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了,自己上过公开课,也听过不少其他教师上的公开课。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不少教师常常在课的最后说上这样的话:“这个问题我们下课以后再讨  相似文献   

2.
时下,多媒体已成为课堂必备的教学手段,因其美丽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多变的字体,从而赢得了众多教师的青睐。但是过犹不及,如今的公开课俨然成了执教者在多体包装下的“秀”,愈演愈烈,课堂处处可见的“光、电、声”,不断冲击学生及听课者的眼球,多媒体代替了教师板书,代替了教师提问,甚至代替了教师与学生交流,大屏幕从上课一直变幻到下课,已逐步取代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首席”。试问,这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课堂到底有多少教学效果呢?倘若脱去这层“豪华的外衣”,所余的精彩又有多少呢?笔者无意否定多媒体,也无意否定那些执教者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3.
课后再讨论?     
"课后再讨论"是时下公开课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究竟有多少问题"课后再认真讨论"的呢?其实这只不过是大部分公开课教师的一个"万能法宝"而已,遇到一个"拦路虎"时,教师直接把"皮球"踢到课后。笔者认为这种手段有很大的弊病。  相似文献   

4.
曾经听到有的老师说:“我不听公开课,那全是假的。”在报纸、杂志和网络上也不鲜见对公开课下这样的定义——公开课即表演课。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教师在上公开课前都要进行充分和精心的准备,讲课的水平较高,甚至有作秀的嫌疑。剔除掉那些真正是作表演的公开课,对于其他公开课,笔者想问一句:“教师上课前作精心准备有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对?”事实上,我们在教学中常会遇见这样一些事情:在较忙的情况下,有些教师首先削减的是备课时间,甚至少数教师只是在上课前看看原来的笔记或现成的教案,也就去上课了,试想一下:这种“靠天吃饭”式的教学,其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课成功,笑傲教坛”。多少教师因为一课成功而一举成名,“春风得意马蹄疾”,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教而优则仕;而又有多少教师因为一课“失利”而倍受冷落,从此一蹶不振,郁郁寡欢。为了上好公开课,多少教师孜孜以求,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伊消得人憔悴”。那么,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呢?  相似文献   

6.
读了《公开课的背后及其他》一文(《人民教育》一九六四年第十期),深有同感。这类公开课的评议会,弊病也是不少的,最突出的就是主观主义。一堂公开课的好坏,是由参与听课的教师开评议会决定的。而教师们是根据什么进行评议的呢?无非是“本本”(不少人捧的是资产阶级教育家的“本本”)和一些老经验。最有发言权的学生,却被甩在一边。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可谓风靡一时,教师的聘用、晋级、评优等等,无不要上公开课。为了一堂公开课,教师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各种教学素材、反复试讲征求意见……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要这堂公开课被领导评为了优质课,以后的好处可谓多多。公开课,我们到底追求了些什么?现实中的公开课,已经造成了与教学实际的严重分离,更多的是一种功利色彩。有许多人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中获得了一份份大红“证书”,可实际的教学中并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为了一堂公开课,花费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和精…  相似文献   

8.
校本教研中,公开课是一种有效而常见的手段,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现在一些公开课从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都与我们的期待有一定差距,过于形式主义,收效甚微。“公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这是不少教师的心声。公开课要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就应当重新“命名”。  相似文献   

9.
吕赟 《教学与管理》2006,(12):43-43
时下,多媒体已成为课堂必备的教学手段,因其美丽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多变的字体,从而赢得了众多教师的青睐.但是过犹不及,如今的公开课俨然成了执教者在多媒体包装下的"秀",愈演愈烈,课堂处处可见的"光、电、声",不断冲击学生及听课者的眼球,多媒体代替了教师板书,代替了教师提问,甚至代替了教师与学生交流,大屏幕从上课一直变幻到下课,已逐步取代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首席".试问,这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课堂到底有多少教学效果呢?倘若脱去这层"豪华的外衣",所余的精彩又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课堂大都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耳根不得清净。现在的课堂呢?大多是热热闹闹,难有安静的时候。也难怪。现在又有多少教师敢在公开课上安排大段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填写记录,沉思默想.与材料进行真切对话?须知,这样一来.会被不少听课者评为“课堂气氛沉闷”“没有新课程气息”,故而许多教师“因噎废食”,冷落了与“动手探究”同样重要的“动脑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线的教师每学期都会开展常规教研活动——听评课,有的教师上公开课是“家常便饭,小菜一碟”,有的教师上公开课,还是有点小紧张的,如何让教师上公开课变得轻装上阵,游刃有余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公开课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到达“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目标.笔者认为应有如下准备:  相似文献   

