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让初中数学课堂回归自然。还数学教学以本色,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体验性生态课堂是以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因素的动态情境为教学背景,以学生亲身体验作为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呈现学生在生态情境中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种生态课堂,应该是一种真实、自然、本色的学习课世.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课改多年,“生态”两字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课堂,生态的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课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生态课堂中的那些“真”.  相似文献   

2.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整体,这为单元统整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要有大格局,依据教材特点,先明确每个单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再以单元为单位,围绕单元主题,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统整教学。这样教学,以学生为本,能有效发挥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真正习得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安国星 《河北教育》2005,(18):24-26
当前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新课程,即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构建语文生态课堂,就是要强调平衡、有机、统一、亲和与融洽,从而使教学内部的亲和性、创造性、自主性、生态有机性受到最大限度的重视和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语文生态课堂的创建,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阳光、水分、空气充足的“生态园区”。在新的课程体系中,教师的角色将会发生巨变。  相似文献   

4.
“多元互动”: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庆宪 《内蒙古教育》2003,(4):13-14,28
“多元互动”中的“元”即“要素”,是指跟学习有关而又能相互作用的各种教学因素,包括教师、学生(人员要素)、教材(信息要素)、教学条件与环境(物质要素)等。“多元互动”的“互动”是指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各种跟学习有关而又能相互作用的教学因素,促使学生生动主动地学习与发展,进而达到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教与学过程的多元性具有多向性、相互性、自主性特征。包括人与人(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机(计算机等媒体)、人与文本(教材)、人与环境(资源、课堂、校园、社会)等多种教与学的关系的全方位互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的整合,新课程的科学课堂教学与传统意义的自然常识课堂教学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笔者就如何创设一种适应课程标准的、新型的“生态环境”作了一些探索。一、小学科学课堂“生态环境”的涵义以新课程标准的观点来看待科学课堂的“生态环境”,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探究为本。它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模式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各要素内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沟通关系,四个要素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生态的科学…  相似文献   

6.
童木秀 《教师》2023,(3):18-20
习作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统编版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融合和落实语文要素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锻炼学生写作技能的必要前提。文章采用教学案例分析法,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多彩的活动”为例,从立足教材、基于学情、聚焦大单元和实践探究等层面,引领学生关注要素、解读要素、融合要素和落实要素,将语文要素真正融于习作教学之中,让学生掌握多元化的写作手法,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习作素材和灵感,进而改变“难下笔”的习作现状。  相似文献   

7.
李娟 《宁夏教育》2023,(Z2):102-104
针对一线教师教学“活动·探究”单元时存在的问题,文章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演讲单元为例,探析“活动·探究”单元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价值与意义,从整合单元要素作整体设计、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活动任务、丰富过程性评价三方面调整“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9.
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但课堂中如何有效落实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语文要素”落实为侧重点,以单元项目化重组为研究思路,从教材解读、目标设计、策略组合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段天喜 《甘肃教育》2013,(22):31-31
“以一带多”的“阅读语文”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读书感悟、塑造心灵的过程。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写的,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也是学生的一个智慧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单元主题扩展、整合、生成教材和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1.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较高的目标且目标能够达成的课堂。打造高效课堂要以教材为核心,依据学情,设计课前预习,注重运用朗读技巧、分析鉴赏、拓展阅读等方法,按照单元具体要求落实各项语文要素。结合教学实践,从“尊重教材,以学定教”“重视预习,传授方法”“多种朗读,自主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2.
单元导学课,可根据现有教材中既定的主题单元展开,也可将同册教材中的同一类文体的课文整合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单元。以重组的“写人类”单元为例,在进入正式的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导”潜在积累、“导”单元内容、“导”学科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以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秋红 《海南教育》2014,(18):43-44
现今小学数学教学也流行起了主题,如“以学定教”、“先学再教”等,但不管是哪一种主题,都应是站在儿童的的起点上、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一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热情得到了激发,课堂上各种各样的生成不断涌现,这样的课堂就称之为“生态课堂”?就数学学科来说,“生态课堂”的目的就是要在课堂环境中实现师生问的和谐发展,能让学生丰动亲近数学,走进数学。  相似文献   

14.
<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其中,语文要素承载着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落实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以笔者进行的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语文要素实践研究为例,具体论述立足大单元设计,从“认识新鲜感、交流新鲜感、仿写新鲜感、积累新鲜感”四个层次推进教学,引导学生探寻“新鲜”之旅,从而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越来越成为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关注的焦点。在生态的课堂中,教师、教材、教法有了美好的相遇,三者之间不断进行信息的交流、能量的传递。生态课堂的内涵从教师维度看是彰显教师的生命的课堂;从教材维度看是基于学生生活的课堂;从教法维度看是促进学法生成的课堂。为此,可以从教师生态思维、教材职教特色、教法学生立场对课堂是否生态进行诊断。最后,通过“四学”活动、“PDCA”过程控制、“CIPP”多元评价来建构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要素的编排与设置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语文要素的解读不到位,在语文要素落实方面存在着直接告知、过分渲染、草率落实、忽视过程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笔者主要针对语文要素落实过程中的“忌”与“宜”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忌套用目标,直接告知,宜勾连已知,无痕落实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导语页明确提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这是编者处于对教材编排体系的考量。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江小琴 《江西教育》2023,(38):14-18
<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相对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将语文要素这一主线中的知识、方法及能力训练点分配至各册、各单元中,建构起语文学科训练体系。各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点主要通过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和“语文园地”板块体现和落实。基于语文要素的教学和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理解、运用与迁移,  相似文献   

18.
整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形成“新诗”大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围绕“何以为诗”,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志、语言、意象等内容。教学过程以“因情有诗”“以象写诗”“借言为诗”“依声成诗”进行整合,形成对诗的本质要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组织单元。对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父爱如舟》一文的教学设计,既要围绕文章的情感主线,引导学生理解舐犊情深的人文主题,又要落实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段,学习掌握作者通过场景、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凸显文本的教学价值,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要素”是统编版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的一个“亮点”,还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使用的“指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围绕“语文要素”整体设计教学方案,以单元整合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简要分析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