他采取正反相形的方式评诗,其肯定性评述常有精微之论,但否定性评述有时则失于偏颇。二曹诗歌的个案体证了船山诗学的这种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