12.
顾名思义,公开课是指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即整个教学活动都处在对外开放的情境中,以利于教学评论和研究。时下,公开课已成为非常流行的词了,凡是说到教学研究都要找人上一堂公开课。诚然,公开课本身并没有错。试想,如果课堂教学不对外交流,互相讨论研究,教育怎会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呢?但令人费解的是当今各色公开课为什么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优质课”、“示范课”了呢。在这样的课上,教师是学生思维的“先知”,学生是教师思  相似文献   

13.
张开平 《成才之路》2012,(22):31-31
正公开课怎么上,怎样的公开课才是完美的呢?从教以来,笔者上过公开课,听过公开课,评过公开课,也组织研讨过公开课。我对中学语文公开课有自己的看法,现将这些想法罗列如下,以供探讨。一、授课教师应信心十足有不少教师上公开课时,心慌意乱,手足无措,十分紧张。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足够的信心。当然,面对这么多听课的同行,他们中有的不乏教学中的高手,或有分管教学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不少语文公开课上,你总会看到教学脉络分明,环环相扣,一帆风顺,一马平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什么不出错?教学为什么没有节外生枝?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刻意希望学生出错而幸灾乐祸。我只是觉得,我们平常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点毛病,怎么到了公开课上就全不见了呢?学生不出错,是因为执教老师没有给予学生犯错的时空。学生犯错,如果教师能运用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教学便会“锦上添花”;反之,如果教师不能从容应对,手忙脚乱,机械处理,课堂便会“黯然失色”。这样的高“利润”必然带来高“风险”,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自信、智…  相似文献   

15.
笔者参加过不少公开课、观摩课 ,发现相当一部分课堂中的合作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交流 ,前排学生唰地回头 ,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 ,四人小组里 ,每个人都在张嘴 ,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 ,教师一喊“停” ,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 :“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怎么样” ,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那么究竟什么是合作学习?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让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呢?笔者进行了长时间的…  相似文献   

16.
前两年隔壁孩子的家长还在感叹学生的“书包越背越重、眼镜越戴越厚”,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减负”文件的颁布,他又开始唠叨:下课以后干什么呢?真正“减负”以后,学生在课后干什么就成了一个倍受瞩目的话题,一件刻不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可谓风靡一时,教师的聘用、晋级、评优等等,无不要上公开课。为了一堂公开课,教师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各种教学素材、反复试讲征求意见……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要这堂公开课被领导评为了优质课,以后的好处可谓多多。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公式”评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教育科学》杂志2003年第一期发表了一篇有关“教师主导作用”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署名文章。这是一个老话题。在中国,关于“教师主导作用”,已经谈了半个世纪,至今谈锋尚健,究竟谈出了什么名堂呢?这篇文章在其第一部分,告诉了我们:所谓“以学生为主体”口号以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公式,至少也谈了20年。在此期间,不知就此发表了多少大作,又有不少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立项并通过,还开过许许多多研讨会,也有试验,到如今情况究竟如何呢?此文第一部分所列种种情况,也让我们心中多少有点数。惟其如此,至今仍觉得没有谈透。何妨再谈它30年,老一辈学者退休了,新一辈学者接着谈。如果能用一个世纪普及这个公式,倒也值得。就怕到一代又一代学生毕业以后,理论界仍未必理得清这笔……账。但愿这是过虑。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语文课大都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耳根不得清净。现在呢?大多是课堂书声不断,教室难有安静的时候。也难怪,现在又有多少教师敢在公开课上安排大段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划,边读边  相似文献   

20.
公开课是教师进行教学艺术交流的有效方式,是打造听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然而,今天的不少公开课已缺少了老一辈教育家们那种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教学风格。那么什么样的公开课才是教师心目中共同期待的课呢?笔者有如下认识。一、少点课前铺垫,多些课堂真实首先让我们来看一节公开课上的片段:一位老师执教《莫高窟》一课,在讲解完第三自然段壁画上的飞天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